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HD 高畫質視訊 GPU 硬體解碼寶典 <2009-04-12 更新>
@ 2009-4-5 08:28 PM
高清視訊 GPU 硬體解碼寶典
自 GPU 硬體解碼 技術誕生以來,廣大高清愛好者就圍繞著【硬解】與【軟解】的優缺點喋喋不休的爭論著!
所謂【軟解】(軟體解壓縮)就是透過軟體利用CPU進行視頻解碼處理;
而【硬解】(硬體解壓縮)以前是指以專用的介面卡單獨完成視頻解碼,例如過去有的 VCD/DVD 解壓卡、視頻壓縮卡都被冠以【硬解】的稱號。
但是現在的高清硬解就不是指用額外的介面卡來解碼,而是直接利用顯示卡被整合在 GPU 內部的硬解碼模組來解壓縮高清視訊;
幾乎目前主流的顯示卡(包括整合型主機板的內建顯示卡)都能支援硬解碼。
【硬解】其實是播放軟體的支援,比較不需要CPU參與複雜的視訊解碼運算,可以節省CPU升級的開銷。
降低CPU佔用率後,反而帶來些許實惠。(例如:同時騎騾又駕BT)
《用GPU 硬體解碼高清視訊的優點:》
- 不需要高等級的CPU,單核就夠了,不用特別花費升級;
- 基本硬體解碼幾乎是附送,整合型主板差不多都能支援;
- 硬體解碼讓CPU佔用率降低,整個系統有能力在看HDTV的同時進行其他任務操作;
- CPU需要傾盡全力才能解 HDTV,而 GPU只需動用其中0.1億電晶體的解碼模組就能完成任務,能源消耗比較低;
《用GPU 硬解碼高清視頻的缺點:》
- 由於起步較晚,軟體支援度無法與軟解相提並論;
- 面對雜亂無章的視頻編碼、封裝格式,硬解碼無法做到全面兼容;
- 軟解擁有大量畫面輸出補償及畫質增強技術,而硬解這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
- 硬解碼軟體設置較為複雜,很多朋友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正確使用GPU 硬體解碼。
雖然硬體解碼有種種缺點,但是因為成本比較低和節能環保兩因素影響,所以受廣大用戶歡迎;隨著時間的演進,有些 GPU 硬體解碼的缺點已經有所改進,但是很多人還不知道如何設定 GPU 硬體解碼 ;
要能正常開啟 GPU 硬體解碼 ,必須顯示卡、驅動程式和播放軟體三者都有支援才能成功,
目前主流顯示卡及驅動程式幾乎都有支援 GPU 硬體解壓,
但是各種顯示卡對於GPU 硬體解碼的支援程度不盡相同,底下稍微說明一下:
《GPU 硬體解碼有分等級:》
例如較早期的DX9顯示卡( nVidia GF6/GF7/ ATI X1000)也能支援硬體解碼,但只有負責解碼過程中負載不高的兩個步驟,對於CPU的幫助並不大;而新一代DX10顯示卡內建的解碼模組就負起高清解碼的責任,徹底釋放CPU的負擔,這裏所說的硬體解碼就是指這種完全 GPU 硬體解碼 :
上圖就是 nVidia 顯示卡對於 H.264 和 VC-1 兩種主要視訊編碼的支援情況,GF8/9 顯示卡支援 H.264 和 MPEG2 完全硬解碼,但 VC-1格式的解壓縮比上代 GF7 改進有限;
nVidia 認為 VC-1 難成氣候,碼率也不高,所以沒有提供 VC-1 全程硬解支援;
例外的是, nVidia 在其 8 系列最低端顯示卡和整合顯示卡上面加入了對 VC-1 編碼的完全硬解支援,G98 核心的新版 8400GS 就是 nVidia 唯一一款支援三大編碼硬體解碼的獨立晶片顯示卡。(Pure Video HD)
但是目前 MPEG2 壓縮格式的舊片數量並不少,而 VC-1 在微軟的大力支援下也有很多人使用,對於使用上來說只有支援 H.264 硬解似乎是不夠!
而 AMD-ATI 的 HD 2000/3000/4000 對於 H.264 和 VC-1/MPEG2 都支援 GPU 硬體解碼;(ATI Avivo)
AMD-ATI HD 3xxx/48xx 系列,甚至對 MPEG1 / MPEG2 / MPEG-4 / DivX 解碼作了強化。(ATI Avivo HD)
好在 nVidia 的主機板整合型顯示卡也能支援 VC-1 完全硬解碼,GeForce 8200/8300 在高清方面解碼能力與 G98核心 8400GS 是完全相同的;如此一來, nVidia 的 8200/8300/8400 在H.264/VC-1 解碼能力方面就與 AMD-ATI 卡能夠平起平坐了。
有鑒於目前 H.264 編碼已成為高清視頻的主流,因此能夠支援H.264完全硬解碼的主流顯示卡,都可以被稱為高清顯示卡。
《支援硬解碼的顯示卡有哪些?》
- AMD-ATI:HD2000 全系列(HD2900XT 除外)UVD 技術;HD3000 全系列、HD4000 全系列 UVD 2 技術
- nVidia :GeForce 7 全系列使用 Pure Video 技術;GeForce 8 全系列(8800 Ultra/GTX/GTS 除外)、GeForce 9 全系列、GTX280/260 使用 Pure Video HD 技術
- AMD 主機板整合型顯示卡:780G(HD3200)、790GX(HD3300)、MCP78(GF8200/8300 支援,GF8100 不支援)
- Intel 主機板整合型顯示卡:G45(X4500HD)、MCP7A(GF9400/9300)
獨立顯示卡方面,AMD-ATI和 nVidia 各有所長,對於 H.264 兩者都能提供完美支援,AMD-ATI 的優勢就是能支援 VC-1 完全硬體解碼,而 nVidia 則能提供對 MPEG2 的完美硬解,鑒於 VC-1 比 MPEG2 更複雜,而且使用率更高,看起來 AMD-ATI 在高清視訊硬體解碼方面比 nVidia 稍微要完善一些。
主機板整合型顯示卡方面, nVidia 在 Intel 平台的 MCP7A 尚未發布,Intel 自家的 G45 雖然已經上市,但價格較高,而且軟體和驅動程式還不完善,因此最佳選擇是 AMD 平台的 780G 和 MCP78。理論上來說 MCP78 更完美一些,但很明顯 780G 比較深入人心。
前面已經提到,目前所有主流顯示卡基本都能夠支援硬解碼,而且新版驅動程式也都有支援,因此 GPU 硬體解碼 是否能成功?關鍵就剩播放器軟體了。
《開啟硬解碼最簡單的方法》-- 用 PowerDVD 或 InterVideo WinDVD 撥放軟體
只要你安裝了PowerDVD 或 InterVideo WinDVD 這類支援高清視訊的播放軟體,它會自動檢測系統中的顯示卡,如果顯示卡有支援硬解的話,就會開啟硬體加速模式(預設)。(註:有沒有開啟硬體解壓縮,最直覺的方法,就是打開工作管理員,如果CPU佔用率超很低那就表示硬體解壓縮成功開啟。)
《開啟硬解碼--使用外掛解碼包》
- 【終極解碼】和【完美解碼】包
雖然 PowerDVD和 WinDVD 對硬碟HDTV檔案支援度不夠,而且不能外掛字幕,但 PowerDVD 所開發的視訊解碼器卻是好東西,它能夠使用顯示卡的 GPU 硬體解碼 ,如果能把這個解碼器提取出來,再搭配第三方分離器和播放器,就能簡單的打造出硬體解碼高清播放器 —— 這就是目前所流行的解碼包【終極解碼】和【完美解碼】。
【終極解碼】和【完美解碼】是功能相似的全能型影音解碼包,附帶 Media Player Classic、KMPlayer、BSPlayer 三款流行播放器軟體,
幾乎能夠通吃視訊檔案,使用預設的設置就能播放絕大多數的視頻,而經過微調設置,後更可以獲得更佳的畫面效果和一些特殊功能。
【終極解碼】和【完美解碼】不僅支援用CPU軟體解壓,對於各種 GPU 硬體解壓的支援也很完善。
底下有一個網址可供您使用【完美解碼】包 GPU 硬體解碼設定操作參考:
【完美解碼】輕鬆搞定 GPU 硬體解碼
- CoreAVC
- nVidia Pure Video HD Decoder
- PotPlayer 是 KMPlayer 的原製作者姜龍喜先生進入Daum 公司後的新一代作品,目前正在全力開發中.
