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轉山」

@ 2009-4-13 07:46 AM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書局閒逛要購買去漠北的旅遊參考書籍,距離西藏回來已經一年的時間,這中間西藏旅遊已成最夯的行程,一票西藏有關的旅遊書充斥書局陳列架,每個作者都以自身來回西藏為主軸,介紹各種獨家玩法,無非藉以刺激買氣,拉抬西藏旅遊路線。當時約略翻了一下「轉山」這本書,對字裡行間作者敘述有一大致瞭解,但當下的心情感受:『作者為逃避失戀的痛苦,而選擇逃避自我放逐到雲南,個人不予茍同,但對作者能在單騎西藏的過程中,找到人生的價值,感到欣慰。』比起另一本西藏旅遊書「45%的天堂」,這本「轉山」就被放回書架上。

時隔半年,為了山西旅程又在書局陳列架前徘徊,因已看過「45%的天堂」了,這本「轉山」也就被買回家中,一樣翻閱一次,讀的心情和第一次在書局看的感受大致差不多,總是以一個流浪者的角度嘗試去感受作者所遭遇承受的苦與痛。雖然有許多作家名人推薦這書,但或許真的自己火侯不足,無法深刻體會作家名人推薦的用意,與作者在單騎天涯歷練的收獲,也可能自己已經來回西藏的既有印象,總跳脫不出文字,無法與作者同心同感,書翻了兩三次就被擺在回家中書櫃裡。

寒假走訪山西,在大雪紛飛的常家莊園,感受寂靜之中的靜謐沉靜,心中有著不同的感受,道「平常心」沒錯,但換個角度看「心常平」更有高一層境界,若有所思若有所感,許久沒有動腦跳脫來思考了,這「心常平」猶如一記大地春雷,敲醒內心。從山西回來之後,經過近兩個月的沉澱思考,又經過公務繁忙之際,在原住民運動會中,「快樂就好」的醒悟,動腦思索去除本身的個人主觀,以更宏觀的角度去看,或以第二者、第三者的位置去思考,有了所不同的體會。感覺自己心境已有了轉變,從書櫃裡把「轉山」這書拿了出來重新再讀,這次翻閱心境不同,當真和前幾次看書有不同的感受,時空環境心境,感受到「轉山」對生命的激盪。

『作者以第二人稱「你」來稱呼自己,像是在看著另一個「我」,有了反省與觀察的距離。』這是美學大師蔣勳在序裡的註腳,當把自己既有的西藏旅遊拋開,也拋開最初對作者逃避失戀放逐的觀感,再次品味這本書,發覺,這已不是一本旅遊書,而是一本一個年青人對生命的體驗,一個年青人挑戰與戰勝自我的歷練。詩經樂府民歌的「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多少年輕男女引以為生死戀情,長相廝守誓盟,作者失戀了,在找尋生命的出口,這出口,從他跑到雲南有了轉機,得到林懷民「流浪主計畫」的資助,讓作者有更大的機會,去找尋一個全新的生命驛站。作者出發時說『可能失敗,但至少我應該在失敗面前看到自己究竟如何就範的。』而當他抵達終點,『才發覺這一切無非盡是過程』,就是這樣的年青奔放的積極,追求一種生命的歷練,不為逃避失戀,卻勇敢去找尋生命的各種可能,走過必留下痕跡,生命的作為,在作者身上以及書上,讓我們看到這樣的生命。

最喜歡書中的一句,作者在蘆沽湖的女兒那章所寫的,『你還不知道她的名,因為它被黃昏的風吹散了。』蘆沽湖畔摩梭族,一個神秘的母系社會走婚,不探討這個特殊的制度,令人想起那個電視廣告的台詞:「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他到遙遠的地方,要把失戀前那個思念的人忘掉,其實就要如這句話一樣,那樣輕輕淡淡的帶過,不要留下任何不捨與依戀,走過就好。也許有機會,每個人也可以去走走蘆沽湖,看看書中的美麗世界。

當孤寂到了極致,走到大山大水之間,沒有人可以對話,自己與自己的對話就變得很純粹,一種自我內心的反省思考,這會使人成長,只是以前自己也並非如此,禪語中「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很高妙的一種思考境界,歷經本我,自我與超我的成長歷程,但真正能達到此境界者幾希?

重讀這書最大的收獲,當是理解作者歷經的過程,一步一腳印,一踩一轉輪的生命歷練,只要那麼一點點用心,生命的歷程就在當下。看到作者從失魂逃避,到尋求到一個成長的真實,轉山轉過一個新境界,讓人體會到生命的幽邃與壯闊,轉山轉過一個新視野,英雄自每個人心中崛起。發表評論

本文章已關閉或您沒有權限發表評論。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