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主題: [討論] [分享]凡達克傳輸方塊(USB+ESATA介面)開箱測試 [打印本頁]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7-25 05:36 AM     主題: [分享]凡達克傳輸方塊(USB+ESATA介面)開箱測試

話說硬碟越買越多
可是主機板的架子就那麼大
多出來的硬碟其實也想好好做個利用
於是上網找到了今天的主角
趁著現在特價趕快購入
也終於在今天到貨


這是外包裝

拿掉外皮來一張

由左到右分別是電源線、USB線、SATA轉ESATA檔版、變壓器、ESATA線
上方分別是光碟片和說明書、外接盒本體

上機圖,硬碟沒有用很好的,是退役下來的500G SATA硬碟

hd tune效能測試

實際搬檔測試,一開始瞬速11X,一直掉到6X穩定下來,不過我同時還有做其他事情所以還有掉速,基本上還滿快速的

困境:
不知道是不是個人版子太舊還什麼的緣故,我沒辦法解除安裝ESATA,AHCI在BIOS也看不到,使用時要去裝置管理源重新掃描一下才能找到硬碟,不過還是可以用啦

解決:
爬了文,參考m01網友的辦法,安裝hotswap後終於可以安心移除

心得和感想:
以一款不到九百塊的純外接盒而言,我覺得還滿超值的,在下電腦很久沒升級了,看到ESATA的表現感覺功力又提升了不少,其實我想以後驢友要交流檔案只要靠這個就好了,因為一個人頻寬再怎麼大還是沒辦法抓遍好物,透過ESATA的確是快多了,至於USB表現算中規中矩,網路上也有其他相關測試,這方面就不再另行測試了,以上謝謝收看^^

PS:
網路上說變壓器很燙以及底座不穩在我這邊感覺不到,變壓器溫溫的而已,底座的部分也還OK,不過這種外接盒有個直接的問題就是灰塵,也許不用的時後上面要再加蓋一下會比較好,不然硬碟乾脆給他插著,要用時再把外面的灰塵清一下就好了

[平凡小任 在  2009-7-25 06:19 A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sctung1027    時間: 2009-7-25 08:18 AM

感覺還不錯,很方便..
不過配件似乎太多了....0.0
發表人: lightwing    時間: 2009-7-25 10:03 AM

我也有一個

我是覺得硬碟散熱不佳
長期使用硬碟會很燙......
發表人: shiuh    時間: 2009-7-25 10:35 AM


引用:
lightwing寫到:
我也有一個

我是覺得硬碟散熱不佳
長期使用硬碟會很燙......

硬碟熱是硬碟本身的問題呀
你要是怕它太熱
就讓它吹吹風吧...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7-25 01:00 PM


引用:
sctung1027寫到:
感覺還不錯,很方便..
不過配件似乎太多了....0.0

配件多才好阿
要什麼就有什麼
以前買的IOI還有三四個不同顏色的面版、三四個不同顏色的底座、硬碟鎖呢
不過您也說的對
我覺得變壓器可以做在DOCK裡
會更簡潔點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7-25 01:11 PM


引用:
lightwing寫到:
我也有一個

我是覺得硬碟散熱不佳
長期使用硬碟會很燙......

用HDTUNE看了一下
躺在機殼裡的(我旁邊有掛超大風扇側版)
大概38度
而傳輸方塊的硬碟大概多個八度(使用約六小時以上)
這款贏在方便
我覺得很適合同好檔案交流
CO完就拿給別人
長期使用的話可以考慮給他吹個電風扇
用外面夾娃娃機吊到的可愛風扇即可
高度也差不多
發表人: XDR    時間: 2009-7-25 04:53 PM

變壓器做一起不就跟硬碟相互取暖了...

話說這東東我前兩天在順發看到標價 NT.1800 (中壢交流道店)
現場就很想抓店長來吐槽,不過想想好像又跟我沒啥關係
不知標價改過來了沒,希望沒同學給黑到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7-25 05:12 PM


引用:
XDR寫到:
變壓器做一起不就跟硬碟相互取暖了...

話說這東東我前兩天在順發看到標價 NT.1800 (中壢交流道店)
現場就很想抓店長來吐槽,不過想想好像又跟我沒啥關係
不知標價改過來了沒,希望沒同學給黑到

還好啦
有看過一些日本的原裝筆電變壓器都小小的而已
我覺得是技術的問題啦
現在我拿來修復HDD壞軌
跑大概九小時有了
變壓器也溫溫的而已
這台機器最大的熱源在HDD本身
此外座是塑膠的
如果變壓器縮小塞在底座裡再加幾個洞散熱應該是OK的

這東西價格不太一定
市面上大概一千一百多
我之前買的希捷外接硬碟1T外面賣三千六百多
我網路大站(不是那種亂標價的個人網拍)買2999
所以囉

還有阿發雖然方便
可是線材部分大概都比人家貴四五十
曾經在那邊買過1394的線
還好有再跟其他家比價
沒辦法人家也是要生活的阿
不過他有些光碟倒滿便宜的
雖然品質不太穩

[平凡小任 在  2009-7-25 05:22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CADDIE    時間: 2009-7-25 05:28 PM

這個我在順發高雄建國店地下樓也有看到
我記得好像也是1XXX的樣子
還有1次可以插2台的機種
感謝大大分享使用經驗
發表人: XDR    時間: 2009-7-25 06:17 PM

