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文學] [轉貼]三立台灣台連續劇回顧   字型大小:||| 
speed
青銅驢友
等級: 11等級: 11等級: 11等級: 11


 . 積分: 294
 . 文章: 1031
 . 收花: 2298 支
 . 送花: 1976 支
 . 比例: 0.86
 . 在線: 4901 小時
 . 瀏覽: 23690 頁
 . 註冊: 6802
 . 失蹤: 3
#1 : 2009-2-25 11:48 A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民視與三立在各種節目一向是打對台的關係,尤以戲劇為甚

時機歹->廠商縮編廣告預算->電視台砍節目製作費->很有限的製作費->造成爛節目->收視率不佳->廣告商更不願意投資這時段的廣告->惡性循環
有限的製作費造成節目愈來愈難作,這個費用包括,導演、演員、工作人員酬勞、道具佈景、前後製、宣傳......等等
一部戲最花錢的時候,就是一開始的時候,也就是說拍一部三十集的戲,跟拍一部三百集的戲,初步的花費是相當的

於是…「長壽劇」就這麼產生了

有幾個長壽劇的共同特徵:
1.一開始的宣傳很大,演員陣容如同球隊的先發球員,體裁"很有主題",不過是暫時的
2.卡位,卡對台節目的播出時間,例如提前半個小時,延長播出時段,重播、重播、重播
3.盯緊收視率變化,為防止對台有「相剋」的劇情或演員安排,劇本都是當天編寫,當天拍,然後當天節目後檢討隔天要作的變更與因應,沒什麼實質的節目企劃,說穿了就是編劇每天的「故事接龍」
4.上了軌道後,開始調整節目內容,此時演員開始有變化,如同大牌、招牌先發開始會有變故,如安排各種不同灑狗血式的死法、失踨了、出國了…其實變化也不多,總之該演員在劇情中有變故,就表示「他可能要忙別的事」所以該演員的部分就提前殺青,或者改天「他忙完了」再回鍋刺激一下收視率,劇情可能要安排他之前該死卻又離奇獲救的橋段,或他有個孿生手足,或…天哪~怎會有長得那麼相像的兩個人......
5.然後要加入新進角色,此新角色未必是新人的意思,大部分也是知名的藝人,也很多是混不下去的過氣藝人來混口飯吃,對製作人而言,便宜嘛~
6.有了新角色、新元素,劇情就得跟著調整,這時候冷靜理性的觀眾會發現,當初的主題已偏離
7.上了軌道後,該花的大成本都花了,接著每多拍一集就賺一集,拍個四、五百集還是有人看,也都佔收視率排行前列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會有人明明知道戲拖棚,還這麼死忠,這麼始終,從開播看到節目下檔
千篇一律的劇情,換個節目名稱又再排列組合,再餵給不怎麼挑的死忠觀眾群

這樣的節目有何質感可言??
然而,真正有質感的戲通常都是賺不了什麼錢的
更有些是賠錢在拍的,然後這些叫好不座的好戲,都以準備報名戲劇獎項聊以自慰

值得看的節目,通常劇本就是一開始就固定的了,選角、拍攝集數也都以事先籌劃的不輕易變動
有些原著改編的會比較趨於這一點,但有可能因為收視好,「應某某要求」再編個第二集,也通常這麼搞的話,也開始搞爛了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2 12:48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19270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