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討論]你相信易经八卦吗?   字型大小:||| 
kyouchigou
銅驢友〔高級〕
等級: 10等級: 10等級: 10


今日心情

 . 積分: 190
 . 文章: 213
 . 收花: 977 支
 . 送花: 3007 支
 . 比例: 3.08
 . 在線: 956 小時
 . 瀏覽: 83261 頁
 . 註冊: 7552
 . 失蹤: 1
#1 : 2007-3-13 03:21 P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在大學修國文課時,學期末老師決定上一點易經。
先生當時說道:「這是古人利用統計所得出的結果;由於古代的統計學不發達,參考樣本也不夠多,隨著時代的推移,當時的結果若應用到現代,會產生誤差。」
資料的不精確,會產生不正確的結果。老師的話相當符合科學精神,佛家說世上沒有永恆不變的事,唯一不變的事就是變。
國中上地球科學時,我在參考書上看到:由於天體運動的影響,現代的曆法與古希臘時代並不一樣。也就是說當你抬頭仰頭天空時,看到的天空與古代人看到的不會一樣。(以兩千年為一單位順序推移,我還記得我的星座從天蠍座轉成天秤座,從那時我就懷疑星象學家是用什麼來算的了。)

台大哲學系傅佩榮的解讀易經提到:「

     八卦分別象徵天與地,以及雷、水、山,風、火、澤。然後八個單卦再兩兩相疊,形成六十四卦,形成六十四卦,代表六十四種自然現象,以及對應的六十四種人間處境。由於每一卦有六爻,所以人間處境變成了三百八十四種。這些足以使人眼花撩亂,但是我們的真實人生遠非如此簡單就能掌握。於是,《易經》一方面助人因應特定狀況,同時也提醒人「世事無絕對」,我們還是擁有主動抉擇的能力與責任。………稍後,我聽說西方學術界對《易經》(由傳教士譯為拉丁文)也頗為著迷。譬如,德國哲學家萊布茲就由《易經》一陰一陽的啟示,領悟了二元對數(陰為零,陽為一),進而奠下了電腦運作的原理。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則由《易經》體認了共時性原理,亦即許多現象在同一時段發生,彼此之間可能有神秘的聯繫,而這正是占卜的主要依據。……
     更重要的是,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碼,其中首尾相應,福禍相倚,甚至吉中有凶,凶中帶吉;在你才陷人懊悔情緒時,隨即出現生機;在你正想額首稱慶時,危險卻已稍稍逼近。然後再總結這一切為:自我意識的覺醒,自我責任之提升,德行修養的必要,以及樂天知命的智慧。人生遭遇雖有一定的步驟與結局,但是苦樂卻是個人的「德行、智慧、能力」所左右的。德行修養是離苦得樂的最佳保證;智慧覺悟使人顯示整體而根本的視野,不為苦樂所困;能力卓越的人立即採取行動,或是改變環境,或是自我調適。《易經》全書再三著墨的,正是期許人們開發這三方面的資源。」

接受教授的醍醐灌頂後,你覺得人生是什麼一回事?千變萬化,我的人生豈能由算命先生簡單的推敲出來,最清楚自己的不就是我嗎?我的人生由我創造,積極的過生活才是我應走的道路。

傅佩榮又提道:「……人有真才實學,又能謙卑自處,那麼還需要占卜嗎?「善為易者不占,真正懂得《易經》道理的人,是不會去占卜的。占卜的結果若為吉,你還要腳踏實地活在每一個當下;占卜的結果若為凶,那麼你想盡辦法避開之後,占卜豈非失靈?這是最簡單的「算命悖論」,既然如此,何不增強理性能力,學習《易經》的義理呢?」

教授的文章,隨處可得盡是資料。

我喜歡萊布尼茲(Leibniz),在與牛頓(Newton)爭奪微積分的發明歸屬,雖居於弱勢,但如今誰不識Leibniz?沒有他,你我今日還能在電腦前打屁?

http://episte.math.ntu.edu.tw/people/p_leibniz/index.html內有
「……不過 Leibniz 不但在出版《Nova Methodus pro Maximis et Minimis》(極大與極小的新方法)的時間上(1684年)勝過牛頓的《原理》(1685年),而且到今天,不但一般的數學史家都己相信微積分是他們兩人獨立的結果,而且由於 Leibniz 對「正確」符號的講究、對知識交流又公開,現在的微積分課本上使用的都是 Leibniz 發明的符號,而英國數學的進展則因為閉關自守停滯了百餘年,算是歷史還 Leibniz 一個公道。」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4-4 08:05 P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2951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