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新聞] 轉貼~星巴客買一送一   字型大小:||| 
Jical
銅驢友〔中級〕
等級: 9等級: 9等級: 9


今日心情

 . 積分: 141
 . 文章: 328
 . 收花: 958 支
 . 送花: 660 支
 . 比例: 0.69
 . 在線: 3723 小時
 . 瀏覽: 21893 頁
 . 註冊: 7198
 . 失蹤: 15
#1 : 2009-5-22 11:08 A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聽說糧食戰爭,這本書有寫到有關星巴克如何壓低咖啡豆的價錢~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0836

種咖啡豆的農民,也只是能糊口,有時賺的錢少到吃不飽,甚至還有農夫自殺
聽到這個事真是啞口
咖啡體系我一直以為是很賺錢的事業

沒想到居然只是星巴克賺大賺~
咖啡喝來喝去也不過是那些品種,
我們只是被控制而已~

以下轉貼趙少康寫的序~

以咖啡為例,喝咖啡的現代人多不勝數,大街小巷咖啡店林立,有人一天飲用不只一杯,彷彿一場「咖啡運動」。為了應付這麼多的需求,結果是全球咖啡生產量過剩九億公斤。你也許會認為,有這麼多產量,我們喝的咖啡應該會便宜吧?但是,從咖啡種植園到我們手中杯子裡的熱咖啡,中間的層層環節多著呢!

東非的咖啡農收成後,賣給當地中間商,中間商轉賣給咖啡加工廠,加工後的咖啡經過裝袋,再運到大型咖啡出口商,還要經過挑選、分級、保險、海運等環節。等到咖啡終於到達某大咖啡商的處理廠,每袋咖啡成本已經遠遠超過咖啡種植者所拿到價錢的十倍之多。然而更大的差價在這裡出現了:當咖啡終於烘焙出來,價格升至原產地價格的二百倍!

  咖啡種植者和飲用者的人數眾多,咖啡加工商和出口商數量也很多,但這中間的配送鏈上存有一個瓶頸。咖啡農收入極少,必須省吃儉用才能勉強維持生活;擁有高度品牌忠誠的咖啡公司的利潤卻是有增無減。我們一般消費者在超市雖然看到繁多的咖啡種類,但咖啡品牌其實也就那少數幾家。這種情形在其他食品領域也是如此。在耕地到餐桌的中間配送階段,權力集中於很少數人手裡。這是因為,長途運輸、加工、裝車等流程需要大量資本,只有足夠多的資本才能玩得起這場遊戲。企業規模愈大,運輸和物流業務愈多,企業成本就愈低。總之,在國際食物配送市場,家庭企業難以生存,小公司早就被大型配送和供應商兼併了。在由種植者到消費者之間的通道上,企業數目很少,因此這些企業擁有雙重權力,既控制種植者,也控制消費者。

[Jical 在  2009-5-22 11:14 AM 作了最後編輯]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17 02:13 P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19676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