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其他] [轉貼]你所不知的SSD缺陷   字型大小:||| 
obt
銀驢友〔高級〕
等級: 14等級: 14等級: 14等級: 14
old bear teddy

十週年紀念徽章(五級)  

 . 積分: 1136
 . 文章: 914
 . 收花: 10233 支
 . 送花: 5308 支
 . 比例: 0.52
 . 在線: 5733 小時
 . 瀏覽: 64510 頁
 . 註冊: 8052
 . 失蹤: 31
#1 : 2009-4-22 12:03 P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188438

很多人第一次用固態硬碟的經驗,可以用「訐譙連連」來形容。根據博土的線民表示,固態硬碟高達40%左右的回修率,讓原本利潤就不高的迷你筆電廠商大嘆賺的錢不夠做售後服務。各大硬體論壇也有人大嘆苦水,說固態硬碟用一年之後,就會陸續出現故障。

三星半導體事業部門的前CEO黃昌圭博士(Dr. Chang-Gyu Hwang),首先在2005年發表:「硬碟已死,快閃記憶體終究會取代硬式磁碟機」的論調。之後,隨著快閃記憶體在2006到2008年間的瘋狂大降價,以及蘋果所出品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全面改用快閃記憶體之後,半導體業界普遍相信,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SD)取代傳統旋轉式(rotational)硬式磁碟機的日子就快到了。

其中,南韓的三星(Samsung)及美國的新帝(Sandisk)最為樂觀,他們認為2010年起,以快閃記憶體為基礎的固態硬碟機,將會在筆記型電腦應用環境中,開始取代已經使用超過半世紀的傳統旋轉式硬式磁碟機。市場調查公司iSuppli則是認為到了2012年時,每5台筆記型電腦就會有1台使用固態硬碟機。

不只是半導體產業如此,很多使用者也懷著同樣期待。不過,期待是一回事,實際的發展情況又是另外一回事。尤其是我們正經歷一場連多數經濟學家都不曾見到,百年少見的全球經濟大海嘯,很多事情的發展方向,突然都在一夜之間豬羊變色了。

這次博土就來探討,固態硬碟與傳統硬碟之戰,還會不會照多數人的預期發展下去?

固態硬碟的難題

從2005年三星率先喊出硬碟已死之後,科技與市場經過了四年的蓬勃發展,2009年的今天,我們不妨用較客觀的方式來檢視現況。

首先來看固態硬碟機,或是快閃記憶體產業目前的困境。這次全球金融大海嘯,每個人都同意今年的冬天會很冷,年假會很長。但說到景氣什麼時候回春,卻沒有標準答案。

博土認為現階段快閃記憶體仍不可能取代傳統硬碟,因為快閃記憶體產業還有三大難題要優先解決:

難題1:產業要能賺錢

標題聽起來好像很奇怪,但這是記憶晶片產業目前最基本、實在的問題。美國汽車業向政府獅子大開口要求數百億美元的紓困方案,台灣的DRAM產業,也跟政府提出救DRAM產業的要求。有人把台灣過去20年來,投資在記憶晶片產業的資金,與投資報酬相互比較,發現投資記憶體還不如把錢放在銀行定存。

去年第四季,快閃記憶體價格跌幅之劇烈,比坐雲霄飛車還快。每家上游製造商都虧損連連,中游通路商不虧損也很難,下游消費廠商則是誰有庫存,誰就倒楣的慘狀。

記得博土幾年前去進修時,會計學教授問說:「對公司而言,大家認為存貨是資產還是負債?」當時,我們這些不是財務背景的同學,普遍認為存貨應該是公司的資產。但對過去3年記憶晶片產業,或是IT通路商來說,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庫存絶對是公司的負債。

健康的市場機制

一個產業如果不能說服提供資金的資本市場,產業前景可期且投資報酬豐厚,便很難找到足夠的資金。以目前的慘狀,除非國家從產業發展的策略考量,給予政策支持。否則記憶體晶片產業很難繼續融資、營運。

跟所有科技產業的發展特性相同:「持續投資不保證會有一番榮景,至少還有希望;但不繼續投資肯定看不到未來」。因此,固態硬碟機要取代傳統硬碟,第一步是讓產業健康發展,讓供應鏈的各個廠商可以賺錢。而不是放任讓產品價格不斷下滑,一天一行情,大家比誰虧得多。畢竟如果沒有錢,說什麼發展新製程,蓋新廠提高產量,都是虛幻的空中樓閣。

