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新聞]
不鹹卻吃到洗腎!早餐組合害你半天就超標,兩招排鈉搶救腎功能
[打印本頁]
發表人:
geo
時間:
2025-7-21 05:42 PM
主題:
不鹹卻吃到洗腎!早餐組合害你半天就超標,兩招排鈉搶救腎功能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洗腎人口高居世界前段班,而其中最大元凶,不是我們熟知的腎臟病,而是人人熟悉的「糖尿病」!腎臟科名醫洪永祥在新書《腎臟求救中》指出,台灣人很容易在日常飲食中誤踩傷腎陷阱,而糖尿病是引發腎衰竭的頭號原因,甜食與含糖手搖飲可說是罪魁禍首之一。此外,有些看似健康、吃起來不鹹的食物,實則暗藏「高鈉陷阱」,長期攝取不僅會傷腎,更可能引發高血壓、痛風、甚至失智症等慢性疾病。
「含糖飲料、運動飲料」是腎臟殺手?推薦你護腎低負擔飲品
台灣約有46%的洗腎病人是糖尿病患者,而高血壓則排名第二,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洪永祥醫師首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一名年輕大學生,先天患有慢性腎絲球炎,原本藥物控制得宜,但進入大學後,開始頻繁喝含糖手搖飲料,每週都喝4、5杯,四年來體重暴增20公斤,腎功能指標腎「絲球過濾率」從90驟降至28,出現嚴重蛋白尿。所幸在母親監督下重新調整生活習慣,才逐漸恢復穩定。
許多年輕人誤以為飲料只是「解渴」的小確幸,卻不知一杯含糖珍珠奶茶熱量高達700卡,已等於一整餐;更別說其中的果糖、人工添加物,都會悄悄損傷腎小球,造成腎臟慢性發炎!
還有炎炎夏日,不少人會喝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雖然原先運動飲料設計初衷是補充流汗流失的鈉、鉀等電解質,但洪永祥醫師提醒,如果日常並沒有大量流汗,卻把運動飲料當水喝,反而會因鈉與果糖攝取過量,對腎臟造成負擔。尤其市售運動飲料為求風味,常加入香料、糖分與人工色素,讓人不自覺攝取過量。
正確補水方式,應是運動前喝250毫升白開水,運動過程中每30分鐘補水一次。如果在長時間、高強度流汗的情況下,才有適量補充含電解質飲品的需求,否則日常三餐已能補足所需鈉鉀離子,不見得需要額外補充。
洪永祥醫師坦言,以腎臟科醫師的立場來說,最好的飲品一定是白開水,但對於戒不掉飲料的人,建議可以選擇相對健康的選項,如無糖綠茶、黑咖啡、蔓越莓汁、酸櫻桃汁、檸檬水、黑豆水、生薑茶,這些飲品抗氧化成分較高,且不添加精製糖,對於腎臟負擔較低。然而,即使是相對天然的飲品,也應控制每日攝取量,避免因咖啡因等成分引起心悸或利尿、加劇腎負擔,建議一天不超過一杯喔。
「餅乾、吐司、起司」也是高鈉地雷?早餐組合害你半天就超標
除了「甜」之外,過多「鹽」也是腎臟的敵人。洪永祥醫師表示,很多餅乾、零食看似無害,實則鈉含量驚人,例如一片檸檬夾心酥就含700毫克鈉,巧克力口味也有500多毫克。成人每日建議鈉攝取量為2400毫克,光吃幾塊餅乾就可能逼近上限。
更讓人意外的是,常被視為清淡選擇的白吐司,其實也是高鈉地雷。一片厚片吐司就可能含有600至700毫克鈉,加上果醬或塗上起司後,早餐的鈉攝取量往往早已超過每日建議量的一半。像起司雖然高鈣、蛋白質豐富,實則也是高鈉製品,不建議當零食吃,也別靠多吃起司來補鈣,尤其兒童腎臟發育尚未完全,要格外嚴格注意鈉的攝取量,以免造成嚴重甚至永久性的損傷。
