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其他] [轉貼]鋼鐵人3你真的看懂的嗎   字型大小:||| 
ROACH
版主
等級: 30等級: 30等級: 30等級: 30等級: 30等級: 30等級: 30等級: 30
減肥中!請勿餵食

十週年紀念徽章(四級)  

 . 積分: 15118
 . 精華: 14
 . 文章: 11766
 . 收花: 140844 支
 . 送花: 6005 支
 . 比例: 0.04
 . 在線: 8869 小時
 . 瀏覽: 85616 頁
 . 註冊: 7973
 . 失蹤: 3
 . 鄉下地方
#1 : 2013-5-9 10:27 A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1999608

作者: 納娜森

我並不想表現得傲慢刻薄,但是當我看到有人說“這部電影嚴重違背了漫畫的精神,這只是一部RDJ的個人秀,而不是關於Tony Stark的電影”甚至因此而對RDJ產生不滿的時候,我忍不住非常想問:第一,你真的看懂電影了嗎?第二,你真的看懂漫畫了嗎?

或者,把這兩個問題的順序顛倒一下也完全沒有問題。

《鋼鐵俠Ⅲ》的主題是非常傳統而老套的,也是從根本上來說符合了Tony Stark這個人物身上的終極命題,那就是科技與人的關係。就這一點而言,第三部(也很可能是最後一部)鋼鐵俠電影儘管披著喜劇動作片的外皮,在電影的內涵上卻比前兩部挖掘得都要深--恰如導演與演員所言,他們想要挖掘的是Tony Stark這個人物,而絕不是一部僅僅因為RDJ即將告別鋼鐵俠時代而搗鼓出來的RDJ個人秀。

影片採用倒敘的手法,一開始就拉出了兩條線索,兩個科學家--Tony和Maya,在千禧之夜相逢,短暫的一夜情之後,在追尋科技的道路上,分別走向了自己的樊籠。

Tony的牢籠很明顯,就是他自己的盔甲。他說“自從紐約之戰之後,一切都不同了。”引發他恐懼症的是那個蟲洞。對於一個走在科技最尖端的人--Tony Stark來說,那個蟲洞讓他看到了一個宇宙,那個宇宙擁有令他不可思議的比他更為先進的科技。這是由來已久的人類的恐慌--從上世紀一個美國廣播電台出於惡作劇的目的播報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假新聞而引起全社會的集體恐慌症發作,到每年至少兩部在科幻電影中復發的外星人以高科技毀滅統治地球的集體恐慌臆想,自從人類開始探索宇宙以來,這種對於一個無窮的未知的事物的恐慌就一直存在於人類心中。

或許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無意識的恐慌並不足以引發嚴重的焦慮症,但是對於Tony Stark--一個科學家來說,這種恐慌引起的焦慮在於,首先,他所擁有的科技也許是地球上最先進的(《鋼鐵俠Ⅱ》很快就給中Tony曾經誇下海口,別人要擁有他的技術至少還需要二十年的時間,儘管揮舞著鞭子的俄羅斯大叔很快就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但畢竟那還是從Tony的老爹手裡偷走的技術,歸根結底,那是Tony自己的技術,所以在《鋼鐵俠Ⅱ》當中,Tony所擁有的仍然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但是,當Tony意識到地球並不是整個世界,這個宇宙要比地球龐大得多,這個宇宙裡有人擁有比他更先進的技術的時候,這對於一個自詡走在科技最尖端的科學家來說,無疑於信仰的崩潰。

我覺得電影對Tony Stark這個角色把握得非常精準,是因為這種恐慌是屬於Tony Stark一個人的,是絕無僅有的,是別人不會有的也無法理解的。正如當電影中Tony對Pepper說“自從紐約之後,一切都不同了”,而Pepper卻回答說“我怎麼沒有感覺?”其他人不會理解Tony的感受,因為他們沒有見過那個蟲洞,即使他們見過那個蟲洞,他們也不會像Tony那樣深刻的恐慌,因為他們不是Tony Stark,不是一個擁有全世界最尖端科技的人。

當Tony的恐慌症發作的時候,他就陷入了自我的樊籠--科技的樊籠。 Tony應對恐慌症的辦法就是升級他的盔甲--盔甲在這裡毫無疑問象徵的就是科技,他把傳感器打入自己體內,哪怕在睡眠中也可以召喚盔甲,甚至讓盔甲代替自己與Pepper調情, Happy指出他對這個應該視之為珍寶的女人不理不睬,在這裡,Tony已經完全執迷不悟地陷入了科技升級的陷阱當中,盔甲變成了他的樊籠。

