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主題: [閒聊]《清明》 [打印本頁]

發表人: lokily    時間: 2007-4-5 01:48 PM     主題: [閒聊]《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人杜牧這首《清明》想必大家都很熟了吧!!
國中小課本必讀的~~
每到清明總讓我想起多年前的笑話~~
話說小弟的姊姊念國小時寫得一手好書法~~~
記得有次將要清明時~~~
她就隨手寫了《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
才寫到"人"就被我媽叫去挑菜了...
那時小弟家是開個小工廠~~
有個師父上來吃中飯~~~
看到了~~就說"我來幫忙寫下去吧"
邊寫嘴裡還念念有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
就看著他在"行人"後面就接著寫"要小心"~~~
於是就變成'"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要小心"
要小心...要小心...要小心...
我看杜牧知道了應該會傷心吧!!!
發表人: HCY1528    時間: 2007-4-5 03:16 PM

北部陰雨綿綿

要小心~對現代人而言
走在馬路上真的要小心~哈哈
有禪意
高    高    高
發表人: neo555    時間: 2007-4-5 03:52 PM

因為天氣好 所以人潮也爆多的
差點在山區騎到手指抽筋 囧
發表人: shawn0129    時間: 2007-4-5 03:54 PM

我6點從中和出發,11點多才開到到頭份掃墓,沿路塞
發表人: 南無    時間: 2007-4-5 04:16 PM

話說小神童每年的今天都會被煙嗆到

還未成年駕駛
發表人: horng    時間: 2007-4-5 05:28 PM

考古一下
文建會
清明節的由來:

一.農曆三月初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清明」最初指的是節氣。在我國傳統的曆法中,
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用來反映氣候變化和指導農業生產,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
時間大約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換算成國曆,約在四月四日或五日。
在《淮南子》一書中記載:「清明」是在冬至過後的一百零六日,也是「春分」後的第十五日,
這時候萬物潔淨,空氣清新,風景明麗,花卉草木在這樣的環境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所以叫做「清明」,正因為如此,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作為節日的「清明」與作為節氣的「清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從聯繫上來看,清明節是從「清明」這一個節氣演變而來的,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至」兩個節氣演化為節日;
從區別上看,節氣只是時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有某種風俗習慣和紀念意義。
但是,清明節是如何從節氣演變為節目的呢?
根據《荊楚歲時記》中說:離冬至一百零五天有大風暴雨,稱這一天叫做「寒食」,
要禁火三日,由於寒食節的日子與清明的日子相近,因此古人在寒食的活動,往往沿續到清明,
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而到今天寒食節更已經被清明節所取代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
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
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
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早在夏朝之前五百多年的黃帝時代就有「寒食」節,這是古代的傳說,
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在周禮「司炬氏」就是負責在仲春,用木鐸警告人民小心火燭,
以免天乾物燥發生火災及森林大火,後來演變為禁火一個月,徹底防患火災,
因此在這個月內所吃的食物都是乾糧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
後來又發現人民吃一個月的寒食,有害健康,人縮短為三天,
所以又叫「三日節」或叫「古清明」,在冬至後,第一百零四天至一百零六天為寒食節。
必須早上拜公媽,再到墳上祭祖,這一天是為「死」人而祭,所以叉叫「死節」。
直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由於河洛漢人逐漸被胡人逼到南方,祖先的墳墓也隨之南移,
漢人一直想打回北方故土,每年祭祖也就格外重要,尤其為了分辨「漢胡」,
加強掃墓祭祖,使掃墓習俗成為大規模的集體行動,於是寒食節演變為清明節


關於寒食

有一則感人肺腑的古代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
在大臣介子推的保護下,流亡國外。
有一天,他們在一座大山裡迷了路,幾天幾夜沒吃上東西,
重耳餓得頭昏眼花再也無力走動。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用火烤熟送給重耳。
重耳吃完後問肉是哪來的,介子推告訴說是自己腿上的肉。
重耳感動地說:“你這樣待我,日後我怎樣報答你呢?”介子推說:
“我不求報答,但願你不要忘記我割肉的痛苦,要多想些治理國家的方法,
希望你以後做一個清明的國君。”
重耳流亡後的第十九年,終於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他把流亡時期跟隨他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封賞了,唯獨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於是,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
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
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
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
離開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穿在腳上,
望著它哀嘆:“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
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
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
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對有功不居、不圖寶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
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
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
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二. 清明節的習俗:1. 掛紙:
「掛紙」在臺灣的習俗中稱為「壓墓紙」。掛紙時,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墓上的野草,
用鋤頭或鐮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後嗣的,
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
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紅黃藍白黑)兩類,現在則多用五色紙,
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至於傳統的客家人掛紙時比較慎重,
先用鋤頭挖一塊綠色的草皮,並把帶來一疊滴有雞血的黃紙,用草皮壓在墳上,
然後在墳地四周擺上十二張銀紙,除了掛墓紙的目的外,還有血祭的象徵。