阿發太誘50片也賣原價850啊
我去小店買只要650,之前就給阿發黑過一桶心中OS很久- -
不過阿發是比較稀奇有放TDK的原廠片...雖然一樣很貴就是
建議要去阿發買東西先查個價格

前兩天我是去買scanner啦,阿發標價跟PCHOME一樣...
想想懶得去別地方找就買了,不然我是不常跟阿發買東西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7-25 06:27 PM


引用:
XDR寫到:
阿發太誘50片也賣原價850啊
我去小店買只要650,之前就給阿發黑過一桶心中OS很久- -
不過阿發是比較稀奇有放TDK的原廠片...雖然一樣很貴就是
建議要去阿發買東西先查個價格

前兩天我是去買scanner啦,阿發標價跟PCHOME一樣...
想想懶得去別地方找就買了,不然我是不常跟阿發買東西

喔,太誘不要去阿發買
而且根據lightwing兄的報告
太誘在走下坡了
我都是買不到兩百的片片來燒
因為我覺得硬碟才是王道
光碟片買好一點其實已經可以換買硬碟了

[平凡小任 在  2009-7-25 06:29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lightwing    時間: 2009-7-25 06:42 PM


引用:
平凡小任寫到:
用HDTUNE看了一下
躺在機殼裡的(我旁邊有掛超大風扇側版)
大概38度
而傳輸方塊的硬碟大概多個八度(使用約六小時以上)
這款贏在方便
我覺得很適合同好檔案交流
CO完就拿給別人
長期使用的話可以考慮給他吹個電風扇
用外面夾娃娃機吊到的可愛風扇即可
高度也差不多

我是有買一個小風扇吹沒錯....
長期使用真的建議拿個風扇吹....

===
另外,硬碟的可靠度是建立在Raid(Raid 0除外)上
此外如果想要用硬碟保存,要通電運轉會比較好......
發表人: XDR    時間: 2009-7-25 06:48 PM

我是封面控啦,燒的片子不統一心裡會很糾結
即使走下坡,這坑我也只能跳了吧
手邊已經有8個200片CD包裡面都塞太誘了 囧

其實我也在等硬碟跟光碟CP值的死亡交叉...
不過我是傾向收藏2.5吋,這目前還有點距離,希望是有機會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7-25 07:08 PM


引用:
lightwing寫到:
我是有買一個小風扇吹沒錯....
長期使用真的建議拿個風扇吹....

===
另外,硬碟的可靠度是建立在Raid(Raid 0除外)上
此外如果想要用硬碟保存,要通電運轉會比較好......

我之前就是玩raid0掛掉
後來就正常裝機而已
躺硬碟裡的幾乎都OK說
現在插傳輸精靈的WD160G就是raid0下的受害者
一些外接盒裡面的硬碟也好幾個月沒通電了
感覺是還OK說
或許運氣才是王道吧
以後SSD便宜再拿來當系統碟或BT碟
發表人: XDR    時間: 2009-7-25 07:34 PM

啊?可靠性喔
就塞滿後真空包起來找地方收著,當光碟片用啊
保存期限肯定是比光碟片高的,一般好點的片子平均保存5年
錸德那些就別提了吧,目前6個月爆炸的紀錄保持人阿XD
硬碟只要不過電不摔到,放個20年應該沒問題
就怕20年後SATA頭整個絕種買不到介面
不過就是現在MO、TAPE那些也沒絕種,應該不用擔心吧

[XDR 在  2009-7-25 07:35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7-25 07:38 PM


引用:
XDR寫到:
啊?可靠性喔
就塞滿後真空包起來找地方收著,當光碟片用啊
保存期限肯定是比光碟片高的,一般好點的片子平均保存5年
錸德那些就別提了吧,目前6個月爆炸的紀錄保持人阿XD
硬碟只要不過電不摔到,放個20年應該沒問題
就怕20年後SATA頭整個絕種買不到介面
不過就是現在MO、TAPE那些也沒絕種,應該不用擔心吧

[XDR 在  2009-7-25 07:35 PM 作了最後編輯]

其實我有初代錸德X系列的DVD片喔
那時候一片要45兩
上次測好像還讀的到說
我也沒什麼保存
CD桶塞一塞而已
目前用過最猛的是版面寫more藍字白底的燒錄片
燒不到一桶DVD燒錄機就葛屁了
而且燒錄片燒完就很難讀取
燒錄時每一張都沒辦法像版面顯示16X燒錄完畢
而大概只能4X寫入

[平凡小任 在  2009-7-25 07:41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fox2252    時間: 2009-7-25 07:43 PM

這東東是不錯用 滿方便的 我前陣子也買了一個來玩
發表人: lightwing    時間: 2009-7-25 08:13 PM


引用:
XDR寫到:
啊?可靠性喔
就塞滿後真空包起來找地方收著,當光碟片用啊
保存期限肯定是比光碟片高的,一般好點的片子平均保存5年
錸德那些就別提了吧,目前6個月爆炸的紀錄保持人阿XD
硬碟只要不過電不摔到,放個20年應該沒問題
就怕20年後SATA頭整個絕種買不到介面
不過就是現在MO、TAPE那些也沒絕種,應該不用擔心吧

[XDR 在  2009-7-25 07:35 PM 作了最後編輯]

PCDVD都有HDD放資料進去放到防潮箱1年就掛點的案例...
http://forum.pcdvd.com.tw/showpo ... 884&postcount=9
不用10年...

