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主題: [求助] [問題]GigaLan連線 一對一傳輸只有13MB [打印本頁]

發表人: tskalong    時間: 2008-9-2 10:27 PM     主題: [問題]GigaLan連線 一對一傳輸只有13MB

pc-a:
cpu:e2180@3.0g
ram:2x ddrII800 2g 共4g
m/b:gigabyte p35c-ds3r
GB lan: onboard(Realtek RTL8168/8111 PCI-E GbE)
HDD:4x 80g RAID5(平均存取約150MB)
OS:winxp sp3

pc-b:
cpu:celeron(-m?) 220 1.2g
ram:1x ddrII800 2g
m/b:Intel d201gly
GB lan:d-link DGE 530T
HDD:system 80g;deta 200g
OS:winxp sp3

switch/hub:
d-link dgs-1005d (5 port GbE switch)

所有的網路線都更換成cat 6了

目前設定是:
pc-a 網卡設兩個ip
192.168.1.100 <--聯ip分享器用
192.168.11.10 <--聯pc-b用
192.168.1.1 <--gateway
插集線器port 1

pc-b 有兩張網卡
d-link gbe 1g 設 192.168.11.20 <--聯pc-a 插集線器port 2
onboard 100m 由dhcp指派 192.168.1.101 gateway:192.168.1.1 <--直接插ip分享器

另外再拉一條線聯接ip分享器和集線器port 5以供pc-a上網

現在狀況來了,傳輸速度由6.xxMB~35MB都出現過,最高不會超過35MB;平均都在十幾MB左右;

我有試過:
1.不設第兩個ip,
2.兩台電腦都只用gigalan,
3.拿nb來測(有gbe),

還沒試過:
1.pc-a再加一張網卡,
2.換一台集線器(目前找不到別牌的),
3.把檔案放到ramdisk測試,

但是結果都差不多.......

聽別人的機器都可以跑4xMB~6xMB,落差太大
對gigalan我是新手,想請問軟體(os or driver)上有需要設定嗎?還是我應該改變我的線路走向?

[tskalong 在  2008-9-5 06:36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reginald    時間: 2008-9-4 12:26 AM

算一下硬碟速度,
1.5Gb/s -> 1.5/8 GB/s -> 1xx MB
這是SATA的頻寬極限,不是每一個硬碟都跑這麼快。(SATA2同理)
看一下這份資料,硬碟檔案速度實測
http://blog.xuite.net/brian923/getter/9898111

還有檔案大小的影響,單一大檔1GB跟1000個加起來1GB的小檔,
單一大檔的傳輸速度會快很多。

也會有影響。

Hub/CPU也有一點小影響,資料封包須經過Hub/CPU一點小處理,才會寫到硬碟。

電腦、網路速度可以看成一堆人用一條繩子綁在一起跑,總体速度以 "最慢的人為準"

我個人的電腦、區網設備,均速約在 25~30MB間 (單一大檔)
on-Bard Marvel 晶片
PCi 5埠 Hub
發表人: badcat    時間: 2008-9-4 10:52 AM

您的速度是 35Mb/s (bits/sec) 還是 35MB/s (Bytes/sec)?(應該是後者吧? 35MB/s * 8 ~= 280Mb/s )


1. 先用 RamDisk 做 Copy 測速,開個 1GB 就可以了。(可排除硬碟速度慢問題)
[HTTP]Gavotte Ramdisk 1.0.4096.4 - by bonjacky

2. 若 網卡 AND Gigabyte Switch Hub支援 Jambo Frame (巨型封包),試著調整封包大小。(最大不一定最快,但 CPU 使用率會下降)
(也可試著調整網卡 Driver 的相關參數,Ex: 輸出/入緩衡區 (Buffers))

3. 若用 PCI 網卡 (不是 PCI-E),網路速度可能不如預期。區域網路不建使用 PCI 網卡。(PCI 界面的速度不夠 Gigabit 網路用。)

4. 不同的 Switch Hub,傳輸速度也稍稍不同。(貴的機種差在多台 PC 同時傳輸,才會有明顯差異。)

5. CAT.6 的 網路線/頭 製作精良與否。可用主機板內建的 Smart LAN 或 網路測試器 (電子賣場買) 測試線路是否正常。(製作不良會影響傳輸效率,可試著作一條短短的 Crossover (跳線) 互接 PC-A & PC-B 測速 。)

6. 若沒有特殊需求 (Ex: 想要 養動物 跟 區網 分開、Switch Hub 不夠耐操、...),建議採以下簡單的「網路拓樸」。(設定簡單及問題好查,也省點電。笑!)

