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主題: [討論] 有人用過雲端主機(Cloud Server)或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嗎? [打印本頁]

發表人: Vic    時間: 2011-3-14 12:33 PM     主題: 有人用過雲端主機(Cloud Server)或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嗎?

熊小最近在找hosting的服務...看到有些提供「雲伺服器」or 「雲端主機」服務...相對專用主機(dedicated server)...他的價格比較便宜...看上去也有一定擴充性...

不過沒試過...不知道效果如何...驢友有經驗分享嗎?
發表人: brodigit    時間: 2011-3-14 07:06 PM

目前所謂的雲端主機,大部分是架構在虛擬化架構上,底層是Hyper-V或VM,
主機的擴充性當然會比固定的主機來的有彈性。
但主機的網路頻寬或IO頻寬就比較難以保障,主要是這部份牽涉到管理軟體的費用。

我個人沒用過,但我某個客戶今年會提供這種服務。
發表人: dayi    時間: 2011-3-14 07:51 PM

公司是有幾台這種主機
基本上對end user沒什麼感覺
MIS可以少管幾台實體主機
缺點是如果硬體有問題...是好幾個VM一起死 XD
發表人: lesliekao    時間: 2011-3-14 09:01 PM

其他ISP我不是很清楚,不過種花電信有雲端主機服務(hiCloud),基本上它會保障你的可用度,好處是你不用自己建置虛擬環境,省下軟硬體以及維護的費用,而是轉到電路費上面,而且不穩定或是很慢,還可以打電話K他們,如果是自己建的,就沒人可以K了,有需要可以PM,我是相關服務廠商,呵呵
發表人: Vic    時間: 2011-3-14 09:29 PM

謝謝各位的分享~

沒想到Cloud Server只是vm那些virtualization的產品?

那如果是這樣的話...cloud server不可能很容易擴充...畢竟host domain也有硬體限制。 熊小之前架過xen的虛擬主機 (1 dom0 -> 2 linux guest + 1 win2003 guest)...沒想到那就是cloud server?

那如果類似google...可能一開始的時候...需求不是很高....普通的主機也可以應付...但需求越來越多時...如何可以比較容易地升級而應該加大的需求?如果還是以N-tier的方式增加應該不會很方便吧。

熊小想像中的cloud server是有1000台主機(也許只是pc)....8000 CPU....40G Ram...50TB HDD....用家可以按需求而定制...再按需求的改變而加大或減少。
發表人: XDR    時間: 2011-3-14 09:59 PM

微軟最近不是在beta他們的Azure?
雖然沒有公布的很詳細...
速度也是問題
跟微軟扯上關係的網路一直都很慢...
發表人: Vic    時間: 2011-3-14 10:37 PM

我在想我找的應該是cluster的server cloud...跟hosting公司的那些“cloud server”並不是同一類東西....

目前看來只有amazon的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比較接近....再研究一下~

歡迎驢友經驗分享~
發表人: qoowater    時間: 2011-3-14 10:38 PM

目前使用 Amazon EC2 http://aws.amazon.com/ec2/
每個instance可以自訂 需要的硬體平台 cpu  mem hd (目前只有三種等級可以選)  
然後自己選擇要安裝的os ubuntu fedora windows server ....

scale的問題還是需要自己應付
多開幾個instance 自己處理分散運算的架構
目前使用的是東京 server速度算快
發表人: Vic    時間: 2011-3-14 11:14 PM

請問qoowater兄~ 那自訂後的instance可以更改cpu ram hdd嗎?更改後可以很快(or立即)生效嗎?

還有就是效果如何? 跟一台相同配置的獨立主機比...會很接近嗎?

不好意思一次問了這麼多問題
發表人: meyoungkuo    時間: 2011-3-15 02:06 AM

像這樣的服務費用都在那個區間呢??@@ 好奇問一下
發表人: Vic    時間: 2011-3-16 01:35 AM

原來EC2也是用xen...看來他dom0應該是一個很大的server farm/cloud...