重大功能:
- MPEG1/2 (IDCT/MoComp), WMV2 (MoComp), WMV3 (IDCT/MoComp)
- VC-1 (IDCT/MoComp/VLD), H.264/AVC1(VLD) 內置預設硬體加速解碼
- 內置 E_AC3 音頻解碼.
[xTheme 在 2009-4-14 10:56 AM 作了最後編輯]
28 評論
ATI UVD 介紹
UVD Unified Video Decoder
從 UVD 成為 ATI Avivo HD 技術的一部分後,就開始稱支援硬體解壓 H.264 和 VC-1 視訊壓縮標準的視訊解碼單元為 聯合視訊解碼器(Unified Video Decoder),之前又叫作 通用視訊解碼器(Universal Video Decoder)或者是簡稱 UVD,來自 ATI 的技術的專門術語。
UVD/UVD+
UVD 原本是基於 ATI 技術的 Xilleon 視訊處理器,為了硬體解壓視訊而被整合入 GPU 的裸晶當中,與 先進視訊處理器 (AVP) Advanced Video Processor 一起配合成為 ATI Avivo HD 的一部分;
UVD 如同 AMD 所宣稱,幾乎在硬體內處理完 H.264/AVC 和 VC-1 視訊編碼的解碼,符合藍光與高清 DVD 的組態及效能需求、解碼 H.264 的位元流碼率高達 40Mbit/s, 支援 CABAC 編碼及支援 雙資料流解碼(兩個視訊檔),意味可能作出畫中畫(picture-in-picture)的效果。
不像上一代的 GPU 視訊加速區塊,需要連累 CPU 大量的負擔,UVD 從 CPU 卸下了MPEG-2、VC-1 和 H.264 解碼處理幾乎全部的負擔,
例如:不像 ATI Radeon R520 系列(ATI Avivo)或者 NVidia Geforce 7 系列(PureVideo)並沒有協助 CPU 處理 VC-1 和 H.264 視訊編碼中,由前到後的位元流串處理(bitstream process)及函數解壓縮(entropy decompression), UVD 除了前面處理之外,更附加處理 VLC/CAVLC/CABAC 視訊編碼解碼, 頻率轉換 (frequency transform), pixel prediction 和內環路消除區塊(inloop deblocking)(**消除馬賽克現象),而且還包含了一個先進視訊後置處理區塊(advanced video post-processing block),可處理包含解碼後的降噪(denoising)、去除交錯線(de-interlacing)和改變尺度及大小(scaling/resizing)
AMD 並且宣稱,UVD 元件整合入 GPU 核心區域中,65nm 製程只佔用 4.7 mm2
UVD+ 是隨著 Radeon HD 3000 系列發表時被介紹,UVD 為了支援 HDCP 更高解析度視訊的位元流串,這項變動就叫作 UVD+ ,但是在正式上市的同時還是簡單的以 UVD 作為名稱而已。
UVD 2
UVD 直到 Radeon HD 4800 系列產品發表時才作了更新, UVD 2 的特點是支援 H.264/MPEG-4 AVC 和 VC-1 位元流串的視訊資料流完全解碼,而且也附加了雙視訊資料流解碼以及畫中畫(Picture-in-Picture)模式,這使 UVD 2 完全符合 DB-Live 對映。
UVD 2.2
UVD 2.2 特點是重新設計的區域記憶體介面,以及增強與 MPEG2/H.264/VC-1視訊的相容性;然而當 RV770 及 RV730 系列的 GPU 正式出貨時也加入 UVD 2.2 的特性到這些系列的核心中,支援雙視訊流串硬體解碼 MPEG2、H.264以及VC-1 編碼的視訊,UVD 2.2 並自然而然的變成 UVD 2 的升級附加進 UVD 2 功能中隨著產品銷售。
[xTheme 在 2009-4-7 09:41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佈者 : xTheme @ 2009-4-5 08:28 PM
高清影片播放相關名詞簡介
當您讀到有關在PC上播放HD DVD與藍光電影的文章時,經常會看到許多有關新技術與新標準的縮寫與專有名詞。以下提供最常見詞彙的簡單解譯。
AACS
先進存取內容系統(AACS)是一種針對HD DVD與Blu-ray影片的防拷保護機制。
AES128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 is an encryption standard used worldwide that has a fixed block size of 128 bits and a key size of 128, 192 or 256 bits.
