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主題: [新聞] [新聞]奈米金柱新技術 儲存容量躍進 [打印本頁]

發表人: HAY    時間: 2012-9-19 10:59 AM     主題: [新聞]奈米金柱新技術 儲存容量躍進

奈米金柱新技術 儲存容量躍進

中央社 – 2012年9月18日 下午2:12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8日電)交通大學和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學合作,將奈米金柱運用於光學儲存,記錄密度可達藍光光碟的80倍。

交大光電系博士藍子翔到澳洲訪學時,成功將交大副教授田仲豪實驗室開發的「三維度任意偏極光」,結合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Technology)教授顧敏的「高功率雷射光學系統與奈米金粒子操縱技術」,在短短1年4個月的時間內,就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藍子翔解釋,科學家將金原子組合成類似膠囊形狀、大小僅為米粒1/50000的奈米金柱,就像非常小的金條,不同長度的金條有不同的頻率,以頻率相同的光照射,就能產生共振;經由可達熔點的強光照射後,奈米金柱更會變形。

透過上述變化,科學家可以用來儲存資訊,藍子翔說,奈米金柱不同的變化,就能組合成各種不同的資訊。

不過,難處在於奈米金柱不是整齊地排列,而是不規則地散布在三維空間內。藍子翔成功導入台、澳兩個團隊的技術,首度以實驗證實,可以任意操縱三維偏極化光場,「原本只能讀x軸和y軸,現在則可以多讀z軸的資訊。」

藍子翔表示,實驗結果屬於基礎研究,未來可應用在超高容量儲存設備、生物熱治療、生物分子追蹤發射器等領域。如果將現在普遍使用的藍光光碟片,摻入奈米金柱物質,容量可提升約80倍,最高可達4TB(1TB相當於1000GB)。

交大光電系副教授田仲豪表示,上述技術的缺點是不能複寫,但需要大量備份資料的單位,則可以節省大量的儲存資料空間和管理人力。

-------------------------

看到這種技術,就會好想要使用

但是都等不到這類的技術被應用出來,
難道一切都是市場考量
發表人: Ailio    時間: 2012-9-19 12:51 PM

不見得是市場考量 有些是 "良率" 問題

這麼精密的儲存 只要一點出錯 數百MB的資料就會毀損

真的隨便弄弄上市 消費者敢買嗎

大家應該學生時期都做過實驗 光一些簡單的實驗 總有人能弄出不一樣的結果

所以一些精密科技 研發出來 發現可行 直到可以大量生產品質穩定

中間都要經過不少努力
發表人: laster    時間: 2012-9-19 01:10 PM

金子
真的實用化也很貴吧
發表人: shiz99    時間: 2012-9-19 03:39 PM

十年前開始就偶爾會看到這些啥用奈米、量子、生化...有的沒的技術
可以使處理器、記憶體、儲存裝置....容量增加百倍、速度增加千倍...的新聞
至今沒看到一個有實現上市的
發表人: Adsmt    時間: 2012-9-19 04:13 PM


引用:
shiz99寫到:
十年前開始就偶爾會看到這些啥用奈米、量子、生化...有的沒的技術
可以使處理器、記憶體、儲存裝置....容量增加百倍、速度增加千倍...的新聞
至今沒看到一個有實現上市的

十年來處理器、記憶體、儲存裝置,容量速度不是一直在增加?

如果這些技術都沒上市,容量速度要怎麼增加,你說是吧?
發表人: shiz99    時間: 2012-9-19 04:54 PM

沒有,提升的原因是技術精進純熟,不是那些玄之又玄的技術,也不是超級飛躍的提升...
發表人: mars    時間: 2012-9-19 06:12 PM

金 這種稀有礦產
如果能發現他更多用處
說不定可以造就更高科技的原料
不要浪費在只拿來做好看的飾品
發表人: Ralse    時間: 2012-9-19 06:56 PM

4TB...我還是買硬碟比較保險=3=
這種鬼東西就算出來了,能解讀他的設備也一定是貴到靠背
還是把現有SSD技術強化比較實際

補一個舊聞
http://tw.news.yahoo.com/%E5%96% ... 0%8D-082028158.html

如果不是因為廠商惡意壟斷抬價,今天2TB硬碟價位應該在1700-1900之間
而不是還要3k以上
一個水災就讓這些代理商荷包飽飽,標準無良阿!

[Ralse 在  2012-9-19 07:09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表人: Adsmt    時間: 2012-9-19 07:50 PM


引用:
shiz99寫到:
沒有,提升的原因是技術精進純熟,不是那些玄之又玄的技術,也不是超級飛躍的提升...

技術怎麼可能無緣故自己提升,不然你說一下硬碟、CPU 在同樣技術原理下怎麼提升製程和容量?
當然是用了你說的那些玄之又玄的技術.....