在這段情節當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台詞是由Happy代為說出的,他對Pepper說,機器人可以取代清潔員工,這是他說出了一句非常關鍵的台詞“我認為人是最不穩定的因素”。科技比人要來得可靠,這是人們普遍的理解,哪怕是Happy這種顯然對科技不怎麼在行的人(他連Ipad的攝像頭怎麼翻轉也不知道),都對科技有著一種盲目的迷信。電影當中對這點用喜劇的手法進行了嘲諷,那就是不斷出錯的MK42,它所表現出的科技的不穩定因素,正是對於Happy“人是最不穩定的因素”的嘲諷。

而接下來的電影,就正式進入了“科技與人誰更重要”的老套命題當中。所以在電影進行到三分之一處,導演就拿走了Tony的所有高科技產物,他的豪宅被炸毀,所有的盔甲都被埋在了地下,MK42能源耗盡,就連Jarvis也掉線了,Tony能夠依靠的只有他自己,他重新回到了一個人。而這時,小男孩Harry的一句話提醒了他:他可以創造。他是創造科技的人,而不應該成為科技的囚徒。所以在影片當中,Tony像一個普通人那樣,他從超市採購各種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把玩具組裝成武器,成功入侵了AIM的拍攝基地。這是Tony戰勝恐慌,走出盔甲--科技的樊籠的第一步。

而Tony走出樊籠的最終一步,就是他炸掉了自己創造的所有盔甲,並且宣告“我才是鋼鐵俠”。這是Tony Stark的一次自我升級。當他在第一部《鋼鐵俠》末尾宣布“我是鋼鐵俠”的時候,這裡的“我”還是指穿著盔甲的那個人,在第二部《鋼鐵俠》當中,Tony強調的是“我是鋼鐵俠,盔甲和我是一體的”,但是在第三部鋼鐵俠當中,Tony宣布的是“我才是鋼鐵俠”,哪怕沒有盔甲,他也仍然是鋼鐵俠。

你們可能記得,在《復仇者聯盟》當中,當美國隊長質問Tony,“脫下盔甲,你是什麼”的時候,Tony的回答當中包括了天才、百萬富翁、科學家、慈善家和花花公子,但並不包括鋼鐵俠這個選項。因為在這個時候,對於Tony來說,沒有了盔甲,他就不是鋼鐵俠,而僅僅是Tony Stark,天才,百萬富翁,慈善家與花花公子。
而在這一部《鋼鐵俠》電影當中,Tony比過去任何時刻都意思到了,並非科技造就了人,而是人創造了科技。並非是盔甲令他成為鋼鐵俠,而是創造了盔甲的人才是鋼鐵俠。正因為如此,他才可以把盔甲當成煙花放給Pepper看,因為真正的鋼鐵俠是Tony Stark,而不是那些盔甲。

人才是最重要的。這和漫畫絕境線最後引出的主題是一致的。在絕境之後,Tony曾經一度被Yinsen的兒子所控制,利用他進行犯罪活動,這引發了Tony關於“重要的不是盔甲,而是穿著盔甲的人”的思考,從這一點來看,導演並沒有騙人,電影確實將漫畫的絕境線貫徹到底,儘管他沒有去依樣畫瓢地複制漫畫中的情節,但是就連那段Tony和Maya在他們的精神導師家中探討的科技與人的主題,在電影當中也得到了完美的再現。同樣的,在絕境漫畫當中,Tony的焦慮在於鋼鐵俠盔甲被更高的科技所取代,因此他當時所想的最多的事是“造更好的盔甲”。電影的起始點也與之完全吻合的。

(順便說一句,《復仇者聯盟Ⅱ》有沒有可能拍到內戰?從絕境漫畫引出的思考導致Tony產生了註冊法案這點來看,第二部復仇者聯盟電影當中出現內戰相關內容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跟鋼鐵俠電影一樣,即使有內戰情節,它也絕不可能是漫畫的翻版,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電影當中。這是我個人的猜想。)

再看Maya這條線,這其實是與Tony的主線呼應的輔助線。正如電影末尾,Tony回憶他與Maya一夜情之後的那個早晨,一切是從這裡開始的。在“科技與人”的對抗當中,Maya是一個輸家,她因為追求科技而喪失了人的良知。因此Tony對她大吼“13年以來,你都陷在這個牢籠裡”。如果說導演在處理Tony相關的“科技與人”的命題時表現得還相對含蓄,那麼借助Maya這條線所反應的這個主題可就絲毫沒有含蓄可言了,包括Maya所說的那個納粹科學家馮布勞恩,他是二戰當中幫助德國人發明了V2火箭的人,也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真正創始人。他所代表的是一個最初單純美好的理想,因為追求目的而無視過程中採取的手段,喪失了人的本質,最後誤入歧途的悲劇結局。這是Maya的結局,這也很有可能是Tony的結局,如果他沒有打破自己的牢籠的話。所以影片以千禧之夜Tony與Maya的相遇為開端,以最後回顧那個早晨為結尾,配合Tony所說的“一切的開始都是單純而美好的”台詞(大意),首尾呼應地揭示了整部電影的主旨。這一切,不僅僅是Tony,包括Maya的故事在內,與絕境漫畫沒有絲毫違背之處,相反,它給了Maya非常少的戲份,但是絲毫不差地傳達了這個主題。