Bitstream Processing
針對像CABAC與CAVLC的函數碼語言,進行不定長度的解碼。
Blu-ray Disc 藍光DVD
藍光是一種新的高解析度影片DVD標準,其影像細膩度是傳統DVD的六倍。藍光DVD在單面單層與單面雙層的儲存容量分別為25GB與50GB。擴增的容量加上採用先進的影音編解碼器,為消費者帶來驚人的高畫質影音體驗。
CABAC
內容調適二位元演算編解碼(CABAC) 是一種不失真的編碼系統,專門用來壓縮H.264格式的影片。要解壓縮這種系統的影片相當費時費力,而且電腦要有足夠的記憶體空間,單靠軟體解壓縮,不僅處理時間冗長,更耗費系統電源。
CAVLAC
CAVLC這5個字母縮寫代表內容適應式可變長度編碼。CAVLC是一種用來壓縮H.264/AVC/MPEG-4格式影音的編碼系統,具備絕不失真的壓縮技術,因此壓縮檔案完全不會影響到影片原始的品質。
Deblocking 馬賽克平滑過濾
這項技術可以讓壓縮過影像的馬賽克現象降到最低:針對H.264格式影片可以使用編碼過程內的幾何演算法去除馬賽克,VC-1格式的影片則可以使用編碼過程內或編碼後幾何演算法。
DVI
數位視訊介面 (DVI) 是一種影片介面標準,目標為提高各種數位顯示裝置的視覺品質,例如像平面液晶螢幕、電腦顯示器、以及數位投影機。
H.264
H.264亦稱為MPEG-4 AVC (Advanced Video Coding)是一項影片壓縮標準,提供遠勝過先前技術的壓縮比。好萊塢製片廠在編輯藍光與HD DVD電影,目前採用三種編解碼器,H.264就是其中一種。
HDCP
高頻寬數位內容保護(HDCP)是一種防拷技術,防止未加密的高解析度內容在透過DVI或HDMI數位介面進行傳輸時被外界進行複製。
HD DVD
HD DVD 是一種新開發的高解析度影片光碟標準,提供比標準DVD電影高六倍的影像品質。HD DVD為影片光碟帶來大幅的改進,就好比HDTV優異的影像細膩度與標準電視規格之間的差距。
HDMI
高解析度多媒體介面 (HDMI) 是一種針對消費性電子裝置開發的新標準介面,將受HDCP保護的數位影片與音樂訊號線路整合至一個讓消費者容易使用的連結介面。
ICT
影像強制標記 (ICT) 是先進內容接取系統(AACS)防拷機制裡的一項軟體旗標,當播放機連結至類比顯示裝置時,會自動把高解析度影片光碟播放機的影像品質降至垂直解析度540條掃瞄線的規格。
Invers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反交錯編碼轉換
反交錯編碼轉換使用在影音壓縮,將兩種畫面做不同的編碼。
Motion Compensation 動態補償技術
由於相臨影片內容的相似性相當高,因此只要參考前一個畫面和動作,預測所要壓縮的畫面資料,並只對差異的部份進行編碼。
VC-1
VC-1 是一種以第9版Windows Media Video技術所開發的影片編解碼器。HD DVD與藍光DVD都採用VC-1作為編解碼器,意謂著所有影片播放裝置都將具備VC-1解碼功能,能播放採用VC-1壓縮格式的影片內容。VC-1透過改良中間階段的處理作業,加上採用更穩定的轉換技術,藉以降低高解析度內容解碼的複雜度。因此,VC-1在HD影片的解碼速度是H.264的兩倍,而且壓縮比是MPEG-2的2至3倍。
AVC-1
在2001年12月,ITU-T VCEG與ISO MPEG共同組成聯合視訊小組(Joint Video Term,JVT)來研訂新的視訊壓縮格式,此新格式在ITU-T組織中稱為H.264,在ISO組織中則納入MPEG-4 Part-10 (ISO/IEC 14496-10)並命名為Advanced Video Coding (AVC),通常合併稱為H.264/AVC-1,
發佈者 : xTheme @ 2009-4-5 08:29 PM
整理-編碼方式的簡介
所謂編碼方式就是指通過特定的壓縮技術,將某個視頻格式的文件轉換成另一種視頻格式文件的方式。目前視頻流傳輸中最為重要的編解碼標準有國際電聯的 H.261、H.263,運動靜止圖像專家組的 M-JPEG 和國際標準化組織運動圖像專家組的 MPEG 系列標準,此外在網際網路上被廣泛應用的還有 Real-Networks 的 RealVideo、微軟公司的 WMT 以及 Apple 公司的 QuickTime 等。
- MPEG 是活動圖像專家組 (Moving Picture Exports Group) 的縮寫,於1988年成立,是為數位視/音頻制定壓縮標準的專家組,目前已擁有300多名成員,包括 IBM、SUN、BBC、NEC、INTEL、AT&T 等世界知名公司。MPEG 組織最初得到的授權是制定用於「活動圖像」編碼的各種標準,隨後擴充為「及其伴隨的音頻」及其組合編碼。後來針對不同的應用需求,解除了「用於數位存儲媒體」的限制,成為現在制定「活動圖像和音頻編碼」標準的組織。
- MPEG 組織制定的各個標準都有不同的目標和應用,目前已提出 MPEG-1、MPEG-2、MPEG-4、MPEG-7 和 MPEG-21 標準。
M-JPEG
- M-JPEG(Motion- Join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技術即運動靜止圖像(或逐幀)壓縮技術,廣泛應用於非線性編輯領域可精確到幀編輯和多層圖像處理,把運動的視頻序列作為連續的靜止圖像來處理,這種壓縮方式單獨完整地壓縮每一幀,在編輯過程中可隨機存儲每一幀,可進行精確到幀的編輯,此外 M-JPEG 的壓縮和解壓縮是對稱的,可由相同的硬件和軟件實現。但 M-JPEG 只對幀內的空間冗余進行壓縮。不對幀間的時間冗余進行壓縮,故壓縮效率不高。採用 M-JPEG 數位壓縮格式,當壓縮比 7:1 時,可提供相當於 Betecam SP 質量圖像的節目。
- JPEG 標準所根據的算法是基於 DCT(離散餘弦變換)和可變長編碼。 JPEG 的關鍵技術有變換編碼、量化、差分編碼、運動補償、霍夫曼編碼和游程編碼等
- M-JPEG 的優點是:可以很容易做到精確到幀的編輯、設備比較成熟。缺點是壓縮效率不高。
- 此外,M-JPEG 這種壓縮方式並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壓縮標準,不同廠家的編解碼器和存儲方式並沒有統一的規定格式。這也就是說,每個型號的視頻服務器或編碼板有自己的 M-JPEG 版本,所以在服務器之間的數據傳輸、非線性製作網絡向服務器的數據傳輸都根本是不可能的。
MPEG-1 標準
MPEG-1 標準於1993年8月公佈,用於傳輸 1.5Mbps 數據傳輸率的數位存儲媒體運動圖像及其伴音的編碼。該標準包括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說明了如何根據第二部分(視頻)以及第三部分(音頻)的規定,對音頻和視頻進行復合編碼。第四部分說明了檢驗解碼器或編碼器的輸出比特流符合前三部分規定的過程。第五部分是一個用完整的C語言實現的編碼和解碼器。
MPEG-2 標準
- MPEG 組織於1994年推出 MPEG-2 壓縮標準,以實現視/音頻服務與應用互操作的可能性; MPEG-2 標準是針對標準數位電視和高清晰度電視在各種應用下的壓縮方案和系統層的詳細規定,編碼碼率從每秒3兆比特~100兆比特,標準的正式規範在 ISO/IEC13818 中。
- MPEG-2 不是 MPEG-1 的簡單升級,MPEG-2 在系統和傳送方面作了更加詳細的規定和進一步的完善。MPEG-2 特別適用於廣播級的數位電視的編碼和傳送,被認定為 SDTV 和 HDTV 的編碼標準。