引用:

EC2 uses Xen virtualization. Each virtual machine, called an "instance", functions as a virtual private server. Amazon.com sizes instances based on "Elastic Compute Units". The system offers the following instance types:

Micro Instance
633 MB memory
(up to) 2 EC2 Compute Units (1 virtual core with 2 EC2 Compute Units, for short periodic bursts)
32 or 64-bit platform

Small Instance – default
1.7 GB memory
1 EC2 Compute Unit (1 virtual core with 1 EC2 Compute Unit)
160 GB instance storage (150 GB plus 10 GB root partition)
32-bit platform
I/O Performance: Moderate
API name: m1.small

Large Instance
7.5 GB memory
4 EC2 Compute Units (2 virtual cores with 2 EC2 Compute Units each)
850 GB instance storage (2×420 GB plus 10 GB root partition)
64-bit platform
I/O Performance: High
API name: m1.large

Extra Large Instance
15 GB memory
8 EC2 Compute Units (4 virtual cores with 2 EC2 Compute Units each)
1,690 GB instance storage (4×420 GB plus 10 GB root partition)
64-bit platform
I/O Performance: High
API name: m1.xlarge

[edit]High-Memory Instances
Instances of this family offer large memory sizes for high throughput applications, including database and memory caching applications.
High-Memory Extra Large Instance
17.1 GB of memory
6.5 EC2 Compute Units (2 virtual cores with 3.25 EC2 Compute Units each)
420 GB of instance storage
64-bit platform
I/O Performance: Moderate
API name: m2.xlarge

High-Memory Double Extra Large Instance
34.2 GB of memory
13 EC2 Compute Units (4 virtual cores with 3.25 EC2 Compute Units each)
850 GB of instance storage
64-bit platform
I/O Performance: High
API name: m2.2xlarge

High-Memory Quadruple Extra Large Instance
68.4 GB of memory
26 EC2 Compute Units (8 virtual cores with 3.25 EC2 Compute Units each)
1690 GB of instance storage
64-bit platform
I/O Performance: High
API name: m2.4xlarge

[edit]High-CPU Instances
Instances of this family have proportionally more CPU resources than memory (RAM) and are well suited for compute-intensive applications.
High-CPU Extra Large Instance
7 GB of memory
20 EC2 Compute Units (8 virtual cores with 2.5 EC2 Compute Units each)
1690 GB of instance storage
64-bit platform
I/O Performance: High
API name: c1.xlarge

[edit]Cluster Compute Instances
Cluster Compute Quadruple Extra Large Instance
18 GB of memory
33.5 EC2 Compute Units (2 x Intel Xeon X5570, quad-core “Nehalem” architecture)
1690 GB of instance storage
64-bit platform
I/O Performance: Very High (10 Gigabit Ethernet)
API name: cc1.4xlarge


至於費用多少...1決定於選用計劃...也就是上面那一種Instance 2.實際用量 3.附加服務

估計費用網頁

http://calculator.s3.amazonaws.com/calc5.html
發表人: baibai    時間: 2011-3-27 11:41 PM

小弟的一點看法...所謂"雲端"指的是使用者不需要碰、也不需要曉得這個「服務」的背後,是如何架構與設定,只要閉著眼睛用就好,就像"雲"一樣,曉得它在,但摸不著也碰不到(也不需要)。
比如google apps,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amazon的花費項目,粗略來說有3個:
1. vm的等級,就前面qoo兄說的,與熊小大po的instance等級。
2. 網路流量,基本amazon對外宣稱:頻寬無限大,所以如果是流量超大的服務,這項費用也會隨之暴增。
3. 另一個是storage,如:S3、EBS...靠的是容量與流量計費,若是IO大的服務,也要考量這裡的支出。
當然amazon還有好多產品與服務,到官網去點一下「Products & Services」就可以看到...一般基本使用的話,最先遇到的會是上述3個。

上amazon有好有壞,主要還是以「需求為何」做決定。
一點小小經驗分享,歡迎大夥一同討論~
發表人: Vic    時間: 2011-3-29 01:34 AM

謝謝baibai經驗分享~

我想決定是否選用Amazon EC2...最困難的部份在於預計用量(也就是費用)…怕萬一真的流量很大~ 費用也大大增加。還有S3等服務也是…

這真的是「需求為主」

對了~ 有人用過Rackspace嗎?他說自己的服務支援比amazon好~ 真的嗎?
發表人: baibai    時間: 2011-4-4 03:01 AM

sorry~現在才回...
先前公司同事也有survey這家,因為上頭說這家"號稱"比amazon好、比amazon便宜、比amazon blah blah blah...
只能說樹大招風,amazon是目前做cloud infra(vm)算最出名的,大家當然把他當"比較目標",跟ipad一樣,也是一堆tablet跟它比,但實際比較後發現,還是一分錢一分貨,沒人會做虧本生意,若要取得俗又大碗的service,只能靠自己的專業度,把contract跟廠商談到很detail,免得被鑽漏洞。