PCDVD還有出現過硬碟放在防潮箱,結果拿出來要COPY資料
結果資料消失,重新格式化後才能使用
http://forum.pcdvd.com.tw/showpo ... 096&postcount=8
朋友那邊也有類似慘狀...不過是更慘,連用都不能用

HDD真空包裝不過電不摔到可以放20年有數據或是paper嗎?
(真空包裝對HDD的意義是什麼? PCB版做好後真空包裝三個月後要用也要全部測過烘烤過才能用...超過半年很多公司就不收了)

在業界HDD要拿來保存資料是用Raid 1...

真的想用硬碟備份資料建議每個月通電並掃描全部磁區一次...比較保險

[lightwing 在  2009-7-25 08:18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XDR    時間: 2009-7-25 08:33 PM

你那個只看單篇文章的連結實在也...
要根據我是沒有啦,只就物理情況上考慮
真空包起來基本上不受潮也不過磁,摔壞馬達就沒法了
不過既然有人發生過那就是這樣吧

順道問下是不是每次我來這都要吵- -,若是我還是別出現了
發表人: lightwing    時間: 2009-7-25 09:24 PM


引用:
XDR寫到:
你那個只看單篇文章的連結實在也...
要根據我是沒有啦,只就物理情況上考慮
真空包起來基本上不受潮也不過磁,摔壞馬達就沒法了
不過既然有人發生過那就是這樣吧

順道問下是不是每次我來這都要吵- -,若是我還是別出現了

沒有啊~~若能提供證據或是新的說法來讓大家更新知識就很好

以前我在PCB廠做過
對於PCB的保存算是小有研究(因為工作關係,是做可靠度相關的)
硬碟外面一定有一塊PCB

而現在PCB的保存就算是"真空包裝"加上保存在控制溼度的環境下
(如果你拿航太規格或是軍規的PCB來說又不一樣就是了)
放三個月以後,整批拿出來做可靠度試驗
是不如做好沒多久的....不良率會提升一定程度
要出貨的話一定要全部烘烤...

而如果倉管沒做好FIFO之類的管理,PCB板庫存超過半年,
沒空的話是直接報廢,有空的話會拿出來整批去重新烘烤後再去抽測...
(通常是沒空啦,PCB這種低利潤的行業哪有空去做這些...)
而HDD的PCB毀損通常就是送資料就援公司了...
光是PCB的考量就是這麼多...

HDD碟片上的弱磁現象、超順磁效應(垂直寫入技術弱磁現象、超順磁效應會小很多)
或是馬達在長期停止運轉後重新運轉的問題(Google工程師的HDD故障原因的paper裡面有提到這個)...
這些都是影響HDD保存性的原因....
(這些都是物理層面而已)

==
對Google工程師的paper有興趣的我有上傳
http://www.badongo.com/file/16180042

裡面提到實務上掛點的原因有四大項
碰撞、環境因素、新HDD狂操和HDD馬達掛點
碰撞和環境因素就不說

新HDD狂操 :
新HDD買來就狂操,三個月爆掉的高達10%、少使用有4%、普通狀態下使用用不到2%(這邊指的是年掛點機率)
(少使用反而比普通狀態下使用容易掛點)

HDD馬達掛點:
簡單來說就是斷電後再啟動時,HDD馬達掛點

最重要的是有提到在實務上,硬碟是因為長期讀寫壽終正寢的, 沒有其他原因多...
(這篇paper沒有提到放著不用可以放多久就是了)

[lightwing 在  2009-7-25 09:30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大和吉良    時間: 2009-7-25 09:53 PM

我也有買一個 拿來做硬碟分割 裝機用的!
是蠻方便的 E-sata 但是總覺得怪怪的!
可能是在剛啟動的時候會有當機的感覺!
總覺得如果長時間使用的話!
要注意蠻多事情的!
家有小惡魔會出現!

總而言之裸露在外只能一時之便!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7-25 10:06 PM

關於硬碟
我從有印象以來大概掛過2顆
一次是老姐自己給賣電腦換的80g 日立IDE硬碟
一次是上次我自己玩raid0掛點的wd160G硬碟
老姐那顆可能是散熱沒做好
我自己那顆除了散熱沒做好(想省電側版風扇沒上電)北橋晶片也沒掛風扇幫助散熱
所以我猜玩raid一定要注意相關晶片散熱
還有硬碟最好也有散熱
當然這種裸露在外的CO完就可以收了
不過我是用退役下來的硬碟
現在在作壓力測試
累積快12小時了...XD

[平凡小任 在  2009-7-25 10:08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henrymsn    時間: 2009-7-25 10:48 PM

如果上面做個usb頭,就可以插上可愛的usb小風扇,讓硬碟吹涼風。
發表人: ashrey24    時間: 2009-7-26 09:00 AM

這個我去年也有買一個服役到現在
之後朋友也有陸陸續續的跟我一同買相同的東西
現在也有USB Hub的硬碟外接盒
一整個相當便利
現在的用途都是拿來做資料備分跟同步在用
發表人: ags    時間: 2009-7-26 12:43 PM