- MPEG-2 標準在廣播電視領域中的主要應用如下:
- 視音頻資料的保存
採用 MPEG-2 壓縮編碼的 DVD 光碟,給資料保存帶來了新的希望。電視節目、音像資料等可通過MPEG-2編碼系統編碼,保存到低成本的CD-R光盤或高容量的可擦寫 DVD-RAM 上,也可利用 DVD 編著軟件(如 Daikin Scenarist NT、Spruce DVDMaestro ..等)製作成標準的DVD光碟,既可節約開支,也可節省存放空間。
- 電視節目的非線性編輯系統及其網絡
由於採用 MPEG-2 IBP 視頻壓縮技術,數據量成倍減少,降低了存儲成本,提高了數據傳輸速度,減少了對計算機總線和網絡頻寬的壓力,可採用純以太網組建非線性編輯網絡系統已成為可能,而在目前以太網是最為成熟的網絡,系統管理比較完善,價格也比較低廉。
基於 MPEG-2 的非線性編輯系統及非線性編輯網絡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 衛星傳輸
MPEG-2 已經通過ISO認可,並在廣播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如數位衛星視頻廣播 (DVB-S)、DVD 光碟和視頻會議等。目前,全球有數以千萬計的 DVB-S 用戶,DVB-S 信號採用 MPEG-2 壓縮格式編碼,通過衛星或微波進行傳輸,在用戶端經 MPEG-2 衛星接收解碼器解碼,以供用戶觀看。
此外~採用 MPEG-2 壓縮編碼技術,還可以進行遠程電視新聞或節目的傳輸和交流。
- 電視節目的播出
在整個電視技術中播出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環節,對播出系統進行數位化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其中最關鍵一步就是構建硬碟播出系統。 MPEG-2 硬碟自動播出系統因編播簡便、儲存容量大、視頻指標高等優點,而為人們所青睞。但以往 MPEG-2 播出設備因非常昂貴,而只有少量使用。隨著 MPEG-2 技術的發展和相關產品成本的下降, MPEG-2 硬碟自動系統播出可望得到普及。
MPEG-3 標準
MPEG-3 是 ISO/IEC 最初為 HDTV (高清晰電視廣播)制定的編碼和壓縮標準,但由於 MPEG-2 的出色性能已能適用於 HDTV,因此 MPEG-3 標準並未制定,我們通常所說的 MP3 指的是 MPEG Layer 3,只是 MPEG 的一個音頻壓縮標準。
MPEG-4 標準
- 運動圖像專家組 MPEG 於1999年2月正式公佈了 MPEG-4(ISO/IEC14496)標準第一版本。同年年底 MPEG-4 第二版亦告底定,且於2000年年初正式成為國際標準。
- MPEG-4 與 MPEG-1 和 MPEG-2 有很大的不同。MPEG-4 不只是具體壓縮算法,它是針對數位電視、交互式繪圖應用(影音合成內容)、交互式多媒體(WWW、資料擷取與分散)等整合及壓縮技術的需求而制定的國際標準。MPEG-4 標準將眾多的多媒體應用集成於一個完整的框架內,旨在為多媒體通信及應用環境提供標準的算法及工具,從而建立起一種能被多媒體傳輸、存儲、檢索等應用領域普遍採用的統一數據格式。
- 與 MPEG-1、MPEG-2 相比,MPEG-4 具有如下獨特的優點:
- 基於內容的交互性
- 高效的壓縮性
- 通用的訪問性
這些特點無疑會加速多媒體應用的發展,從中受益的應用領域有:因特網多媒體應用;廣播電視;交互式視頻遊戲;實時可視通信;交互式存儲媒體應用;演播室技術及電視後期製作;採用面部動畫技術的虛擬會議;多媒體郵件;移動通信條件下的多媒體應用;遠程視頻監控;通過ATM網絡等進行的遠程數據庫業務等。 MPEG-4 主要應用如下:
(1)應用於因特網視音頻廣播
(2)應用於無線通信
(3)應用於靜止圖像壓縮
(4)應用於電視電話
(5)應用於計算機圖形、動畫與仿真
(6)應用於電子遊戲
MPEG-7 標準
- MPEG-7 標準被稱為「多媒體內容描述接口」,為各類多媒體信息提供一種標準化的描述,這種描述將與內容本身有關,允許快速和有效的查詢用戶感興趣的資料。它將擴展現有內容識別專用解決方案的有限的能力,特別是它還包括了更多的數據類型。換而言之,MPEG-7 規定一個用於描述各種不同類型多媒體信息的描述符的標準集合。該標準於1998年10月提出。
- MPEG-7的目標是支持數據管理的靈活性、數據資源的全球化和互操作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龐大的可利用音視頻數據需要有效的多媒體系統來存取、交互。這類需求與一些重要的社會和經濟問題相關,並且在許多專業和消費應用方面都是急需的,尤其是在網絡高度發展的今天,而 MPEG-7 的最終目的是把網上的多媒體內容變成像現在的文本內容一樣,具有可搜索性。這使得大眾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多媒體內容,MPEG-7 標準可以支持非常廣泛的應用,具體如下:
(1)音視數據庫的存儲和檢索;
(2)廣播媒體的選擇(廣播、電視節目);
(3)因特網上的個性化新聞服務;
(4)智能多媒體、多媒體編輯;
(5)教育領域的應用(如數位多媒體圖書館等);
(6)遠程購物;
(7)社會和文化服務(歷史博物館、藝術走廊等);
(8)調查服務(人的特徵的識別、辯論等);
(9)遙感;
(10)監視(交通控制、地面交通等);
(11)生物醫學應用;
(12)建築、不動產及內部設計;
(13)多媒體目錄服務(如,黃頁、旅遊信息、地理信息系統等);
(14)家庭娛樂(個人的多媒體收集管理系統等)。
MPEG-21標準
- 網際網路改變了物質商品交換的商業模式,這就是「電子商務」。新的市場必然帶來新的問題:如何獲取數位視頻、音頻以及合成圖形等「數位商品」,如何保護多媒體內容的知識產權,如何為用戶提供透明的媒體信息服務,如何檢索內容,如何保證服務質量等。
- 此外,有許多數位媒體(圖片、音樂等)是由用戶個人生成、使用的。這些「內容供應者」同商業內容供應商一樣關心相同的事情:內容的管理和重定位、各種權利的保護、非授權存取和修改的保護、商業機密與個人隱私的保護等。
- 目前雖然建立了傳輸和數位媒體消費的基礎結構並確定了與此相關的諸多要素,但這些要素、規範之間還沒有一個明確的關係描述方法,迫切需要一種結構或框架保證數位媒體消費的簡單性,很好地處理「數位類消費」中諸要素之間的關係。 MPEG-21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
- 制定 MPEG-21 標準的目的是:
(1)將不同的協議、標準、技術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2)制定新的標準;
(3)將這些不同的標準集成在一起。
- MPEG-21 標準其實就是一些關鍵技術的集成,通過這種集成環境就對全球數位媒體資源進行透明和增強管理,實現內容描述、創建、發佈、使用、識別、收費管理、產權保護、用戶隱私權保護、終端和網絡資源抽取、事件報告等功能。
H.261
- H.261 又稱為 P*64,其中P為64kb/s的取值範圍,是1到30的可變參數,它最初是針對在 ISDN 上實現電信會議應用特別是面對面的可視電話和視頻會議而設計的。實際的編碼算法類似於 MPEG 算法,但不能與後者兼容。