Internet -> ADSL Modem -> IP 分享器 (192.168.1.1) -> Gigabyte Switch Hub -> PC-A 跟 PC-B 的內建網卡就夠了。

7. 目前的(內建)網卡,對 CPU 的使用率要求甚高,您可以看看兩台電腦 CPU 使用率是否有一台快達到滿載了?(Intel 的網卡也就貴在這裏啦!)



其它的等想到再說...

[badcat 在  2008-9-4 09:59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tskalong    時間: 2008-9-4 12:00 PM

我是這樣假設:
hdd的存取速度給它算60mb(200g 平均的連續讀取決對不止),
d201gly沒有pci-e 只有pci,pci的理論頻寬為133mb/s,
pci上有動作的有:1.2xHDD 2.2x lan card(一張內建、一張插pci 3.音效卡,其它的應該沒在用
理論上應該還有40mb以上的頻寬供gbe傳輸,
最主要的是,我的傳輸只有1xmb,有點%$#^#$&#%$^
發表人: badcat    時間: 2008-9-4 04:00 PM

請注意 MB (Mega Bytes) 和 Mb (Mega bits) 單位的不同。(1 Byte = 8 bits)
不然容易溝通不良!


PCI 的理論頻寬為 133MB/s * 8 ~= 1064Mb/s = 1.064Gb/s,約略等於 1Gb/s 的網路速度而已。(別忘了,這 1.064Gb/s 還只是「理論」速度。)
而 PCI 是「共享頻寬」制度,即所有的 PCI 插槽共用 133MB/s (和你的 IDE、音效卡、...),所以要達到 1Gb/s 的網路速度是極為勉強的。(不過至少可破 200Mb/s,D-link DGE 530T 這張卡 壞喵 玩過。)

而 PCI-E x1 的理論頻寬為 2.5Gb / 8 ~= 312.5MB,所以只要 PCI-E x1 Lane 就很夠 1 Gigabits 的網路卡用。(理論的一半至少也 1.25Gb/s。)

附上 INTEL D201GLY 的網址,以供後面的壇友參考。INTEL D201GLY - Intel
(壞喵 覺的,PC-B 改成一台內建 GbE 的 高速電腦 再試試?)

您可以先試試 壞喵 上面的提議事項,先測試出問題點在哪?(網路簡單化、Driver 版本/參數 最佳化、換短線、CPU 耗用率太高、...)
當您試過上面的方法都不行時 (最好附上測試結果),大家再來想想問題在哪?(也許甚至跟軟體有關?)
但至少先試試上面的方法,以 排除 並 縮小 問題的範圍,(嘗試錯誤法,雖然慢,但值得一試。)

不然就得看是否有高人相助了?!

[badcat 在  2008-9-4 09:56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killer00    時間: 2008-9-4 09:33 PM

想不到壞貓兄想的和小弟一樣,用 RamDisk 當平台,馬上就能知道是網路的問題,亦或是硬碟的問題。

小弟剛好順便測試,環境如下:

EEE BOX
    Intel Atom N270 1.6GHz
    DDRII 533MHz 2GB
    Realtek RTL8168C(P)/8111C(P) PCI-E Gigabit 網路卡
    SuperSpeed RamDisk Plus 1GB

桌機
    AMD AthlonXP 1700+ 2GHz
    DDR 400MHz 2GB
    D-Link DGE 530T、DDR 400MHz 2GB Ram 網路卡
    SuperSpeed RamDisk Plus 1GB

參數設定
    jumbo frames 設為 9K
    流量控制~關閉

網路線
    1.8M Cat.5e

測試檔案
    1GB 壓縮檔一個

結果(點圖即放大)