話說防潮箱只是掛的比較慢,並不是不會掛,因為在裡面造成pcb板隔屁的因素還是在,只是比較少而已。過個5年最好是直接買新的搬新家比較保險

還有,塑膠防潮箱裡的靜電是很強的,直接把裸機丟進去跟送死一樣,記得把原包裝裡的除靜電包一起包起來。

當然你也可以買鋁合金的就可以防止靜電問題,不過價格就不太親近了。

[ags 在  2009-7-26 12:47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XDR    時間: 2009-7-26 01:33 PM

友善回覆一下- -
PCB壞掉不用送救援公司
買顆同型號的自己換過就好,資料複製完就把板子換回去
我有兩顆壞掉就是自己換的,基本上PCB板上只有兩處金屬接觸點
就跟插卡匣一樣,對準貼上去鎖好螺絲就是,沒啥技術也可輕鬆做
基本上硬碟過電,馬達有轉無怪聲,可BIOS抓不到,這時換板子就行了
別傻傻送去給人黑了

只有在轉軸或讀寫頭壞掉才必須送救援,磁碟室必須保持無塵,不能自己隨便拆

不過PCB很容易壞掉倒是真的,這就不太清楚原因
早年我用的16MB硬碟,是有人跟我說手只要一去碰到電路板就毀了
要我裝的時候特別小心,後來較新硬碟說是無所謂,靜電是個原因吧
基本上防潮箱是要插電的,我是不想把硬碟放進去實驗
且也有可能造成磁性干擾

只單就磁盤保存性來說,只要不過電馬達就不會耗損
至於所謂自然消磁,真的就是物理層面,就好像在問磁鐵放多久會不黏
這我是真的不清楚能撐多久
發表人: smartcard    時間: 2009-7-26 07:37 PM

這款我也有買,我大概用了半年,
最近不住家裡大概有一兩個月沒用到該產品
剛好要用的時候發現那個大大的電源按鈕不是很有用...

本來要送修的,用力搖搖後就好了...
東西是很好用沒錯,可是組裝品質似乎是有待加強...

希望我的不要在給我搞問題...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7-26 07:58 PM


引用:
smartcard寫到:
這款我也有買,我大概用了半年,
最近不住家裡大概有一兩個月沒用到該產品
剛好要用的時候發現那個大大的電源按鈕不是很有用...

本來要送修的,用力搖搖後就好了...
東西是很好用沒錯,可是組裝品質似乎是有待加強...

希望我的不要在給我搞問題...

是喔
謝謝你的心得分享
我會注意的
後來我發現買硬碟配這個更便宜
這個dock變六七百塊而已
不過我已經先衝了
發表人: lightwing    時間: 2009-7-26 09:02 PM

HDD PCB壞掉要找同批使用同韌體的的才能用啦
不是同型號就好

之前朋友手賤在焊MB電容時不小心弄到HDD的PCB
後來買同型號的換PCB也沒用
最後是找我拿一年前一起買的HDD,換PCB把COPY資料出來....

如果年代久一些同韌體的HDD就很難找到同韌體的HDD拿PCB出來換了
通常就是送資料就援公司比較快....
之前幫所上教授找一顆三年多前的HDD PCB,在各拍賣或是二手市場都找不到同韌體的,
最後還是花大錢給資料就援公司...
發表人: aurex    時間: 2009-8-5 02:27 PM

我幾個月前有趁特價也買了一個,還送一個USB HUB,忘了多少錢了,好像不到1000元
結果買來後,都買外接式USB的硬碟,到現在還丟在旁邊還沒有用。
發表人: smartcard    時間: 2009-8-10 09:38 PM


引用:
smartcard寫到:
這款我也有買,我大概用了半年,
最近不住家裡大概有一兩個月沒用到該產品
剛好要用的時候發現那個大大的電源按鈕不是很有用...

本來要送修的,用力搖搖後就好了...
東西是很好用沒錯,可是組裝品質似乎是有待加強...

希望我的不要在給我搞問題...



補充一下,這個問題最近已經到難以忍受的程度
打電話去該公司詢問維修,對方表示可以寄回修理
東西包包寄回去,兩三天就用快遞送回一整個新的
實在是非常好的處理方式提供對此產品有興趣的一點點小資訊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11-27 04:05 PM

最新更新
最近使用有遇到一個問題
硬碟都有穩固插上
可是通常移動檔案到一半硬碟會出現卡卡聲
可我硬碟都是新買不到一個月的產品
推測可能是外接座電力續航不夠或接點異常
目前是把硬碟拔除用吹球把外接座硬碟接點清乾淨
然後重新使用
目前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仍在持續觀察
以上提供各位先進參考

[平凡小任 在  2009-11-29 01:03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Ailio    時間: 2009-11-27 04:26 PM

原來大家都有小問題阿

我也碰到了 本來都用E-sata連結

但是前陣子發現 有時候 抓到了 但是用沒幾分鐘 斷掉 然後又重新抓到

實驗好幾次 只要關電重開 有80%都會斷一次 之後才會完全正常.....

後來演變到 常常抓不到 然後抓的過程 電腦會呈現凍結的狀態..

現在改走USB 一切正常....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11-27 04:40 PM


引用:
Ailio寫到:
原來大家都有小問題阿

我也碰到了 本來都用E-sata連結

但是前陣子發現 有時候 抓到了 但是用沒幾分鐘 斷掉 然後又重新抓到

實驗好幾次 只要關電重開 有80%都會斷一次 之後才會完全正常.....