- H.261 在實施編碼時比 MPEG 所佔用的CPU運算量少得多,此演算法為了優化頻寬佔用量,引進了在圖像質量與運動幅度之間的平衡折衷機制,也就是說,劇烈運動的圖像比相對靜止的圖像質量要差。因此這種方法是屬於恆定碼流可變質量編碼而非恆定質量可變碼流編碼。
H.263
- H.263 是國際電聯 ITU-T 的一個標準草案,是為低碼流通信而設計的。但實際上這個標準可用在很寬的碼流範圍,而非只用於低碼流應用,它在許多應用中可以認為被用於取代 H.261 。
- H.263 的編碼算法與 H.261 一樣,但做了一些改善和改變,以提高性能和糾錯能力。H.263標準在低碼率下能夠提供比 H.261 更好的圖像效果。
- 1998年 IUT-T 推出的H.263+是 H.263 建議的第2版,它提供了12個新的可協商模式和其他特徵,進一步提高了壓縮編碼性能。如 H.263 只有5種視頻源格式, H.263+ 允許使用更多的源格式,圖像時鐘頻率也有多種選擇,拓寬應用範圍;另一重要的改進是可擴展性,它允許多顯示率、多速率及多分辨率,增強了視頻信息在易誤碼、易丟包異構網絡環境下的傳輸。另外, H.263+對 H.263 中的不受限運動矢量模式進行了改進,加上12個新增的可選模式,不僅提高了編碼性能,而且增強了應用的靈活性。 H.263 已經基本上取代了 H.261。
H.264
- JVT(Joint Video Team,視頻聯合工作組)於2001年12月在泰國 Pattaya 成立。它由 ITU-T 和 ISO 兩個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有關視頻編碼的專家聯合組成。 JVT的工作目標是制定一個新的視頻編碼標準,以實現視頻的高壓縮比、高圖像質量、良好的網絡適應性等目標。
- 目前 JVT 的工作已被 ITU-T 接納,新的視頻壓縮編碼標準稱為 H.264 標準,該標準也被 ISO 接納,稱為 AVC(Advanced Video Coding) 標準,是 MPEG-4 的第10部分。
- H.264的數據壓縮率在 MPEG2 的2倍以上、MPEG4 的1.5倍以上。從理論上來說,在相同畫質、相同容量的情況下,可比目前的 DVD 光盤多保存2倍以上時間的影像。有望作為電影與音樂會等映像內容與便攜設備的編解碼器廣泛使用。預計支持該技術的產品與服務將於2004年內問世。
MP3
- MP3 是應用於 MPEG-1 的一項音頻壓縮技術標準,英文全稱是 MPEG-1 Audio Layer3 ;做出這個定義的依據是:
第一,MPEG 官方已經明確表示,MP3 和 MPEG-1 Audio Layer3 是指同一件事情。
第二、Layer 技術的發佈者 Fraunhofer IIS-A 官方技術文檔中也提到過,MP3 就是 MPEG-1 Audio Layer3。
- 此外,在很多知名廠商比如 SONY、Philips 的一些相關技術文檔中也直接說明了 MP3 是 MPEG-1 Audio Layer3 的問題。
《其它壓縮編碼標準》
- Real Video
Real Video 是 Real Networks 公司開發的在窄帶(主要的網際網路)上進行多媒體傳輸的壓縮技術。
- WMT
WMT 是微軟公司開發的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媒體傳輸的視頻和音頻編碼壓縮技術,該技術已與 WMT 服務器與客戶機體系結構結合為一個整體,使用 MPEG-4 標準的一些原理。
- QuickTime
QuickTime 是一種存儲、傳輸和播放多媒體文件的文件格式和傳輸體系結構,所存儲和傳輸的多媒體通過多重壓縮模式壓縮而成,傳輸是通過 RTP 協議實現的。
標準化是產業化成功的前提,H.261、H.263 推動了電視電話、視頻會議的發展。早期的視頻服務器產品基本都採用 M-JPEG 標準,開創視頻非線性編輯時代。
MPEG-1 成功地推動了VCD產業,MPEG-2 標準帶動了 DVD 及數位電視等多種消費電子產業,其它 MPEG 標準的應用也在實施或開發中,Real-Networks 的 Real Video、微軟公司的 WMT 以及 Apple 公司的 QuickTime 帶動了網絡流媒體的發展,視頻壓縮編解碼標準緊扣應用發展的脈搏,與工業和應用同步。未來是信息化的社會,各種多媒體數據的傳輸和存儲是信息處理的基本問題,因此,可以肯定視頻壓縮編碼標準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xTheme 在 2009-4-13 05:12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佈者 : xTheme @ 2009-4-5 08:29 PM
迎接高解析的未來 H.264 與 VC-1 兩大視訊壓縮技術比較
影音編碼已經成為數位家庭中,最為主要的角色之一,畢竟我們日常所收看的電視節目、播放的影音片段,無一不是採用各種手段的影音編碼所構成。如何針對各種收看環境來選用適合的編碼標準,除了要看各種編碼規格的特性,還要注意組建來作為編解碼的硬體其包含成本考量、架構設計簡易度以及編解碼晶片性能的限制等等因素。
以目前的編碼技術方面,通常影像與音效都是去隔開來的,除了少數如 MPEG-4 中有將音效編碼的規則納入以外,其餘大多是獨立而可與視訊編碼互相搭配的。而因應未來高解析視訊與高傳真音效並重的時代,諸多新產品中紛紛引進了新一代的影音壓縮標準,不過舊有的技術並沒有就這麼退出時代潮流,在一些特定的應用之中,舊技術仍然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
■ 視訊壓縮標準方面
這方面的競爭情況相當激烈,可以說是群雄並起,互不相讓,以應用到市場的技術而言,主流技術為 MPEG-2、H.264、Divx、Xvid以及微軟的 WMA、VC-1等規格。對於市場來說,目前的狀況來說,由於被下一代藍光儲存欽定為預設的影音編碼規格則是以H.264氣勢最盛,MPEG-2 除了在目前DVD影片中廣泛被採用以外,Blu-Ray初期也將只支援 MPEG-2 編碼,雖然壓縮比輸了H.264一大截,但是由於在市場上推廣多年,目前設備大多可以沿用,應用在推廣初始Blu-Ray內容時,可收到降低成本及壓制較為簡易的優點,但是面對HD-DVD在支援眾多格式的情況下,且初始內容就採用H.264壓縮,使得 MPEG-2 的後勢也並不是很樂觀。
Divx 與 Xvid 這對兄弟原本系出同門,如今處境卻大有不同,除了在掌上型影音播放裝置中取得相當大的普及率以外,在一些台面下的應用也相當熱門,但是真正的商業應用卻相當匱乏。Divx 有被少數遊戲公司應用到遊戲開頭動畫中,而且也擁有一個使用Divx壓縮格式,內容類似 YouTube 的的影音分享網站 http://stage6.divx.com,該網站可以說是目前影音分享網站中具有最高解析度影音表現的,當然,高影音品質是要用頻寬來換的。
而 Xvid 大多則是玩家之間互相流傳,商務上的應用更少。在微軟強勢的商業作風之下,WMV 成為網路串流媒體的主流格式之一,後繼的VC-1也成為藍光影音壓縮的標準格式之一,因此 WMV 可以說是除了 MPEG 與H.264兩大格式以外,在商業推廣上最成功的視訊壓縮格式了。
H.264視訊編解碼標準-這個視訊編解碼格式是由 ITU-U 中的 VCEG 與 ISO/IEC 組織中的 MPEG 標準組成的聯合視訊團隊 (JVT,Joint Video Team) 所共同制定提出的。H.264也被稱為 AVC(Advanced Video Coding)。由於H.264的制定目標是希望能夠在過去編碼規格的一半或以下的流量之下,就能提供良好的品質。
