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閒話家常] [閒聊]我看到的華語武俠 1修增訂   字型大小:||| 
eleachaose
青銅驢友
等級: 11等級: 11等級: 11等級: 11


 . 積分: 279
 . 文章: 219
 . 收花: 2368 支
 . 送花: 332 支
 . 比例: 0.14
 . 在線: 742 小時
 . 瀏覽: 7640 頁
 . 註冊: 6674
 . 失蹤: 1229
#1 : 2006-10-8 02:39 A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以下屬於個人論調 請不要引經據典 引發筆戰

我最近看了不少國片從古早的邵氏到現在慢慢再次在國際上站起來的國片
不講其他國片以 [武俠] 而言
在此先提供2個材料給大家欣賞
Cinema.Hong.Kong.2004.Kung-Fu.DVDRip.XviD-iMBT.avi]Cinema.Hong.Kong.2004.Kung-Fu.DVDRip.XviD-iMBT.avi

Cinema.Hong.Kong.2004.Kung-Fu.DVDRip.XviD-iMBT-subs.rar]Cinema.Hong.Kong.2004.Kung-Fu.DVDRip.XviD-iMBT-subs.rar

Cinema.Hong.Kong.2004.Swordfighting.DVDRip.XviD-iMBT.avi]Cinema.Hong.Kong.2004.Swordfighting.DVDRip.XviD-iMBT.avi

Cinema.Hong.Kong.2004.Swordfighting.DVDRip.XviD-iMBT-subs.rar]Cinema.Hong.Kong.2004.Swordfighting.DVDRip.XviD-iMBT-subs.rar
為早年邵氏電影公司的導演與演員的回憶錄
有許多人都感覺到現在的華語武俠片 都拍的相當唯美 華語武俠片開始懂得用背景來說故事
但此類電影都相當的兩極化 看的懂得看的懂 看不懂的聽人說 真的都不懂就開罵了
EX : 這是一部爛片 看都看不懂 人在那邊跑來跑來去有什麼好看
許多人說李安是近代華語武俠的啟蒙宗師  他拍出了受到國際舞台的肯定的大作 [臥虎藏龍]
姑且不論的[臥虎藏龍]的電影地位 而是談談臥虎藏龍所造成的效應
臥虎藏龍帶起了新詩化的拍攝手法 (個人感覺 切勿深究 我只是將現象與感觸最接近的理論拿出來應用)
每一幕的畫面要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 抓不到摸不透 或是用力極深然後淺淺收尾
給觀眾一個很大的玩味空間 觀眾可以依照自己的感觸為每一個畫面佈景\道具\動作\神情 去做最適合自己的詮釋 前提是你的感受力要很強
好比音樂劇的評論兩極化 現在的武俠電影多是如斯
許多看過臥虎藏龍的人都知道竹林戲戰那一幕 影評說那每一根竹子代表人的欲望 許多人看到這段影評會有恍然大悟之感
但有沒有人想過 如果把那竹子比喻成劍 你站在劍上隨劍而舞 劍隨你而舞 襯出了周潤發的瀟灑 與玉嬌龍的不成熟 為劍而絆
現代的華語武俠就是這樣 你可以很單純的去看一部華語武俠 把它當成動作片 (事實上這是李安的臥虎藏龍在美國熱賣的原因 不同類型的動作片 如果有問題你可以問問很多美國佬)
通常當一部動作片你會很失望 因為那些動作是你所熟悉的
但如果你可以深入去玩味劇中的物件 你會看的很高興
舉[英雄]而言 許多影評說他政治味太重->爛片
但其中幾幕卻是讓我深深印象深刻 銀槍與無名 戰於涼亭之中
那是一種很創新的拍攝手法 我甚至感覺當年駭客任務的慢動作都沒有給我一樣的經驗
你可把亭中的滴落的雨珠話化兩人無聲的呼吸 配上人聲節奏 那是一種體驗
秦皇講的那番話就算是政治味濃厚 但我認為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 說這種話即使是導演借題發揮是可以被允許的 那番堂皇之話 真的可以引起許多人思考許多政治上的層面問題 (EX : 阿富汗現況)
影評不能因為這樣而忽略她的藝術價值
說說過去的華語武俠跟現在最大的差別 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觀眾的自由感受度
不知道以下老片大家看過沒
[大醉俠] [獨臂刀] [如來神掌] [神劍] [刺馬] [南北少林] [醉馬蹓]
如果沒有查下他的英文片名 用TW[xxxx]搜尋應該會有
過去的華語武俠 導演重視如何讓觀眾接受他的視角
導演導出一個全盤大局讓觀眾融入其中 簡單的說就是好萊塢動作片
但是過去的CG不發達 這時候中國人的驕傲 [武術] 就是最好的調劑
那時候的武術完全是為劇情高潮加分 為了繫住觀眾的注目 甚至參考日影的拔刀殺法 將螢幕弄得很血腥
不同於時下的武俠動作每一個套招還必須考慮到與背景的相符性 和能帶給觀眾什麼想像空間
看過李小龍的可以發現 整齣戲劇賣點就他的個人魅力 和他流暢的打擊
與李連杰的霍元甲相比 雖然也是打字開頭 但是不覺得霍元甲最後幾幕的打鬥 可引申到當時的中國嗎 ?
深受鴨片毒害的中國與列強的搏鬥
反觀李小龍的武打 只讓你感覺到主角的悲憤 除此之外呢 ?
所以我個人認為 過去的武俠 只是一種動作片的伸張 但這種深張卻仍比現在好萊塢暢行的動作片好很多
過去的武俠會將主角的個人觀感演出來 觀眾會為主角的遭遇而有所起伏
好萊塢暢行的動作片提倡的是爽快度是一種宣洩 請不要有所混淆
我曾在幾堂課上提出此類論點 卻被人說想太多 但藝術不是欣賞者最大嗎

