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其他] [轉貼]為何我們需要綠色革命   字型大小:||| 
aresz
鐵驢友〔初級〕
等級: 4


今日心情

 . 積分: 23
 . 文章: 36
 . 收花: 174 支
 . 送花: 109 支
 . 比例: 0.63
 . 在線: 707 小時
 . 瀏覽: 4650 頁
 . 註冊: 7009
 . 失蹤: 1267
 . Taiwan
#1 : 2012-4-4 12:34 P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這是《世界是平的》作者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眼中,四十五億歲的地球現在的樣子:又熱又平又擠。

距離他提出「地平說」不過三年半,這位極具影響力的美國專欄作家又繞了平坦的地球好幾圈。九月初,佛里曼再度出版新書《熱、平、擠》(Hot, Flat, and Crowded),詳細論述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新趨勢──三潮匯流。

佛里曼注意到,全球暖化、世界抹平和人口暴增這三大攸關人類發展的問題如今已經合流,形成一個經緯交錯、複雜難解的威脅;並且,所有的挑戰,都直指這個核心關鍵:能源。

在《世界是平的》當中,佛里曼鉅細靡遺鋪陳資訊與網路革命如何剷平世界,不但改變了全球經濟的工作流,迅速累積開發中國家的中產階級數量,繼之而起的困境,則是大幅升高的能源需求。

人口和暖化,才是最大問題

人口和暖化,則是跨世紀也逃避不了的老問題。

當台灣還在為生育率過低、再過八年人口即將負成長而苦思對策時,地球的住民仍繼續增加。據聯合國統計,在未來四十二年內,全球總人口將成長至九十二億人。新增加的二十五億人,大多數集中在較不發達國家。此外,人口集中都市的現象會更嚴重;至今,全球已有三百個百萬人口大城市及二十幾個千萬人口超級城市,造成能源和基礎建設的龐大負擔。

「最令人擔心的世界趨勢不是恐怖主義,而是人口,」美國中央情報局長海登(Michael Hayden)曾說。

為了研究暖化,佛里曼曾跟隨環保組織深入人煙罕至的角落,也訪問過積極減碳的社區與企業。他觀察,工業革命是由「來自地獄的燃料」發動,如煤、石油、天然氣;但新世紀的產業革命,必定要靠「來自天上的燃料」驅動,如風力、太陽能、潮汐等可以不斷再生的綠色能源。

佛里曼歸納,在這又熱又平又擠的世界裡,人類面臨五大迫切議題:

1.能源和天然資源日漸稀少,需求卻愈來愈高。國際能源總署估計,在未來二十年內,全球的原油需求量,將從現在每天八千六百萬桶,暴增為一億一千六百萬桶。

2.全球財富大移轉,從能源消耗國轉進能源生產國和石油獨裁者手中。每年全球有數千億美元流向產油國,光是今年就有六千億美元石油收入流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佛里曼直言,美國人的石油上癮症,無異逆轉了俄羅斯、拉丁美洲原本可能會走上的民主道路,因為「當油價愈高,自由的腳步就愈慢。」諷刺的是,美國人一手繳稅支撐政府的反恐行動,另一手又透過購買石油,資助反恐戰爭的敵方。

3.破壞力強的氣候變遷。今年六月,美國中西部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患。九月,秋颱辛樂克在台灣多地降下破紀錄的千毫米超大雨量,重創國土。佛里曼引述《綠色資本主義》(Natural Capitalism)作者羅文斯(Hunter Lovins)的名言,地球暖化一詞還不足以形容現今多變且極端的氣候,「地球詭變」(global weirding)或許更精準、貼切。

4.能源貧窮,地球將分成「有電的」和「沒電的」兩種人。全球的能源落差長久以來就備受忽略,全球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人無電力可用。小國荷蘭一年生產的電力,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所有非洲國家(不含南非)一年生產的電力還要多。「開發中國家的每一個問題,都是能源問題,」佛里曼說。

5.生物多樣性急遽消失。這是真的,當你看完《天下》這篇文章的同時,地球上又消失了一個物種。人類自工業革命後蓄積至今的破壞洪流,即將要掏空地球的生態地基。佛里曼比喻,現代的人必須像舊約聖經裡造方舟的挪亞,努力保存生物多樣性,才能躲過毀滅生態的洪水劫。

耗能,卻開發不出新能源

這個局面,孰令致之?

佛里曼分析,關鍵在於美國的中產階級生活型態已淪為普世追求的樣板,數億新加入的開發中國家中產階級,都在複製美國的碳消費習慣,希望過美式中產階級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卻非常耗能。一個美國人的能源消耗量,足夠一百人使用。《大崩壞》(Collapse)的作者戴蒙(Jared Diamond)就算過,美國平均每人耗能量(per capita consumption)是中國的十一倍,如果現在全世界的人都「趕上」美國的耗能水準,這景況就好像地球現在已經住了七百二十億人(目前人口「不過」六十七億而已)。

另外一個原因在於,在所有產業或研究領域中,能源生產的研發與創新,進步最少也最慢。佛里曼點出,距離上一次的能源生產創新(核能),已經超過半個世紀,這五十年內,沒有任何重大的創新突破。以美國為例,去年寵物食品產業投入的研發費用,都還比水電等能源事業的研發費用多。

全力變綠,才能點亮未來

該怎麼辦?佛里曼開了藥方── 「綠色警戒」(Code Green)。

藥效得像上個世紀的「紅色警戒」(Code Red)那樣,美國一切工業、產業、國防、教育和基礎建設,全部建立在對抗赤色共產世界,也因此打造美國在各個領域的霸業。佛里曼倡議的綠色警戒,不但需要全領域鋪天蓋地的火力支援,也需要科技產業那種車庫創新文化,靠數萬家、數十萬家企業群雄並起,最終達成突破性的創新。

「綠色不僅是生產電力的一種形式,它點亮的是房屋;更是產生國力的新型態,它點亮未來。」
 
另一方面,綠色警戒的終極任務,是從根本改變美國人浪費能源的生活習慣,並揚棄過去那種靠骯髒能源支撐的體系,轉為由乾淨能源驅動的體系。在商場,企業要用「比競爭者更綠」來競爭;即使是軍事競爭,「比敵人更綠」也變成核心的國防戰略。
 
例如,美國伊拉克駐軍發起綠鷹(green hawks)行動,大量使用太陽能板等綠色能源提供給軍隊,甚至是潛艇動力使用。佛里曼稱之為「比蓋達組織更綠」(outgreening al-Qaeda)的戰略,不但減少敵人攻擊油庫的機會,在能源補給、運輸上,都更簡便、安全、迅速,且不受制約。

對於佛里曼來說,能源氣候看似錯綜複雜的無解僵局,但對所有國家與企業而言,卻也蘊含著龐大的機會,是「偽裝成無解問題的一連串機會」。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3 06:50 P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1118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