後來演變到 常常抓不到 然後抓的過程 電腦會呈現凍結的狀態..

現在改走USB 一切正常....

我剛剛灌惡靈勢力2也是
灌到一半硬碟消失
可是要我用USB那我這買來就沒用了
我猜可能是變壓器有問題
我買過那麼多USB的產品
很多問題都出在這裡
不過目前產品仍在使用也沒備品所以沒辦法送修一探究竟

再更新
我習慣映像檔和灌的路徑放一起
剛剛惡靈勢力2灌不起來
索性就把檔案搬到別地方然後從遠端灌回來就可以了
估計是硬碟沒辦法承受瞬時間大量的讀取和寫入
而且都在同一顆硬碟更操
然後電力可能不足
以上是假設
不過從遠端灌就OK了
等等看看能不能玩

[平凡小任 在  2009-11-27 04:45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badcat    時間: 2009-11-27 06:06 PM

凡達克 傳輸方塊 NST-100SU 壞喵 的 測試心得:

1. 散熱請拿一個小風扇直吹。(長期散熱很重要的!)
2. 電源開關 在前面,比 大衛肯尼 CyberSLIM S1-ES 的 後置電源 方便開關。
3. 也可用於 WD 2TB 的硬碟。(壞喵 實證,雖然包裝上沒寫,記得買外盒有寫支援 SATA II 3Gbps 的。)
4. 推薦使用 eSATA,傳輸效率高,至於「eSATA 熱拔插」問題請看下文。
5. HD Tune 測得 SATA II Mode。至於速度有沒有到 SATA II 3Gbps,用傳統硬碟是測出不來的。(很抱歉,壞喵 沒那麼有錢!有好心人願意送 貓 SSD 嗎?笑!)
  「傳輸品質」可看「HD Tune\健康狀態\UDMA 模式CRC資料傳輸錯誤率」是否會「一直飆高」?若會請檢查 eSATA 排線接點,或換條較好較短的 eSATA 排線。

6. HotSwap! 極好用,壞喵 沒裝 AHCI 或 RAID Driver,光用 Native IDE 狀態,就照樣正常安全的缷除裝置,這樣就不需要為了「熱拔插 eSATA」而必須安裝 AHCI 或 RAID Driver 了!極推薦。
  ※ 儘量 OS 開完機後,再開外接盒才不會被 OS 鎖定;若外接盒硬碟在開機就被 BIOS 抓到,那在系統中會被 OS 鎖定,先可用 Unlocker 解除鎖定後,再用 HotSwap! 安全的移除,(請注意不要解鎖到「系統碟」不然麻煩就大了!)

7. 抽取盒 接點 的 磨耗,壞喵 的做法依序是:
   (1). 儘量用電源開關來控制是否使用硬碟,(若覺的外接盒內建的電源開關易壞或擔心「變壓器」空轉,可用「多孔多開延長線」來操控。)
   (2). 再來是拔插外接盒本身的 eSATA 及電源接頭。
   (3). 最後沒事最好不要一直拔插 硬碟,不是需要時再拔插,不然就是一直裝著不拔出來。(儘量減少減少硬碟接頭的拔插就對了!)
  ※ 外接盒才 NT$899,硬碟可不只這個錢,寧可損耗外接盒接頭,也不要讓「硬碟接頭」損耗後無法讀出資料。(只能怪當初 SATA 制定時。對接頭磨耗和牢固性考慮不週到,這番題外話就跳過。)

8. 可惜沒有像 大衛肯尼 的機體內加有「壓鐵」穩定重心,不然就更好了。
9. 外接盒上蓋 2.5 吋會有空窗容易沾灰塵,一般隨手拿塊布「罩頭」即可。目前 壞喵 是採「原包裝塑膠袋」套上。(這樣一定合啦!原廠塑膠袋別亂拆丟掉唷。)
  ※ 其實廠商只要在 2.5 吋那邊再仿照原 3.5 吋擋板,再用個 2.5 擋板做成一個開闔的門即可。就像中國大宅門一樣,只不過是一大 (3.5吋) 一小 (2.5吋) 的門對開。(就是將那 2.5 吋的「空窗」再加做一 2.5 擋板「對開」即可,不就密封了?也不影響 2.5/3.5 硬碟拔插。)

10. 至於變壓器的問題,壞喵 用 Google 搜尋,目前是 大衛肯尼 有燒掉硬碟的討論。(可信度不知?)
   凡達克 傳輸方塊 NST-100SU 的變壓器採「12V 和 5V 分離送電」(只是這種變壓器壞掉了就比較難買),照「原理」來說會比 大衛肯尼 的「單一電壓」 (24V?) 送電到機板後「再分壓」來的穩定和安全。至於 實務上就看各位的實證了!(如果 壞喵 也受災了,會在此向各位報告!笑!)

11. 壞喵 剪一點厚「熱縮套膜」貼在外接盒和硬碟接觸的地方做「緩衡」,這樣震動的危險會小一點。(Maybe 也許吧?)
12. 硬碟收納時記得把原廠的「防靜電袋」/「泡泡袋」留著備用比較保險。lightwing 每個月通電的確也是需要,太常開機或太久沒開都會壞掉,不然就買兩台硬碟重覆異地備援最保險。(沒錢?那就拿兩顆「舊硬碟」做備份吧!笑!)
  ※ 傳統硬碟的殺手:震動、散熱、電源、灰塵(靜電)


Google 的結果,最後 壞喵 選了凡達克 傳輸方塊 NST-100SU,目前使用尚且正常。(之後有狀況再來向大家報告。)


先想到這裡,剩下的有問題再來討論吧!

