Board logo

主題: [新聞] [轉貼]上班族瘋微網誌 人脈一手掌握 [打印本頁]

發表人: 丫柏    時間: 2009-12-12 10:38 AM     主題: [轉貼]上班族瘋微網誌 人脈一手掌握

原文出處: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226303
【中央社╱台北11日電】
「給我Facebook帳號」、「你在追誰的噗浪?」當上班族打開電腦第一件事不再開啟MSN,而是在Facebook看留言或用手機看Plurk、Twitter訊息,就能看出微網誌有多夯。

CheckFacebook統計,截至11月,臉書 (Facebook)在台灣註冊人數超過500萬人,9月因「開心農場」遊戲,使得台灣會員人數在一星期內成長率高達26.69%,當月成長率為全球第一,其中25至34歲的使用者佔39.1%。

另一個在台灣盛行的微網誌「噗浪 (Plurk)」,從去年底被網友廣為流傳使用,根據Google AD Planner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0月,噗浪每日不重複到訪數達160萬次,噗浪共同創辦人雲惟彬分析,使用噗浪族群大約在27到35歲的上班族,大約佔了全部使用者5至6成,顯見使用微網誌對上班族的重要性。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助理教授曾國峰認為,上班族進入職場後,和朋友碰面的機會少,但透過社群網絡,無形間卻能串連彼此的互動往來。

部落客工頭堅則指出,微網誌吸引上班族的原因在人脈網絡的拓展和整合,臉書是整合現實生活中的人脈網絡,噗浪、推特 (Twitter)則是拓展虛擬社群的人脈,並且作為結交新朋友的管道,而MSN則有轉趨為上班族公事往來的聯繫方式。

從事媒體公關的Debby,原本都用MSN和朋友互動,但透過臉書卻找到國、高中失聯的同學,相互分享年輕時的回憶,Debby說,「MSN是一對一的溝通,但微網誌則是公開性質,反而可以認識朋友的朋友,讓交友圈拓展」。

讓Debby印象深刻的是,曾有朋友在臉書上傳她國中的照片,並且還在照片上標示她的名字,一旦發布後,只要是Debby的好友,都能看到她以前笨拙的模樣。

Debby說,雖然她在非自願的情況,被曝光年輕時樣貌,但卻得到更多人回應,「變漂亮了喔!」Debby認為,微網誌整合朋友的發言和回應,比部落格來得方便和即時。

回顧幾年前興起的部落格,當時也被喻為是社群網站發展的極致,如今因臉書、噗浪的崛起,反倒被忽視,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張玉佩分析,微網誌的崛起和個人主義興盛有很大的關聯。

她說,在臉書和噗浪每發表一則言論,其他好友都能同時接收訊息,可立即回應,相較部落格,雖然同樣以「個人媒體」為發言平台,但彼此的平台分散,失去整合功能較為不便。

張玉佩也指出,微網誌和部落格的差異在於,前者是串聯網友的想法,一篇文章或是言論由很多人接力完成,個人主動參與的凝結力會比較強,微網誌時代可看到符號融合的現象,整合遊戲、文字、照片、影像,作為結交朋友的用意較強。

反觀在部落格時代,雖然可以透過網路大聲發言,但不見得有人聽到,張玉佩認為,如果部落格是一種傳送訊息的中心,微網誌則是以接收訊息為目的,但卻因此改變網友使用網路的習慣。

微網誌達人陳建州指出,微網誌的出現,反而改變網友蒐集資訊的模式,以往會透過入口網站搜尋新知,現在反倒習慣在微網誌上接收網友提供的訊息,再從內文連結到相關的訊息網站。

工頭堅表示,微網誌盛行後,每天早上他會習慣用手機進入自己的推特介面,檢視來自世界各地朋友張貼的訊息,他說,「網友關注的事情,幾乎和當天電視新聞的報導內容差不多」。

知名部落客史丹利習慣在噗浪上發問,到高雄旅行不知該吃什麼,就發噗詢問,噗友即時的回應,成了最新出爐的美食快報,把微網誌當成知識的來源。

不過,張玉佩認為,微網誌的熱潮如同每個新媒體剛推出一樣,初期都會出現使用高峰,她大膽推測,微網誌「瘋」潮大約只會維持一年,最後熱潮會逐漸趨緩,在網路世界找到它所處的位置,並不會取代任何一個網路媒介。

但曾國峰卻看好微網誌的下一波發展,認為未來將是微網誌和手機緊密結合的時代,整合行動網路的概念反而更能利用瑣碎的時間和朋友聯繫,人脈網絡便能一手掌握。
發表人: 天涯浪子    時間: 2009-12-12 03:01 PM

我覺得facebook就已經有點退燒了
之前上線  都有很多心理測驗
現在就沒什麼在玩了




歡迎光臨 TWed2k (http://twed2k.org/)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