廢話這麼多,還是要來個精華...我同事比完後,簡單結論就是:
ama所列的項目很細,當然若真的超專業,一定還能談到更精細的contract內容,不過,ama也滿硬的,畢竟他也要保護自己...
rack就最這麼細啦~看似寬鬆且彈性大,但對雙方的保障都留下"很大"的談判空間,一樣,也能細談,但不外乎就是加$$...

兩相比較...一樣,還是要"看需求"~
發表人: Kcars    時間: 2011-4-4 04:15 PM

印象Amazon EC2不是可以免費一年試用嗎?或許可以考慮先玩看看


引用:
dayi寫到:
公司是有幾台這種主機
基本上對end user沒什麼感覺
MIS可以少管幾台實體主機
缺點是如果硬體有問題...是好幾個VM一起死 XD


印象中VM會是放在獨立的storage上,然後有一台實體主機用網路方式存取他。

當原本的實體主機有問題的時候就可以換另外的主機上運作(存取)。


如果有錯誤請糾正,最近正在研究這些東西。
發表人: Vic    時間: 2011-4-4 06:16 PM

以我知道, Rackspace在亞洲並沒有data center,Amazon則於新加坡與東京有分部…

雲端計算,雲端主機都是比較新的東西~ 希望大家多多分享經驗~
發表人: ROACH    時間: 2011-4-4 09:29 PM

雲端計算喔..

我只知道我在Twed2k貼上某女照片後
過幾天就可以知道名字、三圍、拍過的A片片名跟合作過的男優..


這算雲端計算的應用嗎
發表人: Vic    時間: 2011-4-5 02:28 PM

ROACH大~ 這算是經驗分享嗎?

題外話:

Amazon剛推出一個叫雲端影音儲存的服務…這其實不就是dropbox嗎?gmail一推出時…也被人當成「雲端」硬碟來用…

網路零售巨擘亞馬遜公司(Amazon)29日宣布推出雲端影音儲存服務,讓使用者透過智慧手機等數位裝置來存取影音。這讓亞馬遜領先Google與蘋果公司一步,在雲端儲存市場拔得頭籌。

這套影音儲存服務包括兩個部分:「Amazon Cloud Drive」讓使用者上傳影音、照片等檔案至亞馬遜伺服器,並把檔案儲存在雲端資料庫,以便用網頁瀏覽器存取;「Amazon Cloud Player」則讓使用者播放已經上傳至雲端的影音檔案,可透過搭載Google Android、微軟Windows與蘋果作業系統的智慧手機和其他裝置播出。

亞馬遜說,Amazon Cloud服務初期將提供使用者5GB的免費儲存空間,未來只要透過亞馬遜網站購買音樂專輯的MP3檔,就可以升級至20G。

亞馬遜有意與蘋果與Google搶食雲端儲存服務的市場大餅;蘋果和Google據信也正著手開發類似的雲端儲存服務。雲端儲存能讓使用者在業者的伺服器上建構一個線上影音資料庫,類似電腦硬碟的檔案夾,再讓使用者透過各種裝置線上存取影音。

亞馬遜曾表示,這項新服務也能讓使用者上傳自製影片。亞馬遜已開放透過數位下載服務來購買音樂與電影的服務。目前尚不清楚亞馬遜將如何控管,來分辨自製影片與從DVD非法拷貝的影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242799.shtml

發表人: Designer    時間: 2011-4-5 10:21 PM

溫馨提示: vic 大..站內有些OOXX東西..放在USA恐怕不太恰當~DMCA 會有問題...
發表人: Vic    時間: 2011-4-5 10:43 PM

謝謝設計師的溫馨提示…

那肯定不是用來給TWed2k放東西的…先不說是否合規定…光是按流量(更重要的是流量完全不能預計)來付款我就付不起…

我只是一名窮苦熊而已…

越來越能感受「按量收費」是一個無底深淵…
發表人: Vic    時間: 2011-4-8 09:22 PM

以下是來自baibai的pm,已得他同意才po出來的。

我pm的主題是Rackspace vs Amazon


引用:
那請問就技術層面上來說,2位分別不大是吧?我覺得需求是最難估計…但這正正是最重要的…請問你們有什麼方法可以將估計做得更準確一點?