說明
    A. 的兩條曲線圖依序代表:EEE BOX→桌機、桌機→EEE BOX 的方向傳資料,使用工具~Windows 檔案總管。

    B 的三條曲線依序代表:桌機→EEE BOX、EEE BOX→桌機、桌機→EEE BOX 的方向傳資料,使用工具~KillCopy

測完感想
    讓我訝異的是,想不到 DDR 400MHz 的 RamDisk 居然無法讓 Gigabit 網路滿載,而且還用不到四分之一的頻寬,可能是我漏掉了什麼,不然南、北橋的頻寬也沒滿載、CPU 使用率也才六~七成,Gigabit 網路理想值也不過 128MB/s,DDR 400MHz 的 RamDisk 再怎麼不濟也不至於比它慢(再差也至少 400MB/s 以上)

    不論如何,至少我從測驗中得知:
一、Windows 內建的複製、移動不如第三方工具。
二、硬碟瓶頸絕對是關鍵之一。

至於樓主的硬體比我的更好,不像我的硬體差距太大,相信樓主測出來的結果會比我的更有參考價值。
發表人: tskalong    時間: 2008-9-4 11:24 PM

趕快拿筆記下來
資料太豐富,要時間消化一下

補充說明一下:
我的網路線是買"銀色靜電袋"那種(牌子我忘了),手邊也沒有好的測網線工具(附近也買不到)
感謝壞喵大和killer00大指導,白天有點忙,晚上再來試試看好了
發表人: AshenVic    時間: 2008-9-4 11:44 PM

提供一下我自己對傳過的狀況
曾經發生A->B正常,B->A速度很慢
有時候換個Driver就可以了

剛剛測一下RAMDISK跟直接網路傳進硬碟裡面
發現進ramdisk似乎沒有比較快,也許來源地是ATA133的關係吧
每秒約可跑到30MB/S
發表人: tskalong    時間: 2008-9-5 07:17 PM

以一個約1G的rar檔,用teracopy(2.0b3)複製

在HDD上操作

依序是 經hub b->a  a->b ; 網卡對網卡 a->b b->a
b->a 時,平均都有25MB以上
a->b 時,下降到1xMB

在Ramdisk上操作

這.......應該不需要說明吧?(因為我也忘了哪台摳往哪台了)
就是兩台摳過來,摳過去
平均25MB,有沒有hub好像都沒差

偶爾會出現的情形,平均4~6MB


最後我在網卡driver上做了一堆參數修改測試,由於兩張網卡的巨型封包大小不一,
結果是巨型封包都設最小
530t 1513byte,RTL 8111 2k MTU(這個標示法看不太懂)
流量控制要關閉
a->b 可以到43MB(會瞬降到2xMB)
b->a 可以到35MB(很穩定)
忘記抓圖,晚點補圖上來
發表人: missholiday    時間: 2008-9-5 09:08 PM

通常都是硬碟的問題
GIGABIT LAN 最高傳輸是剛好你的硬碟工作量
要在衝上去除非有RAID或是萬轉硬碟
部分主機板支援雙網路卡雙通道
讓進出分開可以讓效率有些微提升
但前提是你多工
而且多顆硬碟
不然硬碟還是會成為瓶頸
發表人: tskalong    時間: 2008-9-5 09:34 PM

咳!!  我想............ramdisk應該不會有瓶頸的狀況吧~
發表人: badcat    時間: 2008-9-5 09:55 PM

以下僅是 壞喵 的經驗談,不代表每一個人的狀況。(對不起,文章有點雜。)

1. 傳輸有分四種狀況:
在網芳中
由 PC-A 下命令,Copy 複製 1.入/ 2.出 資料。
由 PC-B 下命令,Copy 複製 3.入/ 4.出 資料。
四種狀況各會出現不同的傳輸效率,記得都試試看。

2. 好的 Switech Hub 有時甚至會比「對接」更快速。(買個 3COM Switch Hub 吧!?笑!) (排除 hub 設備不良)

