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積分策略說明發表回覆
Discuz! 代碼
提示插入
直接插入
說明訊息

插入粗體文本 插入斜體文本 插入下劃線 置中對齊 插入超級連結 插入信件位址 插入圖像 插入 flash 插入代碼 插入引言 插入列表
刪除線 直線分隔線 虛線分隔線
    
添加文字底框
內容 [字數檢查]:

表情符號

更多 Smilies
字型大小 |||
溫馨提示:本區開放遊客瀏覽。


文章關鍵字 : [功能說明]
(關鍵字可加強搜索準確性, 如關鍵字多於一組, 請以 , 作分隔, e.g. : 阿笨,shiuh,第一笨)

 關閉 URL 識別 | html 禁用
 關閉 表情符號 | 表情符號 可用
 關閉 Discuz! 代碼 | Discuz! 代碼 可用
使用個人簽名
接收新回覆信件通知
推薦放檔網絡空間

檔案(Torent, zip等)
  1. freedl
  2. multiupload
  3. btghost
  4. 便當狗
  5. mediafire
  6. pillowangel
圖片(JPG, GIF等)
  1. hotimg
  2. tinypic
  3. mousems2
  4. imageshack
  5. imm.io
>>>歡迎推薦好用空間


最新10篇文章回顧
LiuRambo

 發表於 2008-10-7 10:33 PM

天啊
這篇好像是一些天上飛的仙人在高談闊論
完全跟不上


okkk

 發表於 2008-9-8 08:06 PM


引用:
tskalong寫到:
是單一session
開三個session cpu就爆了

現在想想,搞不好是d201gly的sis南橋效能太差所至,
很奇怪的是"hdd是走pci,530t也是走pci"啊~
hdd傳輸也還有6x~7xMB的流量啊~
不然真的要去弄atom的945gm來試看看了,但是atom的效能真的是........"阿~~痛!!"

[tskalong 在  2008-9-8 11:10 AM 作了最後編輯]

就我以前所測試的,PCI的網路卡會比PCI-E的慢上不少,PCI頻寬當然也是沒用完
不過可能因為PCI是共享頻寬,效率很快就掉下來....

又要小台又要省電,又要跑的快,不太容易拉
總是要有所取捨的


wugen

 發表於 2008-9-8 04:36 PM


引用:
tskalong寫到:

現在想想,搞不好是d201gly的sis南橋效能太差所至,
很奇怪的是"hdd是走pci,530t也是走pci"啊~
hdd傳輸也還有6x~7xMB的流量啊~
不然真的要去弄atom的945gm來試看看了,但是atom的效能真的是........"阿~~痛!!"


魚與熊掌.....  不可能又要小而省電又要求功能強大..
我自己的P2P機器是用Via Artigo(Epia-PX Pico-ITX)..  只有100Mb onboard...
可是他就是小...


tskalong

 發表於 2008-9-8 11:05 AM


引用:
okkk寫到:
tskalong兄開的是單一session吧

是單一session
開三個session cpu就爆了

現在想想,搞不好是d201gly的sis南橋效能太差所至,
很奇怪的是"hdd是走pci,530t也是走pci"啊~
hdd傳輸也還有6x~7xMB的流量啊~
不然真的要去弄atom的945gm來試看看了,但是atom的效能真的是........"阿~~痛!!"

[tskalong 在  2008-9-8 11:10 AM 作了最後編輯]


okkk

 發表於 2008-9-8 12:35 AM

tskalong兄開的是單一session吧

我這邊測試
PC-1--->D-link DGS-1005D--->PCI 1000M Switch(買太久型號忘記)--->PC-2

PC-1 (Server端)
MB:ASUS P5LD2-VM SE
LAN:內建的Intel Pro/1000 PL

PC-2 (Clinet端)
MB:ASUS P5KPL-E
LAN:內建Atheros L1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我自己遠端遙控PC-1及PC-2

大概開5個sessions就大約到達極限



開一個session大概是33%使用率,一般檔案總管在傳送檔案的時候大部分都是33%,
我之前與朋友MB內建的Marvell 對傳大概可以跑到48%左右。
感覺其實有到33%就大概正常了,更高的話要看硬碟系統,網卡介面,南橋效能....

[okkk 在  2008-9-8 12:37 AM 作了最後編輯]


killer00

 發表於 2008-9-7 07:27 PM

感謝 tskalong 提供 iperf 及說明,小弟也提供一下自己的數據:

EEE BOX 作為 Server 端(使用 Jumbo Frame):


EEE BOX 作為 Server 端(無 Jumbo Frame):


PS:這兩次測試,CPU 使用率的狀況是~EEE BOX 滿載、桌機 70~80%。

桌機(AthlonXP 1700+)作為 Server 端(無 Jumbo Frame):


PS:這次測試,CPU 使用率的狀況是~EEE BOX 滿載、桌機滿載。

所以,我想或許是 EEEE BOX 的關係,造成 Gigabit Lan 的數據無法再推升,改天有更好的新設備,可能就可以得知是否還有進步的空間。

至於 tskalong 兄提到的問題:

