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閒話家常] [ED][轉貼][分享]女性的生殖與妊娠生理   字型大小:||| 
player
銅驢友〔中級〕
等級: 9等級: 9等級: 9


今日心情

 . 積分: 157
 . 文章: 313
 . 收花: 792 支
 . 送花: 447 支
 . 比例: 0.56
 . 在線: 781 小時
 . 瀏覽: 6220 頁
 . 註冊: 7100
 . 失蹤: 1019
#1 : 2005-8-15 12:44 A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子宮內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週期性變化:

卵巢的週期性變化使女性生殖器發生一系列週期性變化,尤以子宮內膜的週期性變化最顯著。

(一)子宮內膜的週期性變化
子宮內膜的週期性變化可從組織學與生物化學兩方面來觀察。

1.子宮內膜的組織學變化 子宮內膜在結構上分為基底層和功能層,基底層直接與子宮肌層相連,此層不受月經週期中激素變化的影響,在月經期不發生脫落。功能層靠近官腔,它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呈週期性變化,此層月經期壞死脫落。
正常一個月經週期以28日為例,其組織形態的週期性改變可分為3期:

(1)增生期:在卵巢週期的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上皮與間質細胞呈增生狀態稱增生期。增生期又分早、中、晚期3期。
(1)增生期:在卵巢週期的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上皮與間質細胞呈增生狀態稱增生期。增生期又分早、中、晚期3期。
1)增生期早期:在月經週期第5-7日。內膜的增生與修復在月經期即已開始。此期內膜較薄,僅1-2mm。腺上皮細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狀。間質較緻密,細胞呈星形。間質中的小動脈較直,其壁薄。 。
2)增生期中期:在月經週期第8-10日。此期特徵是間質水腫明顯;腺體數增多、增長,呈彎曲形;腺上皮細胞表現增生活躍,細胞呈柱狀,且有分裂相。
3)增生期晚期:在月經週期第11-14日。此期內膜增厚至2-3m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上皮細胞呈高柱狀,腺上皮仍繼續生長,核分裂相增多,腺體更長,形成彎曲狀。間質細胞呈星狀,並相互結合成網狀;組織內水腫明顯,小動脈略呈彎曲狀,管腔增大。

2)分泌期:黃體形成後,在孕激素作用下,使子宮內膜呈分泌反應稱分泌期。分泌期也分早、中、晚期3期。
1)分泌期早期:在月經週期第15-19日。此期內膜腺體更長,屈曲更明顯。腺上皮細胞的核下開始出現含糖原的小泡,間質水腫,螺旋小動脈繼續增生。
2)分泌期中期:在月經週期第20-23日。內膜較前更厚並呈鋸齒狀。腺體內的分泌上皮細胞頂端胞膜破碎,細胞內的糖原溢人腺體稱頂漿分泌。此期間質更加水腫、疏鬆,螺旋小動脈增生、捲曲。
3)分泌期晚期:在月經週期第24-28日。此期為月經來潮前期。子宮內膜厚達1飾皿並呈海綿狀。內膜腺體開口面向宮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間質更疏鬆、水腫,表面上皮細胞下的間質分化為肥大的蛻膜樣細胞。此期螺旋小動脈迅速增長超出內膜厚度,也更彎曲,血管管腔也擴張。

(3)月經期:在月經週期第1-4日。此時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內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活化。前列腺素能刺激子宮肌層收縮而引起內膜功能層的螺旋小動脈持續痙攣,內膜血流減少。受損缺血的壞死組織面積漸擴大。組織變性、壞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管破裂導致內膜底部血腫形成,促使組織壞死剝脫。變性、壞死的內膜與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經血。
必須說明,子宮內膜組織學變化是連續的,在各期之間存在著相互交叉的關係。近年通過電鏡觀察子宮內膜的超微結構,發現在月經週期的任何階段,內膜腺腔中均存在分泌現象。因此,也有學者提出"增生期"與"分泌期"的名稱不夠確切,建議代之以"排卵前期"與"排卵後期"為宜。