3. 好的 CAT.6 網路線是很重要的,尤是當網路線還是「DIY」時,568A, 568B 線要搞清楚並做好,中途別經過一些高雜訊的電氣設備 (Ex: 電源線),網路線曲折角度不可過大,接頭等小細節也要做好。(要不然雜訊會很大。)(所以先試著短短一截網路線做測試,以排除網路線問題。)
P.S. 記得好像不可短於 60cm 以免產生回授干擾?(建議做一公尺以上。)

3. 最好兩台相等「高級」的 GbE 電腦互傳,不然會「嚴重」拖慢。(排除電腦效能過低,拖累它台。)

4. 用 RAMDisk 做 GbE 傳輸,以排除 HDD 效能過低。

5. 用 HDD 時,GbE 傳輸就會 CPU 趨近滿百,若網卡 Driver 封包或其它參數等等也都試過,也更新過,那你電腦的 CPU 可能真的不夠 GbE 環境使用。(換一張 NT$2000 的 Intel PCI-E 網卡 試試?開玩笑的!)
P.S. 目前的 GbE 外接/內建 網卡 多需要靠 CPU 強力運算,除非是像某些 Intel PCI-E 網卡 有內建處理器  (像「顯卡硬解」功能。),不然當傳輸 GbE 大流量時,通常會很耗 CPU 效能。(現在的 PCI-E 外接/內建 有比較進步一點了!)

6. 用 RAMDisk 做 GbE 傳輸時就會 CPU 趨近滿百,要先確定是 網卡 Driver 還是 RAMDisk 所造成。但 網卡 及 RAMDisk 驅動程式 的「效能」很難從「檔案管理員」確認。故先從 上題 中 HDD 測試是否就會滿百,以確定是 網卡 還是 RAMDisk 瓶頸。(確認瓶頸所在。) (不過 RAMDisk 要成為瓶頸還真的「很難」!)


7. 最好找一個綠色免安裝的「封包測試」程式,並搭配綠色免安裝的「網路流量」程式來觀察 GbE 傳輸狀況,(不過 壞喵 目前沒有推薦的,尚請高手推薦一下?) (純「丟封包」,以排除 Copy 等軟體問題影響。)

[badcat 在  2008-9-5 10:37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killer00    時間: 2008-9-5 11:45 PM

小弟實測結果,可以幫壞貓兄稍微證明一下:

1. 關於下傳輸指令的電腦,會影響傳輸狀況,我測得的結果是:

    a. 兩台 CPU 等級不同,CPU 快者下指令,所得效能最好(不論當時它是作為來源或目的地)。
    b. 兩台 CPU 等級相若,由來源端下指令效能最好。

PS:EEE BOX 為目的地兼下指令時,CPU 使用率在 50~60% 上下;AMD AthlonXP 1700+ 為目的地兼下指令時,CPU 使用率在 20~35% 上下。

2. 關於 CPU 使用率,我測不出能讓它滿載的狀況(D-Link 驅動很久沒出新的了),只好留意 CPU 使用率的狀況,得到以下幾個結論:

    a. 以第三方軟體來做複製、移動等動作,使用率最低。
    b. 如果第三方軟體有提供緩衝區這個功能,將它設為最大值有肋提升傳輸效率。
    c. 若由目的地下指令時,CPU 使用率最高。
    d. Windows 內建之複製、移動功能,傳輸效率最差,CPU 使用率最高(簡單說~就是別用它)。

3. 我用的第三方軟體~KillCopy,其中有幾項功能會直接影響傳輸效率:

    a. read boost、write boost、parallel read/write、buffer size 中,前三項勾選,第四項設最大時,傳輸率可比我昨天的圖再提升 5~10MB/s 的傳輸速率(直至傳輸結束)。
    b. 若前三項不勾選,第四項用預設值,傳輸速率會比昨天圖中數據再降個 5~10MB/s(直到傳輸結束)。
    c. 關於 a、b 兩點結論是在 RamDisk 上測得,不保證硬碟上能得到相同結果,理由有二:一、因為兩者運作原理不同;二、read boost、write boost 有在軟體說明上註明,不建議用於網路芳鄰上。

其實小弟可以加測硬碟的部份,只是今天忘記測了,等明天有空再補上結果。

PS:私下請教壞貓兄一個問題,若在短距離、低雜訊的環境下,是否如這篇文章資安論壇• 檢視主題- 請問CAT6與CAT5e的線材問題所說,Cat.5e 與 Cat.6 的傳輸速率是看不太出來差異的?