引用:
tskalong寫到:
用了iperf測速,結果...................只有慘啊~~~
A(client) to B(server)
------------------------------------------------------------
Client connecting to 192.168.11.199, TCP port 5001
TCP window size: 8.00 KByte (default)
------------------------------------------------------------
[1880] local 192.168.11.100 port 2513 connected with 192.168.11.199 port 50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andwidth
[1880]  0.0-10.0 sec   313 MBytes   263 Mbits/sec
[1880] 10.0-20.0 sec   316 MBytes   265 Mbits/sec
[1880] 20.0-30.0 sec   324 MBytes   272 Mbits/sec
[1880]  0.0-30.0 sec   953 MBytes   266 Mbits/sec

平均每秒266 Mbits

B(client) to A(server)
------------------------------------------------------------
Client connecting to 192.168.11.100, TCP port 5001
TCP window size: 8.00 KByte (default)
------------------------------------------------------------
[1880] local 192.168.11.199 port 3414 connected with 192.168.11.100 port 50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andwidth
[1880]  0.0-10.0 sec   116 MBytes  97.1 Mbits/sec
[1880] 10.0-20.0 sec   123 MBytes   103 Mbits/sec
[1880] 20.0-30.0 sec   127 MBytes   107 Mbits/sec
[1880]  0.0-30.0 sec   366 MBytes   102 Mbits/sec

平均每秒102 Mbits

奇怪,pcdvd上面那些天文數字怎麼來的


我想應該是要看[SUM]的部份:



不然,我前面測試的數據不是很離譜?對吧?


此外,我前面提到有關 KillCopy 中,有關 read boost、write boost 與 網路芳鄰的測試,結果是~沒有問題,一樣可以跑,至於效果,看不太出來,所以我想主要的功勞應該是加大 buffer 所致。

再補充一點,關於網路芳鄰,我忘了是在 PXZONE 還是 mobileX1 看到的,XP 的網路芳鄰是 Samba 1.0 版,效能並不理想(至於 Vista 用的是 2.0),所以 Gigabit Lan 用 XP 的網路芳鄰是無法發揮 100% 的效能。

所以該文章建議改用 FTP 的方式傳輸,效果會好得多,我搭配 RamDisk 做測試,效果比之前的數據都要高,大約是 iperf 的 90%~98% 不等;至於網路芳鄰,對照我前面圖片的值,大約只有 70% 的效率。

不過就目前看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硬碟上,如果無法確實提升其效能,Gigabit Lan 很難發揮實力。

我的 EEE BOX 在硬碟同時有多筆工作運作的情況下,以 FTP 做傳輸,好的時候能跑到 20~23MB/s,差的時候只剩 8~9MB/s,而以 CrystalDiskMark 測試 EEE BOX 的硬碟效能,平均大約是 29MB/s,所以很明顯,我除非將硬碟升級,否則我連現有的頻寬都無法塞滿


wugen

 發表於 2008-9-7 10:50 AM

開10個session 還是只有 266mb/s?  

以我自己來說, 單一session的話大概是 300mb/s, 10個session的話約900mb/s(其實還要高一點, 因為我internet, LAN的所有程式都還在跑...整體使用率約為97%)

我的網路環境:
server:Broadcom 5704C (Tyan S2892 MB, PCI-X)
client: Marvell Yukon 88E8055 (NB, PCI-E)
透過CAT6, 和Edge-Core 4008 switch 連線(無jumbo frame)


tskalong

 發表於 2008-9-6 09:46 PM

今天挖到pcdvd那邊去了,找到這一篇這裡
用了iperf測速,結果...................只有慘啊~~~
A(client) to B(server)
------------------------------------------------------------
Client connecting to 192.168.11.199, TCP port 5001
TCP window size: 8.00 KByte (default)
------------------------------------------------------------
[1880] local 192.168.11.100 port 2513 connected with 192.168.11.199 port 50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andwidth
[1880]  0.0-10.0 sec   313 MBytes   263 Mbits/sec
[1880] 10.0-20.0 sec   316 MBytes   265 Mbits/sec
[1880] 20.0-30.0 sec   324 MBytes   272 Mbits/sec
[1880]  0.0-30.0 sec   953 MBytes   266 Mbits/sec

平均每秒266 Mbits

B(client) to A(server)
------------------------------------------------------------
Client connecting to 192.168.11.100, TCP port 5001
TCP window size: 8.00 KByte (default)
------------------------------------------------------------
[1880] local 192.168.11.199 port 3414 connected with 192.168.11.100 port 50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andwidth
[1880]  0.0-10.0 sec   116 MBytes  97.1 Mbits/sec
[1880] 10.0-20.0 sec   123 MBytes   103 Mbits/sec
[1880] 20.0-30.0 sec   127 MBytes   107 Mbits/sec
[1880]  0.0-30.0 sec   366 MBytes   102 Mbits/sec

平均每秒102 Mbits

奇怪,pcdvd上面那些天文數字怎麼來的

附上測速程式,
使用說明:
SERVER端的指令
iperf -s

用戶端指令 iperf -c server的IP -i 多久顯示一次的秒數 -t 測是多久的時間 -P 建立幾個sessions

比方說server端的ip是192.168.1.10 我要用10個sessions打兩分鐘 10秒顯示一次結果,那指令如下

C:\>iperf -c 192.168.1.10 -i 10 -t 120 -P 10

這樣下去測試就知道網路真正的效能,是卡在硬碟上還是卡在網卡跟環境上.

ps:windows的環境sessions不要開太多,不然windows會受不了.

