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說
但興趣很廣
2009吳哥窟之旅-巴戎寺(Bayon)之吳哥微笑
@ 2009-11-20 06:59 PM巴戎寺(Bayon)
01.
又稱巴揚寺,百茵廟。
應是建於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
原先為小寺廟,
蘇利耶跋摩二世之後,真臘曾受占婆及暹羅侵擾,
最嚴重曾被占婆人攻入破壞首都吳哥地區,以至遷都,
後於西元 1181 年,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打敗占婆人,
重新開始以巴戎寺為中心建設吳哥。
巴戎寺亦開始擴建,歷時38年,
也由於闍耶跋摩七世篤信佛教,將佛教宣佈為國教,
巴戎寺的後期亦以佛教為主。
一開始自入口進入,即可遠眺到有名的吳哥微笑雕像,
巴戎寺的建造亦是以須彌山(世界的中心)為概念,為三層高塔。
中央突起高塔,代表須彌山;
其他四面城牆及小塔則象徵世界各地的高山;
城牆與第二層建築之間的環溝空地,代表大海。
拉近看,還真的是一堆人像!
02.
03.
沿途的柱上,刻著阿普莎啦雕像
04.
形態各異
05.
門楣上的阿普莎啦雕像
06.
往巴戎寺中心走,必見此佛像,
這也是很多旅遊書把這景點列入照片之一
07.
(但是我看以前的照片,釋迦的頭髮是後來才加上去的)
經過一段向上的穿廊,看得到門框上淺浮雕的雕花,
前面看到的寺廟也沒看到這麼厚工
08.
上到第三層的平台,
就能就近看到一堆吳哥微笑,也就是吳哥四面佛
09.
據統計,吳哥四面佛,在巴戎寺有49個,
連吳哥城的5個,合計有54個。
54個四面佛,眷顧著真臘的54個省。
10.
人說,闍耶跋摩七世應該是最自戀的國王,
所有的四面佛均是以闍耶跋摩七世的臉為藍本來雕刻,
而每個臉孔的表情卻又有些許不同。
11.
12.
13.
14.
這尊臉孔上的藤,像是神像因為太熱流下汗來
15.
16.
17.
主塔外牆上的提瓦達devatas
18.
佛教的雕刻
19.
闍耶跋摩七世擴建巴戎寺,
多以小塊砂岩建設,
一般國力強盛的君王,都喜歡用完整的大石頭,
但闍耶跋摩七世卻反其道而行,
有人推測,應該是為了要儘快完成寺廟的建築才做這樣的決定。
至於是不是真的如此,
那以後再去問闍耶跋摩七世吧。
[ant 在 2009-11-20 07:01 PM 作了最後編輯]發表評論
本文章已關閉或您沒有權限發表評論。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