[killer00 在  2008-9-6 12:08 A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badcat    時間: 2008-9-6 01:23 AM

是的!在短距離下,差異小到看不出來!(但長距離時,Cat.5e 就會衰減的很快。)
同理可證:Cat.6 在短距離下,也略跟的上 Cat.7 的 10Gb (頻率愈高,可承受的距離會愈短。)

若是新佈線/長期考量,壞喵 會建議使用 Cat.6,因為:
1. 和 Cat.5e 價差不大,像 AMP 廠牌的等級價位沒差 Cat.5e 多少。
2. 「佈線工程」比「換設備」困難。(線佈好後可能會用十幾年不想動,但設備隨時可換,不用敲敲打打。)
3. 所以「釘在牆壁上/裏/長距離」的網路線 等不易重新施工的地方,建議用 Cat.6 一次解決;而「非固定式/方便折裝/短距/需撓曲角度大」的網路線,就用 Cat.5e 也無妨。
4. 網路線的壽命很長的。最多是接頭老化重新打線。(記得多留一點長度,保持維修彈性。)
5. 剛開始沒錢時,就買些 100M/s 網路設備,等到 Cat.6 的設備變便宜時,再買一些 GbE 的設備,慢慢的一個一個換上即可。(最多是重打 Cat.6 的網路頭而已,不需重花佈線工本/工夫。)

Cat.6 的線內含「十字分隔」,所以線粗且硬很多所以施工難度高,轉彎時記得角度別彎的太大。(給它大一點彎曲半徑,別彎成超小半徑的弧形。)
若是長距離,別用「扁扁的」Cat.6。(抗雜訊會比較差。)

若有機會找到 Cat.6 施工準則的話。記得看看它,這些規範可不是定假的。(壞喵 有看過一點,但忘記在哪看過啦!喵嗚~喵嗚~籠統帶過...)


killer00 所提供的 這篇文章中資安論壇• 檢視主題- 請問CAT6與CAT5e的線材問題
以下這二位的意見,壞喵 覺的可以參考。
wscooch, cmcarp

[badcat 在  2008-9-6 08:41 A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tskalong    時間: 2008-9-6 09:46 PM

今天挖到pcdvd那邊去了,找到這一篇這裡
用了iperf測速,結果...................只有慘啊~~~
A(client) to B(server)
------------------------------------------------------------
Client connecting to 192.168.11.199, TCP port 5001
TCP window size: 8.00 KByte (default)
------------------------------------------------------------
[1880] local 192.168.11.100 port 2513 connected with 192.168.11.199 port 50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andwidth
[1880]  0.0-10.0 sec   313 MBytes   263 Mbits/sec
[1880] 10.0-20.0 sec   316 MBytes   265 Mbits/sec
[1880] 20.0-30.0 sec   324 MBytes   272 Mbits/sec
[1880]  0.0-30.0 sec   953 MBytes   266 Mbits/sec

平均每秒266 Mbits

B(client) to A(server)
------------------------------------------------------------
Client connecting to 192.168.11.100, TCP port 5001
TCP window size: 8.00 KByte (default)
------------------------------------------------------------
[1880] local 192.168.11.199 port 3414 connected with 192.168.11.100 port 50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andwidth
[1880]  0.0-10.0 sec   116 MBytes  97.1 Mbits/sec
[1880] 10.0-20.0 sec   123 MBytes   103 Mbits/sec
[1880] 20.0-30.0 sec   127 MBytes   107 Mbits/sec
[1880]  0.0-30.0 sec   366 MBytes   102 Mbits/sec

平均每秒102 Mbits

奇怪,pcdvd上面那些天文數字怎麼來的

附上測速程式,
使用說明:
SERVER端的指令
iperf -s

用戶端指令 iperf -c server的IP -i 多久顯示一次的秒數 -t 測是多久的時間 -P 建立幾個sessions

比方說server端的ip是192.168.1.10 我要用10個sessions打兩分鐘 10秒顯示一次結果,那指令如下

C:\>iperf -c 192.168.1.10 -i 10 -t 120 -P 10

這樣下去測試就知道網路真正的效能,是卡在硬碟上還是卡在網卡跟環境上.

ps:windows的環境sessions不要開太多,不然windows會受不了.