因為很小所以就直接放上來了,如有不妥的話請告知

[tskalong 在  2008-9-6 10:07 PM 作了最後編輯]


badcat

 發表於 2008-9-6 01:23 AM

是的!在短距離下,差異小到看不出來!(但長距離時,Cat.5e 就會衰減的很快。)
同理可證:Cat.6 在短距離下,也略跟的上 Cat.7 的 10Gb (頻率愈高,可承受的距離會愈短。)

若是新佈線/長期考量,壞喵 會建議使用 Cat.6,因為:
1. 和 Cat.5e 價差不大,像 AMP 廠牌的等級價位沒差 Cat.5e 多少。
2. 「佈線工程」比「換設備」困難。(線佈好後可能會用十幾年不想動,但設備隨時可換,不用敲敲打打。)
3. 所以「釘在牆壁上/裏/長距離」的網路線 等不易重新施工的地方,建議用 Cat.6 一次解決;而「非固定式/方便折裝/短距/需撓曲角度大」的網路線,就用 Cat.5e 也無妨。
4. 網路線的壽命很長的。最多是接頭老化重新打線。(記得多留一點長度,保持維修彈性。)
5. 剛開始沒錢時,就買些 100M/s 網路設備,等到 Cat.6 的設備變便宜時,再買一些 GbE 的設備,慢慢的一個一個換上即可。(最多是重打 Cat.6 的網路頭而已,不需重花佈線工本/工夫。)

Cat.6 的線內含「十字分隔」,所以線粗且硬很多所以施工難度高,轉彎時記得角度別彎的太大。(給它大一點彎曲半徑,別彎成超小半徑的弧形。)
若是長距離,別用「扁扁的」Cat.6。(抗雜訊會比較差。)

若有機會找到 Cat.6 施工準則的話。記得看看它,這些規範可不是定假的。(壞喵 有看過一點,但忘記在哪看過啦!喵嗚~喵嗚~籠統帶過...)


killer00 所提供的 這篇文章中資安論壇• 檢視主題- 請問CAT6與CAT5e的線材問題
以下這二位的意見,壞喵 覺的可以參考。
wscooch, cmcarp

[badcat 在  2008-9-6 08:41 AM 作了最後編輯]


killer00

 發表於 2008-9-5 11:45 PM

小弟實測結果,可以幫壞貓兄稍微證明一下:

1. 關於下傳輸指令的電腦,會影響傳輸狀況,我測得的結果是:

    a. 兩台 CPU 等級不同,CPU 快者下指令,所得效能最好(不論當時它是作為來源或目的地)。
    b. 兩台 CPU 等級相若,由來源端下指令效能最好。

PS:EEE BOX 為目的地兼下指令時,CPU 使用率在 50~60% 上下;AMD AthlonXP 1700+ 為目的地兼下指令時,CPU 使用率在 20~35% 上下。

2. 關於 CPU 使用率,我測不出能讓它滿載的狀況(D-Link 驅動很久沒出新的了),只好留意 CPU 使用率的狀況,得到以下幾個結論:

    a. 以第三方軟體來做複製、移動等動作,使用率最低。
    b. 如果第三方軟體有提供緩衝區這個功能,將它設為最大值有肋提升傳輸效率。
    c. 若由目的地下指令時,CPU 使用率最高。
    d. Windows 內建之複製、移動功能,傳輸效率最差,CPU 使用率最高(簡單說~就是別用它)。

3. 我用的第三方軟體~KillCopy,其中有幾項功能會直接影響傳輸效率:

    a. read boost、write boost、parallel read/write、buffer size 中,前三項勾選,第四項設最大時,傳輸率可比我昨天的圖再提升 5~10MB/s 的傳輸速率(直至傳輸結束)。
    b. 若前三項不勾選,第四項用預設值,傳輸速率會比昨天圖中數據再降個 5~10MB/s(直到傳輸結束)。
    c. 關於 a、b 兩點結論是在 RamDisk 上測得,不保證硬碟上能得到相同結果,理由有二:一、因為兩者運作原理不同;二、read boost、write boost 有在軟體說明上註明,不建議用於網路芳鄰上。

其實小弟可以加測硬碟的部份,只是今天忘記測了,等明天有空再補上結果。

PS:私下請教壞貓兄一個問題,若在短距離、低雜訊的環境下,是否如這篇文章資安論壇• 檢視主題- 請問CAT6與CAT5e的線材問題所說,Cat.5e 與 Cat.6 的傳輸速率是看不太出來差異的?

[killer00 在  2008-9-6 12:08 AM 作了最後編輯]


本主題回覆較多,請 點擊這裡 檢閱。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1 09:50 P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2151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