舉例來說吧,硬碟能在數十年來不斷地增加容量,本來早就遇到瓶頸。但在 1988 年有科學家發現了巨磁阻效應(後來在2007年因這個發現得到諾貝爾獎)。幾年後 IBM 應用這個技術,使硬碟容量增加 17 倍,再過了幾年才開始上市。今天你用的硬碟都是使用巨磁阻效應,這個「量子效應」。如果沒有巨磁阻效應,硬碟容量早在幾 G 時就卡死了。

CPU 更不用說了,你以為摩耳定律能繼續維持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嗎?當中為了新的製程,不知經過了多少次突破性的技術改進。
發表人: l6411242000    時間: 2012-9-19 08:25 PM

現在的藍光25G我覺得已經夠了,如果你常在燒片或是做相關的行業,你會發現即使是已經燒錄好的光碟片,3,5年後也可能讀不到,對消耗品來說,加入金子提高容量,價格一定很難普及,也許將來以這技術找到替代的金屬比較可行
發表人: hin623    時間: 2012-9-19 10:18 PM

實驗室做出來的東西,有時候並不是和量產。可能是應為技術不普遍,或是價位過高,或是不符合經濟效益。
在還沒商業化量產前,一切只是空阿。
發表人: HAY    時間: 2012-9-20 07:54 AM

奈米金棒新技術 光碟儲存容量大增

自由時報 – 2012年9月19日 上午4:28

〔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愈來愈多資訊透過雲端運作,如何更有效儲存龐大資料量?交通大學與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學利用三維偏極光與奈米金棒操控技術,成功推演出資訊儲存新技術,儲存密度一舉提高為每立方公分達二.七五Tb,成果還登上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點擊查看全圖

目前科學家已能把金原子組合成類似膠囊形狀、大小僅為米粒五萬分之一的奈米金棒,顧敏研究團隊長期研究光學儲存,他們將奈米金棒摻入儲存媒介中,以特殊偏極光激發奈米金棒作用,紀錄密度因此大大提升、每立方公分可達一.一Tb,相當於單片光碟可儲存一.六Tb資料。

交大團隊耗時一年多,成功將三維度任意偏極光導入奈米金棒儲存技術,更一舉將儲存密度提高二.五倍、每立方公分達二.七五Tb。

若以藍光雙層光碟的五十GB儲存量為例,未來單片光碟則可儲存四Tb資料、是目前單片光碟的八十倍,但讀取光碟的硬體也要跟著改變。光電系副教授田仲豪則補充,在同樣大小的儲存硬體中,將可大幅增加儲存空間,未來也可用在需要大量備份的單位,例如機場海關、銀行、資訊公司等。
發表人: ROMRVF    時間: 2012-9-20 11:22 AM


引用:
Ralse寫到:
如果不是因為廠商惡意壟斷抬價,今天2TB硬碟價位應該在1700-1900之間
而不是還要3k以上
一個水災就讓這些代理商荷包飽飽,標準無良阿!
[Ralse 在  2012-9-19 07:09 PM 作了最後編輯]

有嗎?
哪一家代理商因為泰國水災硬碟漲價而荷包賺飽飽

大家就叫不到貨啊怎麼賺
發表人: 迷路的小狗    時間: 2012-9-20 12:04 PM

這種宣示性的科技新聞都是看看就好不用認真
真有商業化價值且進入業界標準審查再說吧
發表人: 迷路的小狗    時間: 2012-9-20 12:06 PM


引用:
mars寫到:
金 這種稀有礦產
如果能發現他更多用處
說不定可以造就更高科技的原料
不要浪費在只拿來做好看的飾品


3C業界用金量可是很多的
每片PCB板都需要用到金子
連接器上面也要有金
現在就有資源回收去提煉廢3C產品裡面的金來用哩
發表人: Ralse    時間: 2012-9-20 02:48 PM


引用:
ROMRVF寫到:

引用:
Ralse寫到:
如果不是因為廠商惡意壟斷抬價,今天2TB硬碟價位應該在1700-1900之間
而不是還要3k以上
一個水災就讓這些代理商荷包飽飽,標準無良阿!
[Ralse 在  2012-9-19 07:09 PM 作了最後編輯]

有嗎?
哪一家代理商因為泰國水災硬碟漲價而荷包賺飽飽

大家就叫不到貨啊怎麼賺


你確定叫不到貨?要不要去把去年的新聞跟m01串拉出來複習一下,為何台灣代理商的硬碟價格比美國還貴?
OEM掃了多少!一箱接一箱塞得滿滿滿的硬碟有沒有看過!但是看得到買不到...=3=

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209497&page=1
http://0rz.tw/yLAVt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 ... 116&r=4&p=1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2419484

庫存是足夠的!足夠撐到硬碟廠重建產線&恢復產能還夠!唯一不夠的是廠商覺得賺不夠多!

[Ralse 在  2012-9-20 03:19 PM 作了最後編輯]




歡迎光臨 TWed2k (http://twed2k.org/)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