▲ ..... H.264解壓縮流程。(資料來源:工研院)
H.264在壓縮模式上,具有7個 macroblock(畫面預測區塊大小)類型,這些類型共有16×16、16×8、8×16、8×8、8×4、 4×8、4×4,此外~ 依照壓縮軟體設定的不同,參考畫面最多可往前31張以及往後31張,移動向量可以精確到4分之1像素,可以藉此大幅提升時間軸上的預測精準度。而在進行轉換時,最原始版本H.264的 DCT 處理是以4×4矩陣為轉換基本單元,而且採用整數作為轉換係數,因此在進行反轉換時,不會有採用小數運算方式還原後無法匹配的問題,解編碼的精確度可以大幅提高,而在量化技術上,H.264僅採用加法與乘法,沒有除法運算,因此對於積體電路的實現有著相當大的好處。至於在針對量化過的轉換係數資料方面,則是提供了 CAVLC(Context 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ing)與 CABAC(Context 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 兩種編碼方式,可自動根據編碼的內容來統計特定代碼出現的機率,進而產生最適合於目前影像的編碼表。與傳統 MPEG-2/4 的固定編碼方式明顯不同,可以有效提高壓縮比。基本上來說,CABAC 的編碼方式要比 CAVLC 來得複雜。
H.264在針對壓縮方式的區別上,可根據不同的內容應用來區分為不同的組態(Profile),這些組態分別為 Baseline Profile、Main Profile、Extension Profile,每個組態中還有相對應的影片尺寸與位元率等級,在定義上,則是可由 Level 1 區分至 Level 5.1,涵蓋小畫面與HD畫面等不同解析度與流量應用範圍。
Baseline Profile 主要是著眼於低位元率與低流量的應用中(如視訊電話、網路影片串流等),而由於其運算複雜度相較起其他組態為低,目前的嵌入式處理器或 DSP 都還能負擔,所以也適合應用於如PMP、多媒體手機等個人隨身的影音播放裝置中;
Main Profile 因為支援了交錯式影片(interlaced content)的編碼類型,所以也適合應用於 HDTV 數位電視廣播,由於其非常容易整合在傳統的 MPEG-2 Transport/Program Stream 上來傳送 H.264/AVC 位元流的特性,所以在導入難度上就顯得相對簡易。
至於在 IP-TV 或是 MOD(Multimedia On Demand)等方面的應用方面,使用具有高抗錯性編碼工具(error resilient tools)的 Extension Profile 即可以滿足這些需求。
然而,微軟在2003年將其開發的視訊壓縮技術向美國的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SMPTE)提出公開標準化的申請,並以 VC-1(Video Codec 1)作為此新標準的命名,而且已經在2006年4月正式通過成為標準。由於VC-1在高解析度影片上的表現出色,導致 H.264 在 DVD Forum 與 Blu-ray Disc Association 的高解析度DVD影片品質測試中嚐到挫敗,甚至被Blu-Ray陣營所拒用,其主要原因是 H.264 使用較小尺寸的轉換公式與無法調整的量化矩陣,造成不能完整保留影像的高頻細節資訊,比如說,在1080i/p影片中常會故意使用的 Film Effect 效果就會被H.264所消除,因此H.264於2004年展開標準增修的討論,來納入稱之為 Fidelity Range Extensions (FRExt)的新編碼工具,並以先前 Main Profile 為基礎來擴充增加4個新的組態類別,而成效也相當的驚人,H.264藉此成功打倒VC-1,重新取得畫質之王的稱號,並且被Blu-Ray 所採用。
FRExt 修正了H.264第一版支援的每像素8-bit,且僅限於4:2:0的方式,除了進一步引進先進的編碼工具,藉此提高壓縮效率以外,原始視訊每個像素的採樣值可以達到12-bit,並且增加了4:2:2以及4:4:4等採樣格式,同時也支援了更高的解析度。除此之外,還可以針對特定高傳真影像需求,對影像進行無破壞壓縮,並且支援了基於RGB格式的壓縮,同時也避免了色彩空間的誤差。
FRExt 的四個新的類別分別是支援8-bit,4:2:0採樣的 High Profile(HP)、支援10-bit,4:2:0採樣的 High 10 Profile(H10P)、支援10-bit,4:2:2採樣的 High 4:2:2 Profile(H422P) 以及支援12-bit,4:4:4採樣的 High 4:4:4 Profile(H444P),其中 H444P 是無損壓縮且具有多色彩空間(Color Space)的編碼方式。
由於前一版的 H.264在 DCT 轉換上採用4×4整數轉換,雖然有著演算複雜度較低,並可減低區塊效應的優點以外,對於高解析度視訊的處理方面,會因為被捨棄的細節太多,而導致視訊品質在壓縮過後會與遠使版本有落差的問題,因此為了達到各方面的平衡,FRExt 導入了8×8整數變換機制,且編碼工具可以在 Macroblock 階段自動選擇4×4或8×8轉換方式。由於8×8的正轉換以及逆轉換演算都可以通過相當具有效率的蝶形演算法來實做,對於特定位元率的視訊輸入,只要在該位元率另行加入8-bit的演算動態範圍即可,在複雜度上僅略高於4×4的方式。
不過在新的轉換方式上,也同時要求新的量化方式,由於 FRExt 只是原先H.264規範的延伸,與 MPEG-2 同樣的可以選擇量化矩陣進行量化,並藉此提高影像品質。同時也在 CABAC(Context Adaptive Arithmetic Binary Coding) 編碼方式上做出改進,增加了3個內容模型。至於 CAVLC(Context 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ing)則是把1組8×8的矩陣切割為4組4×4的矩陣。除了量化方式的改進以外,在偵測與預測視訊頁框亮度的技術也多加了9種不同的方式,在這些技術的相互搭配之下,追求完美的畫質表現。
VC-1視訊編解碼標準—甫於2006年4月正式成為標準的微軟VC-1格式,則是基於 Windows Media Video 9 壓縮技術的影像壓縮標準,由三大編解碼元件所組成,每一個編解碼元件都具有其獨自的 FourCC 編碼。
▲ ..... VC-1解壓縮流程。(資料來源:工研院)
這些元件包含了以下三種:
- WMV3:也就是過去俗稱的 WMV9,WMV3 可以說是VC-1的構成基礎,它支援了循序編碼方式,可用來做為電腦的顯示,也支援了電視常用的交錯方式,不過當微軟開始進行 WMV Advanced Profile 的研發與推廣後,WMV3 的交錯編碼就不再被需要了。
WMV3 包含了 Simple 以及 Main 這兩種 Profile,並且應用在VC-1編解碼標準中。
- WMVA:這是最原始版本的 WMV Advance Profile,被 SMPTE 接受納入為VC-1標準的草案,這個元件也被包含在微軟的視窗多媒體播放軟體 Windows Media Player 10 當中,不過在2006年正式被 WVC1 所取代。
- WVC1:也就是 Windows Media Video 9 Advanced Profile 的正式版,成為VC-1中最主要的編碼架構,被應用在次世代藍光影音的壓縮標準中。
