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比較暴力的方式是用上面說過的 OnyX,在『Clean』項目下直接選 Delete 『links between document & application』,然後再一個個手動開啟常用的應用程式讓系統重建 Prebinding Table。
2. 進行系統最佳化:這也有點類似 Windows 的 Registry,Mac OS X 系統也會登記一些 Shared Library、Module 之類的共享程式碼的位置,通常不用去理他,在安裝新程式後會由 Installer 自動進行。如果你為了不知道什麼目的,覺得不修理一下如芒刺在背,你可以用 OnyX 強制更新。
3. 硬碟修復:如果系統真的出了問題,例如硬碟怪怪的,或是你龜毛到每週不檢測一次硬碟就睡不著覺,那就請掏錢出來買 DiskWarrior 或 TechTool Pro。嚴重建議最好別碰諾頓老頭的任何東西,賽門鐵克已經終止 Mac 版本的更新,而且它製造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還多。
什麼時候要做這些維護工作?
雖說是日常維護工作,不過你沒有必要天天都去執行一次。就像我開頭說的,Mac 會自己照顧自己,一天到晚餵它吃維他命未必是件好事。如果你的 Mac 是不關機的,你就沒有必要去執行自動維護程式。
我通常每隔兩三個星期會去強制執行系統自動維護程序,每隔幾個月覺得程式開啟速度有點慢就會去清系統快取,每次裝了新的系統安全性 Patch 之後後會去修復系統檔案權限,大概每三到五個月會去跑一跑 Disk Utility 順便備份整顆硬碟。
當然,前提是當我記得住要作這件事的時候,才會去作...
有沒有什麼需要每天做的事?
有,而且那是你真正該關注的事:你的資料。
現在的硬碟越來越爛,以前我曾經幫客戶進一批 xBM 的 DesxStar,坊間都說這一款根本就是 DeathStar,他們還真說對了。十幾顆硬碟,六個月內報銷了一半。不說別人,我自己也用掛了不少硬碟,Maxtor/Seagate/WD/Fujitsu,每個牌子都用過。現在的硬碟已經被視為是消耗品,換句話說,每一台 Mac 裡都有一個不定時炸彈。
如果你運氣不好,真的碰到硬碟損壞,在 Disk Utility 中連 Mount 都無法 Mount,哪你只有認命,別想去修復這顆硬碟了,連 Format 再用的念頭都不要想。不過在你把硬碟拿去換新的或是扔到垃圾桶之前,先想辦法救救裡面的資料吧。市面上有拯救硬碟資料的廠商,不過價格可不便宜,拯救一次要上萬。如果你不想花那麼多錢,可以去買 80 元美金的 Data Rescue。這個程式不是萬靈丹,如果壞得很嚴重,還是有可能無法拯救。那時,就請你自己衡量衡量,這些資料的值不值得讓你掏出十幾張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