產能嚴重不足

iSuppli預測,2007年到2012年,全球固態硬碟機每年複合成長率為300.6%。博土不知道它們有沒有把金融海嘯的影響算進去,但照iSuppli的估計,2007年傳統硬碟的銷售量達到5億1千6百萬台,到了2012年會高達6億8千4百萬台。

也就是說,固態硬碟機要完全取代傳統旋轉式硬碟機,必須投入非常可觀的資金來擴充產能。問題是:金融大海嘯後,未來的2、3年要集資會很困難,讓目前產能不足的問題雪上加霜。

博土個人認為,這波全球金融危機至少幫傳統硬碟多買兩年以上的寶貴時間。


iSuppli預測固態硬碟銷量圖(單位:萬,越大越好)
2007年時,固態硬碟銷售量為320萬台,iSuppli預測2009年可成長到1890萬台。到了2012年,會有8868萬台的銷售量。

難題2:技術仍待改進

包括Intel在內的快閃記憶體及固態硬碟控制器廠商,都透過Wear Leveling技術,讓固態硬碟機的各個記憶體單元抹除次數盡可能平均。加上錯誤更正碼(Error Correction Code,ECC)來提高產品可靠度。

但博土認為,目前的技術無法「有效」解決固態硬碟機的抹除次數限制。

可靠度不足

除非廠商在短期內有很大的技術突破,否則快閃記憶體的多層式儲存單元(Multi-Level Cell,MLC)要比單層式儲存單元(Single-Level Cell,SLC)更有價格優勢,也比較有取代傳統硬碟的架勢。雖然在抹除(寫入)次數上,MLC號稱一萬次,SLC號稱十萬次,但根據博土取得的統計數據顯示,實測過後,MLC只有三千次,SLC則只到三萬次。

這樣的壽命用在一般消費電子、數位相機、USB隨身碟都沒什麼問題。但若要做為電腦的系統碟,不論是產品可靠度或是資料完整度,都不可能滿足電腦系統的需求。

輕省筆電政策也轉彎

華碩在2007年10月16日發表第一台Eee PC,它的主要儲存裝置是90%的固態硬碟+10%的傳統硬碟。宏碁在2008年6月1日發表Acer Aspire One,也是以固態硬碟機為主,傳統硬碟為輔。

到了2008年第四季,新的迷你筆電都改以160GB的2.5吋SATA硬碟為主(約佔90%),固態硬碟只佔10%。雖然在2009年初的CES展,華碩的迷你筆電還能選配固態硬碟,不過其他公司的小筆電都改用傳統硬碟。

雖然這跟微軟放寬迷你筆電使用Windows XP的授權條款有關(記憶體最大不能超過1 GB,硬碟最大不能超過80GB)。最主要是因為這些已出貨的迷你筆電,固態硬碟產生了驚人的回修率。

難題3:用戶信心與售價弱勢

目前小筆電的固態硬碟幾乎清一色使用MLC架構,企業運算環境則多採用SLC架構。這樣的差異來自市場特性、價格及資料完整度、產品可靠度的要求。SLC更穩定,價格也高更多。

不過很多人第一次用固態硬碟的經驗,可以用「訐譙連連」來形容。根據博土的線民表示,固態硬碟高達40%左右的回修率,讓原本利潤就不高的迷你筆電廠商大嘆賺的錢不夠做售後服務。各大硬體論壇也有人大嘆苦水,說固態硬碟用一年之後,就會陸續出現故障。


推動固態硬碟的廠商,通常會強調省電性能好過傳統硬碟,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資料來源:Intel)
市面上常見的迷你筆電硬碟配置
Acer        Acer        Asus        Asus        Asus        Asus        Asus        Asus
Aspire One        Aspire One D150        Eee PC 900HA        Eee PC 904HA        Eee PC 1000        Eee PC 1000H        Eee PC S101        Eee PC S101H
160GB HDD        160GB HDD        160GB HDD        160GB HDD        40GB SSD        160GB HDD        16GB SSD        160GB HDD
Asus        Benq        GIGABYTE        HP        HP        Lenovo        Lenovo        MSI
Eee PC 1002HA        Joybook Lite U101        M912M        Mini 1000        Mini 2140        ideaPad S9        ideaPad S10        Wind U100
160GB HDD        160GB HDD        160GB HDD        60GB HDD        160GB HDD        80GB HDD        160GB HDD        160GB HDD
使用傳統硬碟的機種幾乎稱霸整個迷你筆電市場,僅華碩部分機型用固態硬碟,且容量都不大。
【PChome電腦家庭雜誌】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訪問主頁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16 02:23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1835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