好累 ~ 明天待續 10/8 2:30 a.m

從過去到現在華語武俠的題材都不會變 圍繞著 [江湖]
[江湖] 可以在廟堂 可以在妓院 可以在廚房
過去的武俠走的江湖是血性 主角色走著自己的血性 面對事件演出自己的個人魅力
現在的武俠走的江湖是理    主角在世間眾多的理徘迴 演出的是環境魅力 或是環境造成的個人魅力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江湖 走出過去現在不同的武俠
用文學體來形容
過去的武俠->古詩 現在的武俠->新詩
研讀古詩之前你必須先去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 再去感受字句
而過去的武俠也是如此 導演將物件(妳可以解釋成腳色心情)說的很白很白
EX : 皇宮 殺父仇人 奪愛之恨 主角咬牙切齒的神情 半舉的長劍 圍伺的敵人 大家都可以想像接下來的劇情
讓觀眾隨著劇中人物的心情起伏 只有一條主線劇情沒有任何支線
新詩的表現手法則是將字句寫的相當白 但每每讀起總是有不同感受 說一句抽象的就是意境
現代的武俠則是清清楚楚 將許多的東西揉合在一起 然後你每次看都一套說法
還是一樣的例子
EX : 皇宮 殺父仇人 奪愛之恨 主角咬牙切齒的神情 半舉的長劍 圍伺的敵人 但是現代的武俠會再加上飄五的白綢或是略顯陰暗的藍天 長劍的前方抖動 然後再以慢動作交手幾個數個劍花 然後一劍雪恨 讓觀眾受到數個劍花+背景氣氛的營造 有著不同的感覺
這件是現代武俠所要演出的空間 ~ 選擇
許多人說這種武俠是李安集大成散發國際推廣的
我卻認為李安這種拍攝風格其實是深受 早年國片市場的劇情片影響
李安習慣於在武俠中加入很多不安定的矛盾
搶青冥劍這是一個很平常的事件  典型的頑師劣徒 過去現在都有這種題材
李安卻要在其中加入一個瀟灑的李慕白  成為第一個不安定的矛盾
在普出玉嬌龍的背景 碧眼狐狸 讓情形更加矛盾
在任性與理性之間 在成熟與輕狂之隔 玉嬌龍一躍而下
結局不讓導演腳本做決定 而是讓觀眾做決定 有多少的延伸自己想像 不是劇情而是體驗
而這種鋪陳的方法在早年的侯孝賢的劇情片 和 黃春明的小說 常常用到
有人說李安電影在美國學的相當成功
我感覺李安在美國學到的是如何去玩觀眾 將觀眾玩到摸不著邊際 而不再依靠指示燈(既有的結局) 而是自己去尋找方向
一句恐怖電影常常提及的觀念 : 恐懼來自人類本身
那武俠劇情的體驗何嘗不可
而我看到李安這兩者融合的很好 在華語武俠跟劇情片上深受好評
相反的反而在美式動作片上無法表達出 EX : 綠巨人