P.S. 平凡小任 應該是 eSATA 的傳輸率吧?(小任 可以註明一下?)

[badcat 在  2009-11-27 09:30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11-27 06:44 PM


我只用他的ESATA
沒ESATA的話我根本不可能買
因為我USB的外接盒很多
至於測試前面應該有提到USB方面測試各大網站都有所以我只測ESATA的
目前大概就我遇到的那些問題
1. 硬碟有時候抓到但執行一陣子會消失
2. 從主機搬檔到外接座一段時間硬碟會出現卡卡聲,感覺此時電力不夠
此外我ESATA接駁是用IOI的卡而不是凡達克內附的後檔板
照道理應該會比凡達克的還要好才是
我本來是用凡達克後檔板偶爾會抓不到硬碟
後來改IOI PCIE ESATA擴充卡就有比較改善

至於您說盡量不抽拔硬碟我沒辦法同意
這樣設計的外接座本來就是在方便抽拔用的
如果你都不抽拔那乾脆買硬碟擴充盒或者外接盒就好了
以上是個人淺見
其實我現在手邊獨立的1TB硬碟大概有5顆
都是靠這台外接座在搬檔和分類檔案
實在不可能為了五顆硬碟去買五個外接座
而我主機內也橫躺三顆硬碟塞滿聯力的硬碟槽了
根本沒辦法再容納其他不插拔的硬碟

[平凡小任 在  2009-11-27 06:50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badcat    時間: 2009-11-27 09:05 PM

壞喵 說的是「儘量」啦!抽取盒「不能」抽取,當然就失去它的義意。(壞喵 同意你的說法。)

壞喵 的主旨是:「要注意 SATA 接頭「有限」的拔插次數,不要讓『硬碟的 SATA 接頭磨耗到不能讀寫資料』,在此前提下,「儘量」不要「任意」拔插「硬碟上的 SATA 接頭。

如果 SATA 接頭夠耐用,當然可以「盡量」磨耗啊 (像 IDE 硬碟接頭一樣),可惜 SATA I 最初的設定壽命是 SATA 接頭拔插「50 次」之後,讀寫的穩定性會變差。(意即當初認定 SATA 「內建」接頭不會大量拔插,就把「磨耗強度規格」降低。)

之後 SATA 制定規格廠商發現 50 次實在不夠用,到 eSATA 之後,又把拔插強度規格再往上提升。(這是「事後補救」吧?)
SATA 接頭規格已確立的情況下,頂多只能再要求廠商多鍍個幾層膜而已。(用超厚純金?那也只能增強一些磨耗而已。)
(接頭實體規格已經先天已經不良了,再怎麼做頂多是再做的耐用一點而已,除非「接頭物理樣式」打掉重練?笑!)


從這種「規格書」看來,SATA 「外接盒」就等於是「快速磨耗」不怎麼強固的「SATA 內建接頭規格」。


希望下一代的「硬碟接頭規格」能設定的耐磨一點。(像 SD 記憶卡,至少「規定」能插拔「一萬次」,至於不符合規定的廠商這種例外之事,那 壞喵 就不去多談了!)
※ 其實 SATA 接頭/接線 壞喵 覺的還有很多「使用上」的不便 (屬個貓意見),因跟本題無關,故跳過吧?(跳過!跳過!統統跳過!)


所以小任兄要多拔插也是可以啦!壞喵 只是提醒 SATA 內建接頭的拔插壽命比較短而已,(這就是「要注意而不用恐慌」嗎?)

[badcat 在  2009-11-27 10:04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cys070    時間: 2009-11-27 09:40 PM

確實
hd上的sata接頭很脆弱
不像ide是金屬針腳可以隨你用力插拔和耐用

以本篇講的外接方式若常換hd來講
hd上的sata接頭插拔次數過多
可能會接觸不良或不小心拔斷(這個是慘痛經驗)....

[cys070 在  2009-11-27 09:47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11-27 10:40 PM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插拔多少次
不過我總覺得應該是變壓器的問題
雖然規格書是寫50次
可是我想我可能超過吧
因為我5TB也常常在用
這個插完換那個插
觀察SATA接頭處也是跟新的一樣
再觀察看看囉
反正不要用到"人損"
硬碟可以修
凡達克也可以撐一年
不過最好硬碟不要壞
如果接頭壞的話要救資料也不可能了
而且如果真的只能插拔50次
我一定廣替大眾宣傳
http://forum.palmislife.com/archiver/tid-49523.html
上面連結最底下說若是cable可承接50次插拔
若是檔版可承接500次插拔
凡達克這種我不認為是cable
因為cable的話是藏在電腦機殼內的那種才叫cable
不過凡達克能撐幾次我也不知道
也許我會開始做實驗吧
我又找到一篇
請看
http://we.pcinlife.com/thread-842739-1-1.html
它講的是線材而不是硬碟本身的SATA接點
嚇死我了

[平凡小任 在  2009-11-27 10:48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cys070    時間: 2009-11-27 10:45 PM