baibai兄的回覆


引用:
就我"個人"的觀點,這兩家分別在於:
amazon - 很大、很硬,所以該防的他們都防到了,別想從他們身上多撈到好處,除非我們是超超超專業,或是有內線...
rack - 以低價搶攻市佔率,我們若很懂,有機會跟他們弄到一些官網上沒列出且又好康的,比如費用折抵、服務升級...等,但前提是我們要很懂。
但...我們都不是這個領域的超人,所以,我會建議走ama,他們貴(跟其它家比)、硬(條文一大串,規定嚴格)且大,正因為如此,我們沒想到的他們都想到了,大致上跟著他們,也不會出太大的亂子。

前面有位網友Kcars有提到,ama提供一年免費試用,可以考慮,不過有限制,要study一下,若做為評估使用,應已足夠。

至於最關鍵的:如何"評估需求"?
只能說這是大哉問...
因為它沒有一定的答案與方法,小弟簡略地將它分部份考量:
1. 服務類型 - 詳細且嚴格地定義,這個service它所扮演的角色後,才能評估虛擬化是否適合它,虛擬化畢竟不是"實體機",所有的resource都是與其它vm共享,所以廠商才會為每個instance分級收費,若它吃得重,當然費用也花得兇。
2. 網路流量 - 每家雲端一定也必定會收費的項目,所以這部份也關係到支出的經費。

兩個不太適合虛擬化的service粗略地列表,所以還是特例是適合將它虛擬化)
database
file server

以上為個人小小經驗,建議可以丟回討論串,論壇上一定有神人潛水,若有幸得著他們的指點,就當場增加一甲子的功力啦~!

發表人: Kcars    時間: 2011-4-9 10:36 AM

評估的話,由於沒有實際跑服務過,所以可能想的不夠多:

if(買實體設備費用+預計維修保養費用+網路費*預估年數>AWS價格)
{
   //用AWS
}
else
{
   //不用AWS
}


引用:
ROACH寫到:
雲端計算喔..

我只知道我在Twed2k貼上某女照片後
過幾天就可以知道名字、三圍、拍過的A片片名跟合作過的男優..

這算雲端計算的應用嗎


我覺得雲端技術這說法要站在廠商、管理那邊的人談:

大概意思就是把實體機器量化,然後可以很精確(自動)的分配給要用的使用者,使用的時候會記錄使用者狀況(CPU、記憶體使用狀況),出問題的時候系統會自動處理。

從一開始填寫需要的CPU、RAM、OS建立好電腦,再來就是選擇需要的軟體,之後要升級也只需要填寫表單後就自然的處理完畢。

不用擔心停電等硬體故障問題,系統發生問題的時候會將"機器"移動到正常的機器(實體)上運作。

升級軟體也不用擔心,有 快照 這功能可以運用

以上就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好處。

單純站在使用者來看,壞處大概是:

使用者行為都會被記錄下來
由於是機器虛擬化了,所以變得很容易可以取得CPU等等的使用情況,應用程式虛擬化的部分我就不清楚了(好貴,而且似乎沒有免費試用版)

再在來就是花多少算多少
沒仔細研究,不知道有沒有類似包月的方式。感覺就像是以前用56K數據機、ADSL的感覺吧?

使用習慣
我沒用AWS…不過看人的教學文章,感覺第一次接觸的人應該會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只是要發佈程式的話,還需要依照對方的步驟才能發佈,而且還限制程式語言。(google app engine、heroku)
發表人: baibai    時間: 2011-4-9 01:33 PM

非常同意Kcars兄的見解~

決定是否要將機器虛擬化並放到雲端,取決於決策者的價值考量,如Kcars兄所列幾項評估點:
1. 實體設備費用
2. 預計維修保養費用(裡面應該還包含了初期建置費,以及硬體維護與網路維護)
3. 網路費
其中,第2項是"部份可轉嫁"的成本,如硬體與網路維護,若自己架設,這些都得要由我們承擔,機器壞了、網路斷了都得叫修,而雲端廠商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保證了這兩項,維護人員只需專心在service的維運即可。




歡迎光臨 TWed2k (http://twed2k.org/)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