傳說故事(說明性故事)  
有關清明節的由來: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好幾回合後,
終於取得天下。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
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
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
「爹娘在天有靈,現在風刮得這麼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
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
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後,
每年的清明節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
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2. 培墓:

民間清明節掃墓可分成兩種儀式,即「掛紙」及「培墓」。
「培墓」也就是「掃墓」,又叫墓祭、祭掃或上墳,就是修墓與祭拜。
一般俗信,祖先的墳墓和後代子孫的興衰有很大的關連。
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而一般的人家除了吉凶葬的前三年要「培墓」外,
其他則視情況而定。「培墓」的時間多利用清明節前夕,將墳上的雜草清除,
並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體模糊不清,則必須用銀硃重新加以描寫,使其煥然一新。
祖墳整修完畢後,開始祭拜。祭拜時,在墓前供奉牲禮(三牲或五牲) 、刈金、壽金、燭等、
或十二道菜蔬(如韭菜、魷魚、春干、甜菜、甜芋、肉脯、蒿菜,蓮子、棗子、竹筍、豬腸、苜頭)
和粿類(紅龜粿、鼠麴粿或草仔粿)及刈金、銀紙、往生錢、燭等;若是新墳,則必須供奉五牲
(如豬頭、雞、鴨蛋、麵粿、紅龜粿),祭品擺好後,點香向后土(墳墓的守護神)祭拜,
婦人要在新墳前哭號,禮拜完畢,先燒刈金、壽金給后土,再燒銀紙等給祖靈,
紙錢燒完後,在紙灰上灑酒(稱為奠酒),最後鳴炮禮成。

在收供品離開前,要將雞蛋、鴨蛋在墓碑上打碎,將蛋殼丟在墳上,
象徵「脫殼」或「蟬蛻」,表示新陳代謝。從前,還有將紅龜粿、麵粿
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的習俗,稱為「揖墓粿」(又稱乞墓粿、印墓粿),
象徵「祖德流芳」。臺灣民間習俗若是家有長子如娶媳婦、添丁生子或置產等,
一定要培墓,往昔在培墓時都要點「姓氏燈」,在祭拜之前於墓前燃燭祭祀後,
不要熄火,將它小心的放在燈罩內,沿途不可使其熄滅,一到家裡,
立刻把燈放在祖先的靈桌前,相傳這種小燈,具有「添丁發財」的含義,
如果在回家途中一路不熄,則表示子孫繁茂的吉祥徵兆。
現在一般的掃墓方式已經較以前簡化,大都以鮮花水果為祭品,上香鞠躬,禮節簡單隆重。


相關藝術活動

一、春祭

春祭---春祭在清明,科祭在重陽,此等風俗為中華民族「追思祖先」傳統的節日。
該日多屬於團體行動,如家族宗族;社教單位;慈善機構,
屆時均於節日內在宗親祠社或四野墳場及義葬之處,舉行「春祭」,以慰先靈。

二、賜火

賜火——「寒食」日,例不舉火,相傳為紀念介之推被焚之意,
至「清明」日始可舉火。韋莊詩:「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
清明的火,稱為「新火」。且皇帝並於是日舉行「清明賜火」!

三、節蛋

節蛋——清明吃雞蛋,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的重要,
每屆該日,此俗絕不可少。又清明節蛋,大致分為兩種,
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後者則僅供玩賞而已。

四、踏青

踏青——清明節日,婦女穿著新鞋,出行於郊原,謂之「踏青」。
因為,古時的婦女平日不可隨便出遊,當此春回大地、風光明媚之際,
到郊外領略一下大自然的景色,以解深閨之愁煩。所以,
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祖之思念。一方面也是趁著大好春光郊遊一番。

五、鬥雞

鬥雞——鬥雞也是清明應節的遊戲,不過這個鬥雞是拿錢作輸贏的,
如同春節賭博一樣,不宜效法。

六、拔河

拔河——據「鄉老」傳言:唐朝中宗在清明節時,命令群臣作拔河之戲,
以大麻綆兩根再綁上十餘條小繩,叫他們分執一端,以力弱者為輸。
延遷至今,變為大規模拔河比賽,在運動上來說,頗饒意義。

七、鞦韆

鞦韆——這是一樁很古的玩藝兒,在《天寶遺事》中曾說過「宮中至寒食節,
競設鞦韆為樂,帝(指唐代玄宗)常呼為半仙之戲。」
韋莊還有「滿街楊柳綠樹煙,畫出清明三月天,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鞦韆」。
因而導致清明處處玩鞦韆,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鞦韆節

八、插柳

插柳——清明插柳之風,由(夢華錄)之所云「子推燕」中之一段來看,
可知行之甚早,劉克莊的詩中也有「寂寞柴門村落裡,也隨掃柳記年華」,
可見地無分城鄉,連那寂寥的山村也插上一枝青柳。

[horng 在  2007-4-5 05:32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ur2581    時間: 2007-4-5 06:29 PM

早上去掃墓....
下午去田裡....
今天真是充實的一天....