我是不太信認現在的usb外接盒
掛過幾顆3.5吋hd都是因為外接.......
不是電源(省成本下結果一堆電源線有問題或不耐用)
就是過熱問題

就算要用外接也只用2.5吋得,好處是不用另外接電源
少個故障因素,hd也比較耐撞(通電中耐碰撞G力比3.5的好)

3.5吋大容量1T,640G我都是裝到電腦裡
(可以買內接抽取盒這樣插拔是傷那抽取盒外接部份非hd~這個有些耐插拔上千次)
不用就拔電源或是收到防潮箱

[cys070 在  2009-11-27 10:49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11-27 10:51 PM


引用:
cys070寫到:
我是不太信認現在的usb外接盒
掛過幾顆3.5吋hd都是因為外接.......
不是電源(省成本下結果一堆電源線有問題或不耐用)
就是過熱問題

就算要用外接也只用2.5吋得,好處是不用另外接電源
少個故障因素,hd也比較耐撞(通電中耐碰撞G力比3.5的好)

3.5吋大容量1T,640G我都是裝到電腦裡~
不用就拔電源或是收到防潮箱

[cys070 在  2009-11-27 10:46 PM 作了最後編輯]

我1TB已經六顆囉
所以不可能都躺機殼裡
機殼我當然知道最好
裡面還有風扇24HR狂吹
可是說實在一次如果真的接七八顆HD感覺也是滿浪費電的
像我現在想用就插上去
凡達克也吃2.5的HDD
不過要求也是SATA介面
至於效能
我認為3.5才是王道
單位成本買到的容量也比2.5的多非常多
500G假設2.5的要3000
3.5的2650就KO了
而且還1TB

抽取盒的話我以前都買磬成的
不過那時代只有IDE和USB而已
我覺得不好用
抽取盒你硬碟要安裝麻煩
而且要風扇版其實也沒有類似機殼前置風扇來得好用
算算凡達克還比較方便
當然大部分人會對SATA插拔有次數限制的疑慮
不過我用到現在是很OK的

[平凡小任 在  2009-11-29 01:09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cys070    時間: 2009-11-27 10:57 PM

我是希望hd不要掛才用那種內接抽取盒
差拔次數來講~那些內接抽取盒都有保證能多少次

這年頭做usb外接盒的廠商都東省西省,電源出問題是有可能
我買過那種外接線的usb
連用24小時以上~電源線就燒掉

無良的廠商用的便宜電源線AC轉DC出問題
還可能交流通電
這種超傷HD

[cys070 在  2009-11-27 11:00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badcat    時間: 2009-11-27 10:59 PM


引用:
平凡小任寫到:
(前略...)
雖然規格書是寫50次
(...中略...)
而且如果真的只能插拔50次
我一定廣替大眾宣傳
http://forum.palmislife.com/archiver/tid-49523.html
上面連結最底下說若是cable可承接50次插拔
若是檔版可承接500次插拔
(後略...)
[平凡小任 在  2009-11-27 10:48 PM 作了最後編輯]

50 次是指「50 次內傳輸品質不變」。(不是光指傳輸「失敗」,那已經很嚴重了!)
壞喵 前面的文章寫了:

引用:
badcat寫到:
(...前略)
5. HD Tune 測得 SATA II Mode。至於速度有沒有到 SATA II 3Gbps,用傳統硬碟是測出不來的。(很抱歉,壞喵 沒那麼有錢!有好心人願意送 貓 SSD 嗎?笑!)
  「傳輸品質」可看「HD Tune\健康狀態\UDMA 模式CRC資料傳輸錯誤率」是否會「一直飆高」?若會請檢查 eSATA 排線接點,或換條較好較短的 eSATA 排線。
[badcat 在  2009-11-27 09:30 PM 作了最後編輯]

如果「傳輸的品質下降」(CRC資料傳輸錯誤無故飆高),其它的因素你也排除了(除了硬碟,能換的都換了),那就很有可能「硬碟接頭爛掉了!」笑!(這是原因之一,請「徹底」排除其它因素後再來考慮該可能。)
(這台硬碟接頭快不行了!趕快另做備份後挪作它用吧!哀~)

[badcat 在  2009-11-27 11:05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11-27 11:11 PM


引用:
badcat寫到:
50 次是指「50 次內傳輸品質不變」。(不是光指傳輸「失敗」,那已經很嚴重了!)
壞喵 前面的文章寫了:
[quote]badcat寫到:
(...前略)
5. HD Tune 測得 SATA II Mode。至於速度有沒有到 SATA II 3Gbps,用傳統硬碟是測出不來的。(很抱歉,壞喵 沒那麼有錢!有好心人願意送 貓 SSD 嗎?笑!)
  「傳輸品質」可看「HD Tune\健康狀態\UDMA 模式CRC資料傳輸錯誤率」是否會「一直飆高」?若會請檢查 eSATA 排線接點,或換條較好較短的 eSATA 排線。
[badcat 在  2009-11-27 09:30 PM 作了最後編輯]