與H.264類似的是,VC-1包含了許多高階的編碼工具,不過在種類上有所差異?除了支援2分之1像素的 Bilinear 內插運算以外,VC-1還支援 4分之一像素的 Bicubic 內插運算,傳統 MPEG-2 與 MPEG-4 皆只有使用2分之一像素 Bilinear 內插運算,因此最終輸出畫面將會變得模糊,再加上前後參考頁框皆是處於類似的狀況之下,畫面品質更是乏善可陳。VC-1是以16×16的 MacroBLock 為壓縮單位,1個 MacroBlock 1個 MV(Motion Vector,運動向量),而在係數轉換上,則是包含了有8×8、換模式,理論上而言,轉換的區塊越小,能越能夠有效減少傳統 MPEG-2 壓縮後常見的 Ringing 瑕疵。
■ 兩大視訊壓縮格式的技術比較
- 動作補償(Motion Composition)技術的差異
H.264具有7種不同的動作補償模式,而VC-1只有4種,動作補償的區塊越小,就越能找到誤差值越小的參考點,進而節省紀錄誤差值所需的位元數,不過區塊也不可能無限制的縮小切割下去,因為區塊越小,同一畫面中所需紀錄的向量也越多,例如以1個16×16大小的區塊來說,只需要紀錄一個向量,如果區塊切割的大小縮為4×4,那麼向量將會增加為16個,雖然動作向量也可以透過預測的方式來進行壓縮,但是過小的區塊將會使得壓縮的效益變的不明顯。加上編碼器必須在壓縮過程中,隨時對畫面進行偵測與判斷,從多種模式中選用最佳的方式來進行壓縮。一般來說,大片的單純顏色區域將會使用較大的區塊,而具有銳利邊緣的地方,將會使用小區塊來進行動作補償,在偵測與選用的過程中,會因為判斷動作的增加,而使得壓縮的時間增加,因此雖然VC-1在壓縮比方面雖然無法勝過H.264,但是在壓縮時間上,明顯比H.264短了許多的原因在此。
- Sub-Pixel(次像素)動作搜尋精度差異
在H.264的草案中,具有8分之1像素以及16分之1像素的構想,不過因為這兩個精度所帶來的效益並不明顯,因此在正式版本中的3個Profle中都拿掉了,而隨後推出的 FRExt 也沒有再將之納入支援,不過將來若有必要,也是可以隨時再增加新的組態。而H.264的預設內插補點是採用 6-tap FIR 的濾波器。而VC-1則是如前所述,採用 Biliner 以及 Bicubic 方式,最小同樣可達4分之1像素。
- 不同的量化方式
H.264中的 Base Profile 以及 Main Profile 具有多個量化品質切割方式,但是並不具有量化矩陣,這與VC-1採用類似 MPEG-2 的量化矩陣的方式不同,但是H.264在之後的 FRExt中,重新採用了可選擇的量化矩陣方式,不過由於H.264設計方式的特殊,可以非常高的壓縮比達到幾近於無損壓縮的高品質表現,這點要明顯比 VC-1優秀,不過換來的是非常久的壓縮時間,如果沒有特殊加速晶片或強大的硬體支援,會有不少人可能會改而選擇壓縮時間較短,但是品質仍在可接受範圍的 VC-1。
▲ ..... VC-1的重疊平滑技術。(資料來源:工研院)
- 區塊濾波器的有無
H.264有做區塊濾波器,而VC-1 沒有做區塊濾波器。VC-1採用不同的濾波方式,稱為重疊平滑(Overlap Smoothing),雖然H.264的區塊濾波可以有效降低區塊效應,但是區塊濾波使在解壓縮還原之後才會進行的步驟,而不是在壓縮階段就會進行的過程,因此經過區塊濾波處理之後,就已經不是原本的影像資訊,有可能會導致影像中的細節丟失。而區塊濾波器的演算複雜度相當高,除了考慮到播放裝置的性能以外,在某些簡單應用中也不適合使用。VC-1對以 Intra 模式壓縮的區塊則是提供了另1種重疊轉換技術,藉此彌補沒有區塊濾波器所可能產生的區塊問題。重疊轉換是在進行壓縮時,利用在空間領域作前處理,並且在解壓縮時搭配進行後處理來達成,基本上,重疊平滑方式必需要搭配前置與後製處理,在理論上,可以兼顧去除區塊以及保持最大量的原始影片資訊兩方面的需求,不過重疊平滑的步驟僅在區塊的型態為I時才執行,無法應用到所有的區塊型態中。
- 其他差異
H.264/AVC 的畫面間參考資料最多可由31張的之前重建畫面所組成,而VC-1畫面間參考資料僅可由前1張的之前重建畫面所組成。而在針對亮度的同畫面預測方面, H.264 採用 intra_4×4 與 intra_16×16 兩種方式, VC-1 則是使用傳統 MPEG 的作法,使用 DC 與 AC 方式的預測。而雖然 H.264 與 VC-1 都採用了可變長度編碼設計,但是其餘的技術差異仍然相當大,如果要實做到支援多規格播放的硬體電路中,所要考慮的層面相當的多。
■ 結論
雖然 H.264 擁有史上最強的影像畫質,但是 VC-1 強大的均衡性,在正式成為標準之後,聲勢上也不會弱於 H.264 ,加上微軟強大的軟體入侵方式,以及同樣屬於下一代藍光內容壓縮標準,很難純粹從技術上或是從市場觀點來論定這兩個技術的優劣,所以在授權費用多寡與方式上,可能就會成為兩大視訊壓縮標準決定勝敗的關鍵。
發佈者 : xTheme @ 2009-4-5 08:30 PM
KMPlayer + CoreAVC™ 軟體解壓縮設定實例
CoreAVC™ 是 CoreCodec 公司的產品 http://www.CoreAVC.com,專門用來軟體解壓縮 高解析 H.264 的視訊。
據他們自己的宣稱,CoreAVC™ 是一套"公認"世界上軟體解壓縮視訊解碼速度最快的軟體;
而且也是經常被拿來跟其他需要依賴 GPU 硬體解碼的軟體作效率比較的對象。
CoreAVC™ 共有三種版本 標準版 CoreAVC™™ Standard Edition、專業版 CoreAVC™™ Professional Edition 和正在開發中的企業版 CoreAVC™™ Enterprise Edition
CoreAVC™ 各版本的差異如下:
- CoreAVC™™ 標準版:
如果只是要撥放標準的 H.264 視訊,像是 iPod、PSP 或者是試看版的電影,標準版就符合需要了;
- 支援 H.264 的 Baseline, Main, High 組態
- 不支援 Interlaced
- 不支援多核心處理器
- 不支援 GPU 硬體解壓縮
- CoreAVC™ 專業版:
要播放高品質的 H.264 視訊檔以及標準版不支援播放的 SAT TV, IPTV, DVB. 各種高解析度視訊;
- 支援 H.264 的 Baseline, Main, High 組態
- 支援 Interlaced (只有 PAFF 與 MBAFF )
- 支援多核心處理器 (最多4核)
- 支援 GPU 硬體解壓縮(下一版)
- CoreAVC™ 企業版: (還在開發)
播放高品質的 H.264 視訊檔以及標準版不支援播放的 SAT TV, IPTV, DVB. 各種高解析度視訊;
- 支援 H.264 的 Baseline, Main, Extended, High, High10, 4:2:2, 4:4:4 組態
- 支援 Interlaced (全部)
- 支援多核心處理器
- 支援 GPU 硬體解壓縮
以上面看起來,如果要解壓高清晰的電影至少要專業版才可以了;目前 CoreAVC™ 最新的版本是 1.9.5 版
KMPlayer 的設定:先下載最新版的 KMPlayer 並安裝完畢,最新版的版本 2.94.1434
然後下載並安裝 CoreAVC™ 專業版,接著按下列步驟完成設定就可以播放 H.264 和 VC-1 的高解析度視訊了。
- 先設立另外的設定檔:
為了避免造成您原先的播放設定有問題,這裏建議您先開設另外的設定檔;
- 將 KMPlayer 內部 H.264 和 VC-1 的解碼器關掉;
- 把 CoreAVC™ 解碼器加入到選項清單中
- 設定 KMPlayer 的視訊解碼器
這樣就大功告成了!!