說到這裡似乎大家都有感覺現代的華語武俠是否有點像一本看不懂的哲學書
我的回答 : 這是當然
電影是一種藝術 在電影發展的初期大家所能拍出來的東西 大同小異
但就因為它是一種藝術 才能夠融更種不同風格
華人的理學觀念就是文以載道 電影不失為一種文
華語武俠發展至今不在是簡單的打殺和既定的觀念
而是更深入更深的探討許多平常觀眾不會想到的東西 不在是給予而是引導
華語武俠是一種很好發揮的題材 武學本來就是一種舞蹈(要拍芝加哥試試嗎 ?) 江湖可以泛至任何一個社會
秉持這種念所以拍出來的東西當然觀念駁雜
我很希望當華人在欣賞這種影片時 對你腦中所湧現的概念 能有所堅持 不受影評左右 因為那是你的體驗

待續 ~

[eleachaose 在  2006-10-9 12:10 AM 作了最後編輯]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eleachaose
青銅驢友
等級: 11等級: 11等級: 11等級: 11


 . 積分: 279
 . 文章: 219
 . 收花: 2368 支
 . 送花: 332 支
 . 比例: 0.14
 . 在線: 742 小時
 . 瀏覽: 7640 頁
 . 註冊: 6674
 . 失蹤: 1229
#2 : 2006-10-9 12:32 A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看完回覆得回覆 只是討論而已喔

電影是第八藝術
說是藝術但不同於雕刻 繪畫 書法 個人的風格主導整個藝術品的完成
電影是許多人表現所匯聚 影響最深的應該是導演和腳本 也就是說至少有2個人在深深影響這個作品
腳本為性格 導演為體型皮膚
當你在欣賞繪畫的時候 會沉迷他給你的第一印象 聽音樂時會仔細聆聽你最有印象的部份
而言就創作者的背景 那是後話了
[真正的藝術是不需要解說的] 這句話常常聽到
而梵谷的名畫 向日葵 給人一種火焰的視感 但你會在意梵谷的平困潦倒嗎 ?
藝術不是一種施捨 更不是受到客觀條件影響的主觀判斷
我個人在欣賞一部電影時 不會有所謂的導演 演員 劇本 情結
完全按照個人觀感寫下對它的感覺 即便影評將它評為B級片 (笑 ~ 在美國似乎有人特別愛看B級片)
藝術不就是一種腦內啡 增多的一種訊號嗎 ?

而許多美式動作片 讓我感覺只是一種宣洩 很少真正難得感動一回但仍有不少好片
法國盧貝松的 TAXI 系列 拍出法國人緊張環境中不伐詼諧的一面 (妳可以說浪漫)
拍出屬於法國風格的電影 聖女貞德也是不錯的 (相較之下 魔戒 托爾金會不會從某處爬出來 (小說派的堅持))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17 12:49 P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49322 second(s), 8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