因為很小所以就直接放上來了,如有不妥的話請告知

[tskalong 在  2008-9-6 10:07 PM 作了最後編輯]

附件: [iperf] iperf-1.7.0-win32.rar (2008-9-6 09:46 PM, 78.93 K)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6
http://twed2k.org/attachment.php?aid=35681
發表人: wugen    時間: 2008-9-7 10:50 AM

開10個session 還是只有 266mb/s?  

以我自己來說, 單一session的話大概是 300mb/s, 10個session的話約900mb/s(其實還要高一點, 因為我internet, LAN的所有程式都還在跑...整體使用率約為97%)

我的網路環境:
server:Broadcom 5704C (Tyan S2892 MB, PCI-X)
client: Marvell Yukon 88E8055 (NB, PCI-E)
透過CAT6, 和Edge-Core 4008 switch 連線(無jumbo frame)
發表人: killer00    時間: 2008-9-7 07:27 PM

感謝 tskalong 提供 iperf 及說明,小弟也提供一下自己的數據:

EEE BOX 作為 Server 端(使用 Jumbo Frame):


EEE BOX 作為 Server 端(無 Jumbo Frame):


PS:這兩次測試,CPU 使用率的狀況是~EEE BOX 滿載、桌機 70~80%。

桌機(AthlonXP 1700+)作為 Server 端(無 Jumbo Frame):


PS:這次測試,CPU 使用率的狀況是~EEE BOX 滿載、桌機滿載。

所以,我想或許是 EEEE BOX 的關係,造成 Gigabit Lan 的數據無法再推升,改天有更好的新設備,可能就可以得知是否還有進步的空間。

至於 tskalong 兄提到的問題:

引用:
tskalong寫到:
用了iperf測速,結果...................只有慘啊~~~
A(client) to B(server)
------------------------------------------------------------
Client connecting to 192.168.11.199, TCP port 5001
TCP window size: 8.00 KByte (default)
------------------------------------------------------------
[1880] local 192.168.11.100 port 2513 connected with 192.168.11.199 port 50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andwidth
[1880]  0.0-10.0 sec   313 MBytes   263 Mbits/sec
[1880] 10.0-20.0 sec   316 MBytes   265 Mbits/sec
[1880] 20.0-30.0 sec   324 MBytes   272 Mbits/sec
[1880]  0.0-30.0 sec   953 MBytes   266 Mbits/sec

平均每秒266 Mbits

B(client) to A(server)
------------------------------------------------------------
Client connecting to 192.168.11.100, TCP port 5001
TCP window size: 8.00 KByte (default)
------------------------------------------------------------
[1880] local 192.168.11.199 port 3414 connected with 192.168.11.100 port 50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andwidth
[1880]  0.0-10.0 sec   116 MBytes  97.1 Mbits/sec
[1880] 10.0-20.0 sec   123 MBytes   103 Mbits/sec
[1880] 20.0-30.0 sec   127 MBytes   107 Mbits/sec
[1880]  0.0-30.0 sec   366 MBytes   102 Mbits/sec

平均每秒102 Mbits

奇怪,pcdvd上面那些天文數字怎麼來的


我想應該是要看[SUM]的部份:



不然,我前面測試的數據不是很離譜?對吧?