現在拿一個高解析 H.264 電影檔來撥看看,
開始撥放後按【Tab】鍵來看撥放的狀態資料,如畫面所示~現在就是用 CoreAVC™ 解碼器在負責解碼中,很簡單吧!
CoreAVC™ 的硬體需求:
[xTheme 在 2009-4-12 10:42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佈者 : xTheme @ 2009-4-5 08:30 PM
順便問一下,
如果要把影片檔(不論是否高畫質)轉成rmvb,
開啟硬體解碼會有加速的效果嗎?
發佈者 : FANTASY
@ 2009-4-12 10:33 AM
…
RMVB
糟蹋片源,所有影片格式的大敵
RMVB 只適合自己留著用
網路散佈用 RMVB,是在幫片商扼殺優質片源
----------------------------------------------------------
對了,xTheme 大,你乾脆把 KMPlayer 換成 PotPlayer 算了,反正是同一個作者的作品,而且 PotPlayer 對於硬解的支援度比 KMPlayer 好得多,又支援多執行緒解碼。
PS:雖然我也用 PotPlayer,不過我是走軟解的,軟解100%解碼、手續簡單,最適合在新電腦上跑。再說,反正還是得考慮CPU推不推得動顯示卡的問題,CPU 也不可能挑太爛的(推得動好一點顯示卡的 CPU,不會爛到光跑軟解就無法順利同時多工),既然如此,就沒使用硬解的理由。(而且就字幕的對應性來說,軟解可以100%,硬解可是會有問題的,我可不想看個半調子電影)
我覺得舊硬體用硬解比較省錢、省事,只要更換顯示卡即可,也不用考慮 CPU 的問題。
發佈者 : killer00
@ 2009-4-12 11:55 AM
呃 .... 不知道說
理論上~~純粹理論上喔 ...
rmvb 也是一種視訊編碼格式,
而目前 GPU 硬體解壓所支援的視訊編碼格式,偶已經都在上面說明過了 ~~
就各廠家的格說明看起來 ...
似乎~ 沒看到有支援 RMVB 硬體解壓縮喲!
給您參考一下~
另外~ 偶個人不是很尬意 RMVB 的影片,
主要是因為字幕幾乎都是簡體 ...
所以 ...
...
對了,xTheme 大,你乾脆把 KMPlayer 換成 PotPlayer 算了,反正是同一個作者的作品,而且 PotPlayer 對於硬解的支援度比 KMPlayer 好得多,又支援多執行緒解碼。
...
偶用 Vista x64 PotPlayer 不能用 ....
其次 ... 偶本來就是"幾乎"軟體解壓縮,
因為偶的顯卡是 7600GT,後來作這篇整理文時才知道 7600GT 有支援"部分"硬解,
偶才恍然大悟 ...
難怪偶 KMplayer + CoreAVC 撥 1080p 還跑的動,
原來是顯卡有支援到~ 雖然支援得不多。
再來 ~ 偶很排斥裝一堆解碼包,
搞的偶頭昏腦脹的,
偶發現 KMPlayer 好用就好用在這裏,偶只要掛 CoreAVC 就可以了 ~
發佈者 : xTheme @ 2009-4-12 01:22 PM
不會吧?我都是正常使用,剛剛還看了魔戒第一部的1080P
會不會是你的版本有問題呢?
CoreAVC 的確是好物,在我今年還沒入手現在這台電腦前,都是使用 CoreAVC 播720P的片子,電腦是 K7 1700+ OC 2G、顯示卡 Geforce Fx 5700,未使用前,都是定格演出,使用後,流暢得與一般影片無異,而且 P2P 還是正常運作。
不過現在這台我則是只灌了「終極解碼」配 PotPlayer,用了兩個多月,還沒有不能看的片子。
最後,xTheme 大你想法沒錯,解碼包灌多是沒好處的,弄不好還會讓原本能看的影片變得不能看,問題多多,所以,能越單純就會越穩定,也越容易找出問題,解決也會比較方便。
發佈者 : killer00
@ 2009-4-12 03:29 PM
對~偶正再找 PotPlayer x64 的版本,
偶只知道目前新版得應該是: 1.4.19802 (2009.03.20) 64bit
喵的~ 這麼好的軟體居然連個英文介面都懶的作 ....
CoreAVC 只有專業版才支援 nVidio 的顯示卡 GPU 硬解,而且還要 8xxx 系以上的才有~
[xTheme 在 2009-4-12 10:44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佈者 : xTheme @ 2009-4-12 04:16 PM
您因為下載卡通才看到的吧~
這可能要去查微軟的資料了,
因為好像不屬於 HD 的規範內 ....
所以偶也沒資料
發佈者 : xTheme
@ 2009-4-13 10:49 PM
請問 PotPlayer 配終極解碼, 要另外設定嗎?
是用硬解還軟解播1080p呢?
發佈者 : lovemichi @ 2009-4-27 09:51 PM
To lovemichi:
PotPlayer 原本主打的硬解(提供許多硬解相關參數)
如果你是要硬解,可參考:KMPlayer 第二代 +PotPlayer+ 內建硬解!超方便
不過我是玩軟解的,所以配「終極解碼」,裝完就可以使用。好處就是沒有不能看的影片,也不用擔心字幕外掛後出現問題。(還可以享受GDI++的好處 )
PS:不過安裝「終極解碼」後,預設播放器會被改成它預設的(KMPl or MPC),所以,得再從PotPlayer設定中重新關聯檔案類型。
發佈者 : killer00
@ 2009-4-27 10:22 PM
呃 .... 不知道說
理論上~~純粹理論上喔 ...
rmvb 也是一種視訊編碼格式,
而目前 GPU 硬體解壓所支援的視訊編碼格式,偶已經都在上面說明過了 ~~
就各廠家的格說明看起來 ...
似乎~ 沒看到有支援 RMVB 硬體解壓縮喲!
給您參考一下~
轉檔的話不是也會先有一個解碼的動作嗎?
發佈者 : FANTASY @ 2009-4-28 11:18 PM
就偶所知~這要分成兩個部分來說明:
- H.264 的視訊檔轉成 --> rmvb
如果是這樣的話完全取決於 "轉檔軟體" 會不會去"引用" GPU 的 API 來作解碼,
可是 ... 就算有,rmvb 的高壓縮率也會耗用大量的 CPU 運算 ....
這樣的話~ 可能 .. 時間並不太會減少太多
以一個簡要的流程來看好了,高解析的視訊播放流程是:
讀檔 --> 解碼 --> 視訊輸出 --> 顯示器或液晶螢幕
所以當 GPU 負責解碼的時候,讀檔的視訊資料只要透過 PCI-E 丟給 GPU 就好了,速度上會快很多
可是轉RMVB就不是了,會變成:
讀檔 --> 丟給 GPU 解碼 ---> 再回去給 CPU 作 RMVB 壓縮 ---> 存檔,
其中有段資料是再 GPU <--> CPU 之間丟來丟去
所以到底能不能加速? ... 真的要看負責轉RMVB的軟體了
- rmvb 播放:
如同目前有的資料看起來, RMVB 的編碼屬於 Real 這家公司的專利,除非 Real 有免費供 GPU 或者是其他作解碼晶片的廠商使用權力 ... 要 GPU 能夠加速解碼 RMVB 的機會似乎還不是很大 ..
發佈者 : xTheme @ 2009-4-29 05:24 PM28 1/2 1 2 >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