2.子宮內膜的生物化學研究 子宮內膜在雌激素的作用下,間質細胞能產生一種和蛋白質結合的碳水化合物,稱酸性粘多糖。雌激素不但能促使AMPS的產生,還能使之濃縮及聚合,形成間質中的基礎物質。AMpS有一定的粘稠性,對增生期子宮內膜的成長起支持作用。排卵後,孕激素能阻止AMIPS的合成,促使其降解,還能使之去聚合,致使間質中的基礎物質失去其粘稠性,血管通透性增加,便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在細胞和血管之間自由交換,內膜更能獲得充足營養,為受精卵的著床和發育作準備。在子宮內膜中有一類特殊的細胞顆粒稱溶酶體。溶酶體中含各種水解酶如酸性磷酸酶、蔔葡萄糖醛酸酶等,能使蛋白質、核酸和粘多糖分解。雌、孕激素能促進這些水解酶的合成。這些水解酶平時保留在溶酶體內,由脂蛋白酶與外界隔開,故不具活性。排卵後若卵子末受精,黃體經一定時間後萎縮,此時雌、孕激素水平下降,溶酶體膜的通透性增加,水解酶迸人組織,影響子宮內膜的代謝,對組織有破壞作用,因而造成內膜的剝脫和出血。
(二)生殖器其他部位的週期性變化
1.陰道粘膜的週期性變化 在月經週期中,隨著雌、孕激素的消長,可以引起陰道粘膜週期性改變,這種改變在陰道上段更明顯。排卵前,陰道上皮在雌激素的影響下,底層細胞增生,逐漸演變為中層與表層細胞,使陰道上皮增厚;表層細胞出現角化,其程度在排卵期最明顯。細胞內富有糖原,糖原經寄生在陰道內的陰道桿菌分解而成乳酸,使陰道內保持一定酸度,可以防止致病菌的繁殖。排卵後,在孕激素的作用下,主要為表層細胞脫落。臨床上常借助陰道脫落細胞的變化瞭解體內雌激素水平和有無排卵。
2.宮頸粘液的週期性變化 在卵巢激素的影響下,宮頸腺細胞分泌的粘液,其物理、化學性質及其分泌量均有明顯的週期性改變。月經淨後,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宮頸管分泌的粘液量很少。雌激素可刺激分泌細胞的分泌功能,隨著雌激素水平不斷提高,至排卵期粘液分泌量增加,粘液稀薄、透明,拄絲度可達lOcm以上。若將粘液作塗片檢查,乾燥後可見羊齒植物葉狀結晶,這種結晶在月經週期第6-7日開始出現,到排卵期最為清晰而典型。排卵後,受孕激素影響,粘液分泌量逐漸減少,質地變粘稠而混濁,拉絲度差,易斷裂。塗片檢查時結晶逐步模糊,至月經週期第22日左右完全消失,而代之以排列成行的橢圓體。依據宮頸粘液的週期性變化,可反映當時的卵巢功能。宮頸粘液中的氯化鈉含量,其重量在排卵期為粘液幹重的40%-70%,而在月經前後,僅占粘液幹重的2%-20%。由於粘液是等滲的,氯化鈉比例的增加勢必導致水分亦相應增加,故排卵期的宮頸粘液稀薄而量多。 宮頸粘液中還含有糖蛋白,在電鏡下見糖蛋白結構排列成網狀。近排卵時,在雌激素影響下網眼變大。根據上述變化,可見排卵期宮頸粘液最適宜精子通過。
3.輸卵管的週期性變化 輸卵管的週期性變化包括形態和功能兩方面,均受到激素調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輸卵管粘膜上皮纖毛細胞生長,體積增大,雌激素還促進輸卵管發育及輸卵管肌層的節律性收縮。孕激素則能增加輸卵管的收縮速度,減少輸卵管的收縮頻率。孕激素與雌激素間有許多制約的作用,孕激素可抑制輸卵管粘膜上皮纖毛細胞的生長,減低分泌細胞分泌粘液的功能。雌、孕激素的協同作用,保證受精卵在輸卵管內的正常運行。

原始檔 ( 128.9 mb ):
女性生殖生理与妊娠生理.rar

Demex ISO 檔 ( 15.1 mb ):
女性生殖生理与妊娠生理.demex.ISO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relent
青銅驢友
等級: 11等級: 11等級: 11等級: 11


今日心情

 . 積分: 326
 . 文章: 835
 . 收花: 1477 支
 . 送花: 716 支
 . 比例: 0.48
 . 在線: 5203 小時
 . 瀏覽: 136229 頁
 . 註冊: 7992
 . 失蹤: 0
#2 : 2005-8-15 08:46 P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

有看沒有懂……太深了~~~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tinglib26
驢baby


 . 積分: 0
 . 文章: 5
 . 收花: 0 支
 . 送花: 0 支
 . 比例: 0
 . 在線: 0 小時
 . 瀏覽: 0 頁
 . 註冊: 6844
 . 失蹤: 6345
#3 : 2005-8-16 04:31 P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感謝大大精彩的解說.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5-2 12:45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3837 second(s), 6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