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91寫到:
前幾個月陪朋友去中山醫院附設的自費部門,也就是杏群診所去做了幾次產檢.
找的醫師就是幫小S接生爆紅的那位.
門診掛號費1200,光和醫師面談就要這費用.高密度超音波2500.
賺吧?
可是...
幾次門診下來,沒看到病人大排長龍啊...每次陪朋友產檢等待時間都很短,因為...沒啥病人.
有其他病人等都是一或兩名.這些病人大多是高知識的吧,聊手機動不動就是英文,或是談股市昨天的操作.
大多是高齡產婦...
像他已經夠紅了,也沒有門診塞爆啊.
而且,全台灣有幾個醫師能有那個命幫小S接生啊?
再來,收入扣成本後,還要跟業主對分啊.
杏群的業主是中山醫院還好,我知道很多高產值的醫師,命是捏在黑白兩道手裡.
你能從黑道白道那裡分到多高的金額啊?
稍微懂一點健保給付制度,這制度設計的很好--對健保局來說.
平均每天病人量超過50人以上,開始減少給付,70個再減,150再減.
1~25個是每病患320"點"...70個以上,診療費剩90"點".150以上???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因為我沒看過有那麼一天多病人的診所(不多,有,但是我剛好沒看過)...
藥費另外算,大致上診所3天藥費75~85點.另外調劑費20點.慢性病的藥另計.
什麼叫"點",這制度才是叫人對健保局歡喜讚嘆.
北區健保給付有個上限,這一季,所有診所看的病人少(例如夏天),每一點所代表的錢就多一季病人多了,點值就會減少一點.
即使診所有辦法讓病人暴增一倍,那也只是好看頭,最後健保局願意出的錢,就是制度內規定的那些.
健保局有點像賣奶茶的攤販,今天客人多,牛奶不夠怎麼辦?沒關係,我多加水就好了嘛.
醫師收入是不錯,穩定,不像做生意創業大起大落.
但是,勿對這行業存太美麗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