鈉過量的5大徵兆!水腫、腦霧注意身體的警告
長期高鈉攝取不僅造成短期不適,更是多種慢性病的幕後推手,包含免疫力下降、高血壓、中風、第二型糖尿病、骨質疏鬆、胃癌,代謝異常易導致尿酸堆積而衍生成痛風和關節炎,甚至因為腎臟長期過勞,功能逐步喪失,增加慢性腎病或洗腎機率。
過去還曾經發生過,嬰兒不慎喝到加了鹽的牛奶,導致高血鈉而死亡的悲劇,「吃太鹹可能要人命」真的不是危言聳聽。洪永祥醫師解釋,就算對於成人來說,鈉攝取過量一樣會對身體造成多方面傷害,短期內常見症狀包括:
水腫:身體為了平衡滲透壓,會儲水導致浮腫。
口渴、頻尿:吃太鹹容易口渴,且腎臟努力排除多餘鈉分,會導致頻繁排尿。
腦霧:高血鈉症也會出現注意力下降的徵兆。
血壓上升:鈉會促進血管收縮,是高血壓的主因之一。
這些症狀都是身體給你的警訊,提醒你血液中的滲透壓太高了,也就是鈉吃太多,但提高警覺即可、不要過度焦慮,舉例來說,「水腫」是很常見的現象,並不等於腎壞了,因為水腫還可以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洪永祥醫師說,前者常見於女性、久坐族,並非重大疾病引起,改善方式也很簡單,飲食清淡、多喝水、勤做伸展或有氧運動促進循環,即可有效緩解。但如果水腫合併蛋白尿、血壓異常,則應進一步檢查腎功能,避免延誤診治。
排鈉兩大招!一天喝多少水才能排鈉護腎?8個喝水黃金時機
鈉的排出主要仰賴尿液與汗水,所以如果吃很鹹,首先可以多運動、流汗,增加鈉離子排出,而第二個簡單且有效的方法,其實就是「喝水」!洪永祥醫師建議,每日水量應為體重(公斤)× 30~40毫升,例如60公斤成人應喝1800~2400毫升。為了養成習慣,不妨拆解成8次,每次約250毫升:
起床後
早餐前
午餐前
晚餐前
餐後休息時間
下午茶時間
晚間活動期間
睡前一小時
這樣不僅能輕鬆達標,也能幫助啟動消化機能、減少進食量,同時避免腎臟因缺水而功能下降。
腎壞了就要一輩子洗腎?破解洗腎的錯誤觀念
以往患者常常誤以為,只要得到腎病,就可能要開始洗腎,且無法停止,需要洗腎一輩子。但醫師澄清,是否洗腎,要看腎功能剩下多少。通常,身體已經無法有效清除體內毒素,才會啟動「腎臟替代療法」,一般包含三種方式:
血液透析(俗稱洗腎):每週2至3次,以機器清除血中尿毒素。
腹膜透析:透過腹腔內透析液的交換毒素,以清除尿毒素。
腎臟移植:根治腎衰竭的方式,需配對與免疫壓制。
若只是「急性腎損傷」,如因感染或藥物副作用造成短期腎功能下降,經治療後是有機會恢復的,不代表終生洗腎。但如果腎絲球過濾率降至正常的10%以下,並出現尿毒症或末期腎病變的階段,此時腎功能已經無法逆轉,可能就需要面臨長期洗腎了。
最簡單方法從減鹽開始!少糖、少鹽、多喝水就是護腎三寶
洪永祥醫師強調,長期的慢性腎衰竭通常來自糖尿病、高血壓或長期蛋白尿等慢性疾病,導致腎臟逐漸萎縮、纖維化,最後失去功能。日常飲食看似平凡,卻可能隱藏健康陷阱,守護腎臟健康的關鍵還是在於日常的「三減一多」,也就是少糖、少鹽、少加工、多喝水,尤其現代人飲食中藏有太多隱形危機,只要稍加留意飲食內容、調整生活習慣,就有機會遠離洗腎和慢性病風險,健康過好每一天!
歡迎光臨 TWed2k (http://twed2k.org/)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