發表人: slog    時間: 2007-4-5 06:49 PM


引用:
shawn0129寫到:
我6點從中和出發,11點多才開到到頭份掃墓,沿路塞

我五點從中和出發, 到土城就放棄了, 就沿台三經台三乙一路走到關西上交流道,
才過竹東就又開始塞, 就從香山下走西濱一路走到白沙屯..8:30 ...@@"
重點是音響主機出問題上星期送修, 沒警廣聽..

昨天 2200 才從台中結束工作回台北. 今天回苗栗, 明天又得下台中..@@"
發表人: ichoro    時間: 2007-4-5 09:32 PM


引用:
slog寫到:

引用:
shawn0129寫到:
我6點從中和出發,11點多才開到到頭份掃墓,沿路塞

我五點從中和出發, 到土城就放棄了, 就沿台三經台三乙一路走到關西上交流道,
才過竹東就又開始塞, 就從香山下走西濱一路走到白沙屯..8:30 ...@@"
重點是音響主機出問題上星期送修, 沒警廣聽..

昨天 2200 才從台中結束工作回台北. 今天回苗栗, 明天又得下台中..@@"

slog兄
您辛苦了
發表人: jackchen    時間: 2007-4-5 10:09 PM

中部的天氣很好

心情也很好


掃完墓回北部的路上

心情很不好

因為塞車
發表人: MU    時間: 2007-4-5 10:22 PM

今天是清明節....所以下午也跟著去掃墓了....在去掃墓之前和爸爸先到鄉下的後山園去看一下我爸種的南瓜!...我爸以前從來不種東種西的..而且每次看而我媽又種了不同的樹或花的時候..都會衰衰唸!.但今天看到他心情開心的在點閱他的南瓜大軍...雖然才種了一、兩個月....但我從來沒想過...我爸會看著他親手種的南瓜...這麼的沾沾自喜...嘴裡還一直唸著:「讓我好好的來閱兵一下!」,還一直跟我說:「種東西不是隨便種都能活的,要用愛心去種。」.....而我腦海裡確浮現著應該要把這個樹園整一整,我想的事業心越來越重了!看到了那樣的山園!腦筋瞬間就想把它變成一個可以賺錢的休閒園!

[MU 在  2007-4-5 10:40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qqchien    時間: 2007-4-5 10:36 PM

我這兒是昨天晚上下雨 今天去掃墓路都濕濕滑滑的
我還差一點就滑倒,好在夠靈敏,弄的一手土而已。
發表人: Justin    時間: 2007-4-6 12:08 AM

真正到那都會遇到白目小孩
今去掃墓一到達目的地
就忽然發現燃燒金紙滿天飛 (很多人都被燒到包括頭髮
一眼望去看到 地上一推金紙在燒因量大火相對也大上升氣流也旺
就看到一死孩子把金紙用灑結果滿天燒起來金紙亂亂飛
更扯是家長在旁邊...有人去念那小孩結果家長還說
沒關係啦! 我們快走了讓小孩玩一下就好 (那位被燒到頭髮人兄已經快氣炸
發表人: ags    時間: 2007-4-6 12:27 AM

今天去掃墓,因為墓很老了,五十多年了,所以上面歲月的痕跡清晰可見。雖然相較於旁邊的新式墓看來老舊,但是別有一番古意在。
看看現在掃墓的人潮人來人往,心中不免想著----百年之後,是否有子孫這樣常常來看我?還是說燒成灰,丟到抽屜裡了事??
發表人: siekensou    時間: 2007-4-6 03:40 PM

早上七點就出發了..
不太遠...
從板橋前往土城..

以北二高來算,不過就是差一個交流道而已..
不過因為高乘載管制...
底下塞到不行...
所以直接放棄, 並沒有上高速公路 ..
平常 10 分鐘的車程..
這一次花了 40 分鐘..

真的是相當誇張....