此外,我前面提到有關 KillCopy 中,有關 read boost、write boost 與 網路芳鄰的測試,結果是~沒有問題,一樣可以跑,至於效果,看不太出來,所以我想主要的功勞應該是加大 buffer 所致。

再補充一點,關於網路芳鄰,我忘了是在 PXZONE 還是 mobileX1 看到的,XP 的網路芳鄰是 Samba 1.0 版,效能並不理想(至於 Vista 用的是 2.0),所以 Gigabit Lan 用 XP 的網路芳鄰是無法發揮 100% 的效能。

所以該文章建議改用 FTP 的方式傳輸,效果會好得多,我搭配 RamDisk 做測試,效果比之前的數據都要高,大約是 iperf 的 90%~98% 不等;至於網路芳鄰,對照我前面圖片的值,大約只有 70% 的效率。

不過就目前看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硬碟上,如果無法確實提升其效能,Gigabit Lan 很難發揮實力。

我的 EEE BOX 在硬碟同時有多筆工作運作的情況下,以 FTP 做傳輸,好的時候能跑到 20~23MB/s,差的時候只剩 8~9MB/s,而以 CrystalDiskMark 測試 EEE BOX 的硬碟效能,平均大約是 29MB/s,所以很明顯,我除非將硬碟升級,否則我連現有的頻寬都無法塞滿
發表人: okkk    時間: 2008-9-8 12:35 AM

tskalong兄開的是單一session吧

我這邊測試
PC-1--->D-link DGS-1005D--->PCI 1000M Switch(買太久型號忘記)--->PC-2

PC-1 (Server端)
MB:ASUS P5LD2-VM SE
LAN:內建的Intel Pro/1000 PL

PC-2 (Clinet端)
MB:ASUS P5KPL-E
LAN:內建Atheros L1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我自己遠端遙控PC-1及PC-2

大概開5個sessions就大約到達極限



開一個session大概是33%使用率,一般檔案總管在傳送檔案的時候大部分都是33%,
我之前與朋友MB內建的Marvell 對傳大概可以跑到48%左右。
感覺其實有到33%就大概正常了,更高的話要看硬碟系統,網卡介面,南橋效能....

[okkk 在  2008-9-8 12:37 A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tskalong    時間: 2008-9-8 11:05 AM


引用:
okkk寫到:
tskalong兄開的是單一session吧

是單一session
開三個session cpu就爆了

現在想想,搞不好是d201gly的sis南橋效能太差所至,
很奇怪的是"hdd是走pci,530t也是走pci"啊~
hdd傳輸也還有6x~7xMB的流量啊~
不然真的要去弄atom的945gm來試看看了,但是atom的效能真的是........"阿~~痛!!"

[tskalong 在  2008-9-8 11:10 A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wugen    時間: 2008-9-8 04:36 PM


引用:
tskalong寫到:

現在想想,搞不好是d201gly的sis南橋效能太差所至,
很奇怪的是"hdd是走pci,530t也是走pci"啊~
hdd傳輸也還有6x~7xMB的流量啊~
不然真的要去弄atom的945gm來試看看了,但是atom的效能真的是........"阿~~痛!!"


魚與熊掌.....  不可能又要小而省電又要求功能強大..
我自己的P2P機器是用Via Artigo(Epia-PX Pico-ITX)..  只有100Mb onboard...
可是他就是小...
發表人: okkk    時間: 2008-9-8 08:06 PM


引用:
tskalong寫到:
是單一session
開三個session cpu就爆了

現在想想,搞不好是d201gly的sis南橋效能太差所至,
很奇怪的是"hdd是走pci,530t也是走pci"啊~
hdd傳輸也還有6x~7xMB的流量啊~
不然真的要去弄atom的945gm來試看看了,但是atom的效能真的是........"阿~~痛!!"

[tskalong 在  2008-9-8 11:10 AM 作了最後編輯]

就我以前所測試的,PCI的網路卡會比PCI-E的慢上不少,PCI頻寬當然也是沒用完
不過可能因為PCI是共享頻寬,效率很快就掉下來....

又要小台又要省電,又要跑的快,不太容易拉
總是要有所取捨的
發表人: LiuRambo    時間: 2008-10-7 10:33 PM

天啊
這篇好像是一些天上飛的仙人在高談闊論
完全跟不上




歡迎光臨 TWed2k (http://twed2k.org/)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