至此,我認為《鋼鐵俠3》非但沒有違背漫畫的精神,相反,它是一次相當成功的改編。因為它把原本沉悶的情節用動作喜劇的手法呈現出來,讓觀眾在電影院當中笑聲不絕,毫無壓力地接受了這個原本毫無新意而又十分沉重的主題。而且,就像導演和演員所說的,他們的確做到了,比《鋼鐵俠》的前兩部電影挖掘得更深刻——用一種看起來更為討巧的手法。最關鍵的是,他們抓住了Tony Stark這個角色身上的終極命題,即“科技與人”的命題。這個命題在鋼鐵俠和復仇者的漫畫當中被以不同的形式反复演繹和講述著。如果有人自詡為漫畫黨,卻連這點都看不出來的話,那麼我只能說,究竟你是沒有看懂電影呢,還是沒有看懂漫畫,或者兩者都沒有看懂過?

抱歉,我太刻薄了。

順便說說滿大人。

先說演員。說實在的,在看到正片之前,在一波波預告中看到Sir Ben Kingsley所演繹的滿大人時,我的心裡有點小擔心,因為他的演繹風格實在太過浮誇,對於一個同時可以演繹惡魔與聖人的奧斯卡影帝(RDJ曾誇Kingsley的演技勝於他,這絕對不是自謙)來說,我很難想像Kingsley回因為這是一部商業片就用這種平面誇張的手法來塑造一個反派。

所以,一直到看到正片,我才能鬆一口氣,Kingsley不愧是Kingsley,他在《鋼鐵俠Ⅲ》中扮演了一個“扮演滿大人的演員”,這解釋了一切:滿大人的誇張造型,Kingsley浮誇的舞台腔,後期帶有喜劇色彩的表演,有他出場的每一分鐘都非常精彩。你可以回想當他扮演滿大人是給美國總統的那個電話,那聲槍響讓電影院裡的觀眾也為之驚呼;但當他與Tony對話時發出鼾聲又猛然驚醒說“他們還給了我一艘怪漂亮的遊艇”時,所有觀眾也都為之捧腹。你不會在Tony揭露“滿大人”的真正身份時感到突兀(許多故弄玄虛的懸疑片在抖包袱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因為Kingsley已經用他的表演為這兩種切換之間留下了伏筆,從一個充滿了舞台感的恐怖分子到背後的那個跳梁小丑,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身份得到了完美的演繹。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儘管在這部電影當中,“滿大人”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反派,他仍然有了自己的電影周邊兵人。

(插一句題外話,如果Kingsley來演真正的滿大人,他會採用哪種演繹風格?我還是認為他會使用Sexy Beast裡面的演繹法來塑造出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真正的惡人。有人或許因為漫畫中金城武臉的滿大人而把他當成一個有格調的反派,但滿大人從來不是一個優雅的紳士,他的狂妄與內心的卑劣,時而陰沉時而神經質的瘋狂,隨意殺人和強暴而絲毫不以為恥,這種發自內心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惡,與表面上的莊嚴堂皇,似乎除了Kingsley也無人能演繹了。)

回到“滿大人”這個角色身上,從他的電視台中播出的中東的畫面,傳教士式的台詞,自殺式恐怖襲擊與爆炸,我們很容易聯想到本拉登和他的半島電影。有意思的是,在電影的最後,當Tony說“我們製造了自己的惡魔”這句台詞的時候,“滿大人”從鏡頭前面走過。如果說“滿大人”是一個恐怖主義的隱喻,聯想到近期被揭露的伊拉克戰爭的真相,那麼這句“我們製造了自己的惡魔”究竟在諷刺什麼,就不言而喻了。恰好最近又發生了波士頓事件,《鋼鐵俠Ⅲ》在這個時候上映,不免增強了這種諷刺意味。從這一點而言,《鋼鐵俠Ⅲ》是一部與現實結合得非常緊密的電影,我想這一點也是符合漫威的一貫精神的。








===========================================================
鋼鐵人已經上映一段時間的,剛看到這篇文章,我覺得還不賴
有多少人看電影看玩後笑一笑,跟朋友討論一下後完全沒任何感覺。
我就是這樣...哈哈..

不過看的這篇文章才會發現到~導演的用心阿...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訪問主頁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3-29 05:21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3788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