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之五

@ 2009-2-15 08:44 AM

《龜城。晨霧鎖平遙》

清晨三四點,想拍那古城星軌,起了個大早,原本昨夜星月交輝的天氣,一早卻是雲霧迷漫,把古城籠罩起來,古城墜入五里霧中,雖因此而無法拍星軌,倒卻索性來個晨遊古城雲霧。整座平遙古城靜悄悄的,整座城黑漆漆的一片,偶而傳來幾聲犬吠,同樣跺步在昨晚燈火璀燦人聲鼎沸的街道,此時卻是靜寂的可以,人全都不見了,彷彿一下子全從人間蒸發一般,燈也全熄了,如同未有燈火的遠古,冰涼的空氣,伴著雲霧,籠罩著整座平遙城,說伸手不見五指,在平遙真體會到此境界。

平遙之所以稱為龜城,六個城門分布猶如龜之頭尾與四足,城中道路羅列如龜甲,而有龜城之稱。一早用過早餐,從南門登上古城牆,繞著城牆之上走到西門,在城牆之上俯看城內民居,古樸建築森然有序,尤其一早整個平遙城瀰漫於雲霧之中,似幻卻真,有著一種不可言喻的美感,遠方的牆面與城樓,沉浸在深深的霧裡,突然令人想到霧鎖重樓平遙雲霧,彷彿人也騰雲駕霧起來,好一幅美麗夢幻景致,就在這平遙的清晨,在這平遙的牆頭之上。

縣衙前擊鼓鳴冤,大堂上威武聲令,平遙縣衙完整的古衙門文物,以前的政治司法地,如今已成旅遊觀光點,令人感懷歲月之攸攸啊!縣衙大門門柱的楹聯,「莫尋仇莫負氣莫聽教唆到此地費心費力費錢就勝人終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時世做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難欺天」,既勸民又勸官,而二堂的門聯「與百姓有緣才來到此,其寸心無愧不負斯民」,在此聯上還玩一個文字小遊戲,聯上「愧」少了一點,而「民」則多了一點,不正是告訴為官者要多點民心,才會少一點愧疚。

縣衙裡頭還展示著眾多的花燈,夜晚觀覽有夜晚的燈影迷離,白日駐足有白日的巧妙秀麗,同一場景卻有著不同的美麗風華。縣衙中一景一物具體依舊,只是歷經時代改變,如今只能供後人去憑弔追憶,為民為官都已成過眼。

說平遙就不能不說「晉商」和「票號」,中國最早的金融先驅出現在山西,最會做生意的人也出在山西,晉商的富有與生意頭腦,造就中國銀行雛形的票號產生。佩服山西晉商的生意頭腦,讓貨暢其流之外,還可以錢轉通匯,日昇昌的「匯通天下」,造就多少商業發展與金融往來,平遙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從票號可見一般。在晉商貨暢其流中,保價與保護貨品的鏢局出現,雖然鏢局因票號的產生而日漸衰退,但仍讓我們見識到當年這鏢局對物質經濟的重要。

種種因素讓平遙出現各種驚奇,這些平遙的歷史遺跡,不論是票號、鏢局,最後都成為中國各種社會經濟先驅,走一趟平遙,就是走一趟歷史人文,長了見識也增了知識。

《槐樹。洪洞尋根路》

離開平遙,繼續往更南的臨汾和運城前進。到臨汾洪洞,主要是洪洞的大槐樹景點,中國姓氏的尋根行。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道盡中華民族一段百姓移民尋根事,入口的一個大大的「根」字,多少姓氏尋根溯源,飲水思源,雖不知到底當初移民的姓氏狀況,但中華民族本一家,這洪洞大槐樹,無非就是要我們不可忘本。

其實說洪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推「蘇三起解」一劇中的台詞,道盡蘇三被押解,離開洪洞縣的辛酸故事,蘇三監獄是洪洞另一處可以參觀的景點,只是我們並未納入行程,當然也就無法一窺當年蘇三的故事地。

在大槐樹祭祖堂,供奉著各姓氏祖先牌位,雖不知自己家譜,是否真由隴西洪洞所出,但姓氏淵源本是同根,或真因移民,亦或避戰亂,或為其它因素,而有分枝散葉,然若溯祖追源,畢竟同姓者終究還是同宗,就因此,洪洞大槐樹若為各姓宗祖也不為過,敬祖尋根,洪洞大槐樹,讓每個人都還有一個共同原點。

00.從平遙雲錦成客棧到洪洞大槐樹軌跡


01.清晨六點的平遙城牆


02.清晨的平遙街道上冷冷清清的


03.客棧住的房間擺設


04.住的房間


05.客棧大廳的櫃子擺飾


06.黑白的平遙古城照片有一種懷古風


07.拉貨載物馬車


08.好像回到古時候


09.登上南門的城樓


10.太陽在霧中


11.城樓上俯看甕城


12.地陪在城牆上的背影


13.我們從南門走到西門


14.城內民居


15.霧鎖平遙


16.城牆上守兵衛士塑像


17.城牆綿延無盡頭


18.民居的土磚牆


19.縣衙內掛滿燈籠


20.縣衙內的花燈


21.縣衙大堂


22.縣衙大堂外掛的燈籠


23.天理國法人情


24.大仙樓內(大仙樓就是拜狐仙的)


25.縣衙內還有很多剪紙藝術展覽


26.屋頂上的過年啦俗又有力


27.平遙鏢局


28.同興公鏢局內的鏢車


29.鏢局內屋


30.街道上穿古裝拍照的小女孩


31.日升昌記票號的防假密押


32.日升昌記票號


33.票號內書寫紀念票號的老伯


34.各種紀念票聯


35.帳簿上的毛筆字字跡工整秀麗


36.雲錦成客棧大廳看過後我們即將離開此地


37.往洪洞前進看到的路旁枯樹


38.洪洞大槐樹入口


39.各姓氏都會到此來尋「根」


40.古大槐樹賦


41.祭祖堂


42.第一代古大槐樹已枯死因此以碑代樹


43.大槐樹下重現當年移民的表演活動


00-1.從洪洞大槐樹到運城軌跡


44.往運城路上看到的夕陽


1 評論

現在有了

--
blog.pmes.tyc.edu.tw
↑這個網址好像解析不到
圖片都出不來

[陽だまり 在  2009-2-15 08:00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佈者 : 陽だまり 等級: 15等級: 15等級: 15等級: 15等級: 15  @ 2009-2-15 02:19 PM

發表評論

本文章已關閉或您沒有權限發表評論。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