其實我自己玩電腦那麼多年
硬碟後面接點掛掉→沒遇過
以前IDE光碟機倒遇過
我那時候排線硬插結果針腳斷了
那台現在還躺在我床頭前
至於SATA我覺得你只要雙手扶好
插拔時力量均衡
基本上失手的機會應該等於0
除非你是那種拔出來時力道用歪一邊的
那一種接點可能會邦掉
要不然實在很難想像
我認為插是沒問題的
有問題的在拔
像一些電器有的人拔插頭很懶都拉線拔(我以前也是)
可是我上次國小代課看教師手冊其實是要握著插頭拔才是正解

[平凡小任 在  2009-11-27 11:20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11-27 11:15 PM


引用:
cys070寫到:
我是希望hd不要掛才用那種內接抽取盒
差拔次數來講~那些內接抽取盒都有保證能多少次

這年頭做usb外接盒的廠商都東省西省,電源出問題是有可能
我買過那種外接線的usb
連用24小時以上~電源線就燒掉

無良的廠商用的便宜電源線AC轉DC出問題
還可能交流通電
這種超傷HD

[cys070 在  2009-11-27 11:00 PM 作了最後編輯]

我光以前很夯的WIKI牌外接就買了兩個
聽說後來PCDVD賣WIKI的老大不知道道哪躲避了
一堆人是呼天搶地
好像是變壓器有問題
還好我用東西那麼久還沒遇過線材燒掉的
那真的很恐怖可以告廠商
聽說我的核電廠會核爆也是沒有爆
發表人: cys070    時間: 2009-11-27 11:20 PM

WIKI那個我也有買
後期電源線有問題~到光華換多條都一樣不行

我有到pcdvd那邊反應(也寫同批號碼給他)
它老大也是沒回

[cys070 在  2009-11-27 11:22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badcat    時間: 2009-11-27 11:33 PM

對了,用「外接盒」備份「大量資料」,建議可以使用
TWed2k - 軟體區 - FreeWare分享特區 - [ED][HTTP]FastCopy v1.91 繁體中文版 - by Jonson

它可以 Copy 超長檔名 (可超過 256 字元以上,這對整台硬碟備份很重要),還它可以 Copy 後順便作「校驗」(MD5/SHA-1),這樣可以確保所有的備份資料都正常完成。(壞喵 選 不中斷 + 校驗 + log,完成後檢查 Log 記錄檔中有哪些錯誤。)

P.S. FastCopy 還可以搭配 TotalCommander 的 Plugins 運作,這樣就可以選定 檔案/目錄 後複製,操作上會比直接用 FastCopy GUI 方便。

當 Copy 幾百 GB 的資料時,FastCopy 「校驗」可以讓你確認資料正確無誤的成功複製。(很大量的資料 Copy 出現幾個 Bytes 錯誤,真的很難察覺。)

壞喵 還靠它發現 eSATA 排線品質不良,因為 FastCopy 怎麼都會「校驗」失敗,換條排線就解決了。早期的 逸盛 eSENSE SATA/IDE 轉 USB 轉接卡也是靠它發現產品本身有問題的。(也是會 FastCopy「校驗」失敗)


提供給常用 外接盒 的朋友參考。(硬碟本身不重要,資料安全才是第一。)

[badcat 在  2009-11-28 03:01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cys070    時間: 2009-11-27 11:38 PM

其實有段時間因為hd太多顆~我又懶得裝到電腦內
但又怕sata hd 接頭插拔多次會出問題.....

想出外接法是
把內接抽取盒拿出來外接用+ usb連接線
(有些廠牌有單賣內盒可多買幾個)
至於電源部份是拿淘汰的低瓦power自己改裝


只是說這樣做出來很醜又笨重

但比外面買usb外接盒穩多~插拔損耗也是抽取盒部份

[cys070 在  2009-11-27 11:39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11-27 11:38 PM

我都用移動檔案
因為基本上我每天下載的A片大概超過40G
大概每天都要移動來移動去
至於排線我遇過一接上去就沒辦法開機
就算不是開機碟也一樣
那條SATA排線還晾在我的晒衣架上
所以我認為線材是比硬碟本身接點還脆弱的
不過IDE針腳的話就要反過來
亂插硬插牌線很可能會弄斷針腳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11-27 11:43 PM


引用:
cys070寫到:
其實有段時間因為hd太多顆~我又懶得裝到電腦內
但又怕sata hd 接頭插拔多次會出問題.....

想出外接法是
把內接抽取盒拿出來外接用+ usb連接線
(有些廠牌有單賣內盒可多買幾個)
至於電源部份是拿淘汰的低瓦power自己改裝


只是說這樣做出來很醜又笨重

但比外面買usb外接盒穩多~插拔損耗也是抽取盒部份

[cys070 在  2009-11-27 11:39 PM 作了最後編輯]

反正凡達克這個如果真能弄壞硬碟接點
我應該是第一個知道
因為我每天至少要不同硬碟插拔兩到三次
而且我是五六顆交替插拔
反正有問題我一定第一個上來報導的
因為文章是我發的我有必要讓大家知道這產品的能耐到底在哪裡
我也不是賣這個維生的
所以我認為我應該會滿客觀的

[平凡小任 在  2009-11-27 11:45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平凡小任    時間: 2009-12-1 06:54 PM

更新:
今天使用外接座遇到無法大量移動檔案的問題
移動到一半感覺硬碟就不見了
本來懷疑是硬碟的問題
後來採主機內接又OK了
再次懷疑是否是外接座供電不良所造成




歡迎光臨 TWed2k (http://twed2k.org/)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