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其它]當你發現你從小相信的好人其實是個渾蛋, 你該怎麼辦?   字型大小:||| 
rainwen
銀驢友〔中級〕
等級: 13等級: 13等級: 13等級: 13


今日心情

 . 積分: 603
 . 文章: 1151
 . 收花: 5313 支
 . 送花: 12597 支
 . 比例: 2.37
 . 在線: 1665 小時
 . 瀏覽: 17151 頁
 . 註冊: 7417
 . 失蹤: 213
 . Taiwan
#1 : 2007-6-4 06:29 A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引用:
u8803052寫到:
~以上恕刪
中國古諺
既然有[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也有
[大義滅親]
的成語

俗語本來就是隨著世易時移
變得更容易讓人朗朗上口,
本身並沒有太大價值
因為隨時可以找到兩種- 正 與 反 的說法
唯一的用處, 就是可以用在文章考試, 讓你得高分.

我想我會對我父母的行為這麼激動
大概是因為
我的確在意他們
而他們錯了, 錯得離譜
並且絕不改進, 即使世界總是用各種方式敲醒他們......

這種對親人的絕望讓人很煩躁吧

u8803052兄真是苦了您了~
沒想到有這麼多的驢友有親子關係的問題
我想我是幸福的吧.....不管是我自己還是周遭的親友,
彼此家庭都處的還算不錯,父母都還蠻有責任感的.....

說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俗話,我想要為大家說明一下:
此句出處為宋人應俊在"「琴堂諭俗編」卷上「孝父母」續編"中的一段話:
"父母慈愛而子孝,此常事也,唯父母不慈愛而子孝,乃可稱耳";
"蓋天下無不是底父母,父有不慈而子不可以不孝"

宋代為中國歷朝歷代中,禮教約束頗為嚴格的朝代,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到了迂腐的地步。
其他朝代講求的是父慈子孝,也就是父與子同樣都要求;但宋代卻格外強調子女之孝、順,
而不重父母之慈、愛,父慈子孝的雙向要求日益趨於"父可以不慈,子不能不孝"的單向要求。

實際上起初的儒家思想是講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也就是父跟子都要有該有的樣子,
而不只是單單要求兒女方面的孝順。「孝經」中也提到,父母行為有偏差,就應該勸阻並導正,
否則就是陷他們於不義。

參考資料:孝經白話註解

與大家共勉之~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5-16 11:35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1409 second(s), 11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