說到這個 .. 有人是回中南部掃墓的嗎 ?
發表人: swm    時間: 2007-4-6 03:45 PM

如果我沒記錯
在2006年4月5日

開過清明節
發表人: Meteorshower    時間: 2007-4-6 09:18 PM

今天也才掃完墓回來
平常難走的地方,下雨後更難爬了,差點滑倒

回來時走雪山隧道塞了一小段[頭城到雪山隧道],好在之後沒什麼塞了
發表人: MU    時間: 2007-4-6 10:02 PM


引用:
ags寫到: [url=http://twed2k.org/viewthread.php?tid=163868&page心中不免想著----百年之後,是否有子孫這樣常常來看我?還是說燒成灰,丟到抽屜裡了事??

別傻了...現在掃墓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了...所以我建議我家人,把所有祖墓集中起來,自己蓋一個小塔,這樣要祭又方便,不怕以後沒人理....反正大家都是一家人...住在一起應該不會吵架吧!
發表人: tzoyiing    時間: 2007-4-6 10:02 PM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清明掃墓....

十幾年前,我祖父的慕還在雜草叢生的山頭時..
全家人披荊斬棘的摸索著前進的道路...
(真只能用披荊斬棘來形容..山上的草木都比人還高,真不知我爸是如何知道往哪走低?! )
好不容易走到墓地,大家也開始準備牲品祭拜..
燒完香後,準備等香燒到一半再開始燒金紙時..
老姊突然大喊:山下失火了~~~
說時遲,那時快....
老爸不由分說,一手挟起一隻,抱著姪子,姪女就往外衝.....
(專家說:人在極度緊張時,腎上腺素會急遽分泌,然後...人就會變成超人...此話果真不假!!)
等衝出山頭後,回頭看去..火已經燒到我祖父的墓地了!!
還真是生死一瞬間,看來不光是偶老爸,是全家人的腎上腺素都急遽分泌了...
剛剛如果有拿碼表測速,也許大家都跑出這輩子的最佳速度吧??!!
每次想到這件事情....心裡還真是一陣..陣...的害怕阿~~~~
發表人: slog    時間: 2007-4-7 06:25 PM


引用:
ichoro寫到:

引用:
slog寫到:
我五點從中和出發, 到土城就放棄了, 就沿台三經台三乙一路走到關西上交流道,
才過竹東就又開始塞, 就從香山下走西濱一路走到白沙屯..8:30 ...@@"
重點是音響主機出問題上星期送修, 沒警廣聽..

昨天 2200 才從台中結束工作回台北. 今天回苗栗, 明天又得下台中..@@"

slog兄
您辛苦了


啊..謝謝啦..

昨天台中回來也是超晚, 今天一整天狂睡, 加上台北下雨, 更好睡..
我現在還睡眼惺忪哩..
發表人: lokily    時間: 2007-4-7 07:35 PM

不過話說回來~~~
今年沒有去掃墓!!!
今年在上班!!!
發表人: lin6151    時間: 2007-4-7 09:32 PM

南部的天氣超好的咧....不過真的也塞了一天的車....清明掃墓真是辛苦大家了咧..
發表人: Sato    時間: 2007-4-8 04:48 PM


引用:
MU寫到:
別傻了...現在掃墓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了...所以我建議我家人,把所有祖墓集中起來,自己蓋一個小塔,這樣要祭又方便,不怕以後沒人理....反正大家都是一家人...住在一起應該不會吵架吧!


現在的人有提早掃墓的情況,不少人會在清明節前一星期就先去掃墓囉!
甚至有的不會在清明節前或當日掃墓,只能說時代變遷,掃墓的時間也就不會特定在某一天了。

4/5 清晨4點就出發到雲林去了,二高大溪~香山路段車爆多(聽1968講的),大家起的還真早啊。
出發就直接往西濱快速道路一路開到竹南才上二高...
到了南投路段又開始塞,下來跑台三線閃過壅塞路段才又上高速公路。
一路折騰下來也用了將近三個半小時,到目的後還有點時間停下來吃頓早餐,聽到隔壁桌的人講說他們三點就出門了,花了四個多小時才到雲林,大該是一路都沒閃避塞車路段吧,更早出發卻和我一樣時間到?
發表人: mocaca0918    時間: 2007-4-8 05:09 PM

我祖先都已經撿骨了
因為老家的公墓要翻修重新規畫,所以舊有的墳墓就要撿骨放在靈骨塔裡
而也因如此,就不必非得在清明時才要回老家祭拜了
發表人: ur2581    時間: 2007-4-8 05:20 PM

我家在過年前就先去掃一次了~
一年2次
發表人: mocaca0918    時間: 2007-4-8 05:21 PM

你祖先的墳墓應該都離你家不遠吧
發表人: Sato    時間: 2007-4-8 05:31 PM


引用:
ur2581寫到:
我家在過年前就先去掃一次了~
一年2次


一年兩次...
另一次是~"冥誕"嗎?




歡迎光臨 TWed2k (http://twed2k.org/)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