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貼圖] 六朝古都,金陵絕色[47P]   字型大小:||| 
xTheme
白金驢友〔中級〕
等級: 21等級: 21等級: 21等級: 21等級: 21等級: 21
豕者豆頁

 . 積分: 4547
 . 精華: 1
 . 文章: 4292
 . 收花: 42633 支
 . 送花: 21472 支
 . 比例: 0.5
 . 在線: 1947 小時
 . 瀏覽: 68881 頁
 . 註冊: 6697
 . 失蹤: 3893
 . 台灣-失落的一角
#1 : 2008-3-13 01:44 P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南京中華門是南京城的正南門,位於秦淮河的北岸,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式甕城。
明太祖朱元璋自1366年開始修築南京城垣,南門是在南唐都城南門的故址上重建的,因傳說門下埋有江南富戶沈萬山的聚寶盆,就被稱作聚寶門,1931年改名為中華門。中華門建築宏偉,結構複雜,設計巧妙,別具匠心,是我國古代防禦性的建築。它南面有雨花台作為天然屏障,前臨長千橋,後倚鎮淮橋,地勢險要,為交通咽喉所在。
中華門的興建前後歷時二十一年,採用巨型條石、大磚與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後再砌成。城磚每塊長五十厘米,寬二十厘米,厚度有十厘米,每塊重約二十公斤。這樣厚重的城磚燒製技術要求相當高,當時由南京工部、京師駐軍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五省共同承擔,製成後由水路運送到南京。
雖經六百年風雨滄桑,現在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塊城磚上都印有此磚由哪裡燒製,工匠和監造官員的名字。細看了一些磚上的文字,真是好幾個地方制燒的。城磚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就能很方便的找到責任人,可見那時的質量追究制度已經相當完善,考核官吏的制度也很嚴厲。比之現在有些地方的豆腐渣工程,不能不在古人面前汗顏了。
中華門佈局嚴整,構造獨特。它共設有三道甕城,由四道券門貫通。每道城門除置有鐵皮包嚴的木質大門外,兩邊還有石槽,石槽內嵌有能上下啟動的千斤閘。遇有敵兵攻入,城門內的千斤閘迅速降落, 關起各道城門,把敵軍截為三段,切斷其退路,然後伏兵四出分別殲滅,恰如甕中捉鱉。現千斤閘雖已毀壞,但從城上石槽仍能看出當年設計的機關原理。
甕城東西兩側築有斜坡式的登城馬道,陡峻壯闊的馬道戰時是運送軍需物資登城的快道,平時將領亦可策馬直登城頭。甕城上下與左右馬道下還設有藏兵洞二十七個,戰時用以貯備軍需物資及埋伏士兵,可容納三千人。藏兵洞內還存放著一些鐳石,那是古代防守城門的主要兵器,最大的有二百多斤重,威力可不容小覷。
對外的第一道城門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原建有鏑樓,毀於1937年侵華日軍的炮火,現尚存台基殘跡。木結構的鏑樓如果能夠留存下來,一定是很壯觀的,現在只能從圖片上面看鏑樓在城樓上面的雄姿了。寬闊的廣場上,有人在放飛風箏。在陳列室裡,看到有重修中華門的設計方案。但願能夠整舊如舊,古城牆的古色古韻應該更多地保留下來才好。   
























閱江樓位於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與其他名樓不同,別的名樓都是先有樓後有記,而閱江樓卻是先有記後有樓。岳陽樓有《岳陽樓記》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黃鶴樓有崔顥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滕王閣有王勃的《滕王閣序》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先有記後有樓,這在中國歷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后,下詔在獅子山頂建造閱江樓,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六百年來雖有兩篇《閱江樓記》流傳於世,但終因種種原因而未建成樓。直到公元二○○一年,閱江樓終於建成並對外開放,終於結束了六百年來有記無樓的歷史。   






















滾滾長江自青藏高原而出,一路曲轉流回,奔騰而下,不知穿越了多少山陵溝壑,在大江兩岸造就了多少雄奇美景。南京的燕子磯與湖北的城陵磯、安徽的採石磯統稱為長江三大名磯,因燕子磯位於長江南岸,又被世人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磯。我們來到燕子磯公園時已近下午四點,游者寥寥,也留下了較多觀賞風景的空間。
燕子磯位於直瀆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臨空,遠望就像是燕子展翅欲飛由此而得名。一峰飛插長江裡,其勢翩翩如燕子;臨江峭壁不知數,第一玲瓏燕子磯。進得園內,見一道陡曲的石砌山徑,上書南巡蹬道四字,原來這就是當年皇帝登磯頂的道路。南京自古為六朝金粉之地,燕子磯因其景色壯麗,引來眾多文人名士吟詩作賦,帝王將相們也多有登臨。





















瞻園與煦園,同為南京古典名園。煦園名氣大,我曾經去過多次,瞻園卻還是頭一回踏入。位於夫子廟西瞻園路的這座古典園林始建於明初,六百多年來曾幾易其主。最初為吳王府,後賜給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清代時由私家花園變成行署園林,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為楊秀清的東王府,**統治時期曾是中統局的雜院而荒蕪不堪。
























秦淮河,一個富有詩意和古典韻味的名字。它位於南京老城區城南,早在遠古時代就是長江的一條支流,也是南京地區的第一大河。十里秦淮,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唐朝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都曾寫下美麗動人的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也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秦淮河是南京歷史的見證。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畔已是商業居住地。東晉以後便成為達官貴人的天堂,烏衣巷、朱雀街、桃葉渡,都是當時高門士族的居所。秦淮河畔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鬥艷,歌舞昇平,河中舟船穿梭,遊船畫舫燈火通明,成為江南十里珠簾佳麗之地。
明清時代,秦淮河更是人煙稠密,金粉樓台,艷幟高舉,笙歌人家,畫舫凌波,槳聲燈影。孔尚任在《桃花扇》描寫的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十分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秦淮河上的畸形繁華景象。撫過歷史的滄桑,斗轉星移,物是人非,如今的秦淮河清幽的河水穿越時空,再現清澈美麗迷人的風姿。</font>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jack_6
鍛鐵驢友
等級: 7等級: 7等級: 7


今日心情

 . 積分: 88
 . 文章: 884
 . 收花: 445 支
 . 送花: 805 支
 . 比例: 1.81
 . 在線: 564 小時
 . 瀏覽: 8400 頁
 . 註冊: 7061
 . 失蹤: 1767
#2 : 2008-3-13 06:21 P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不愧是古文明的地方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5-9 02:59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5698 second(s), 6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