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貼圖] [原創]如果簡稱無法正確表達,乾脆就別用!   字型大小:||| 
bhunji
銀驢友〔中級〕
等級: 13等級: 13等級: 13等級: 13
Tast

 . 積分: 785
 . 文章: 926
 . 收花: 7307 支
 . 送花: 54102 支
 . 比例: 7.4
 . 在線: 2783 小時
 . 瀏覽: 13836 頁
 . 註冊: 6885
 . 失蹤: 1184
#1 : 2011-12-6 01:54 A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引用:
[文談] 台灣比香港更有文化?
文/張鐵志


周末去了花蓮,看到兩間令人驚艷的二手書店,「舊書鋪子」和「時光」。書店本身是老房子,
其存在的姿態就飽含詩意。

同行的香港友人說,台灣真有文化氣息。我說,未必。


不少台灣人常以為香港文化氛圍薄弱,不少香港朋友也多所推崇台灣的文化環境,而到現在,周
末的誠品書店也總是能聽到廣東話。

但姑且不論我們如何衡量文化,起碼以文化媒體,或者主流媒體的文化視野來說,台灣可能落在
香港之後。

這幾年,香港出現許多優質的文學和文化刊物:《字花》、《文化現場》、《META》等,台灣
雖然有《印刻》、《聯合文學》等重要文學雜誌,但是卻沒有文化評論性質的刊物。一些年輕的
文化刊物重視設計、潮流、生活趨勢,卻不重視背後的哲學與美學。在主流報紙上,香港的信報、
明報都有精彩的文化副刊版面,台灣報紙雖然維持了文學副刊,但周末增刊卻都是生活娛樂型,
而不是思考性。

這確實是一個日益輕盈媚俗的時代。

曾經文化評論是台灣的重要文類,並在社會以及文化改革中扮演重要的批判武器,但是過去十年
這種文類幾乎死亡,或者更精確的說,在主流媒體上宣告死亡。文化評論消逝的原因,一方面是
網路的興起,讓許多人轉向部落格;另方面是主流媒體自己的墮落,不願刊載字數稍多、有思想
性的文字。(當然作者們自己也有許多需要檢討之處。)

香港文化界朋友常常表示無法理解,台灣是如此一個有文化氣質的社會,有人潮川流不息的大型
書店,和許多精彩特色的獨立書店,怎麼會如此缺乏書評文化呢?

這個問題最明顯表現在書評的瀕臨絕跡。在美國,主流報紙書評版面的萎縮也是這兩年文化界的
重大議題,然而,香港幾份主要報紙至今幾乎都還維持書評版,台灣卻只剩下一家報紙有週日書
評,且版面不斷撤退。此外,香港有免費的書評刊物《讀書好》,每月發行數萬冊,如今的台灣
卻沒有任何書評刊物。


問題當然不只是書評與其他文化評論的嚴重匱乏,而是媒體的整體文化貧血症。在台灣的不同角
落,從大城到小鎮,從北到南,從西岸到東岸,其實都有許多人在創造、推動各種文化與藝術實
踐,但是他們卻很少出現在主流媒體的視野中。

事實上,透過台灣媒體(尤其是可悲的電視媒體)眼中所看到的台灣,只是一個庸俗化、瑣碎化、
反智的社會。他們更喜歡輕薄短小的文化產品,而不是能深刻刺激思考的作品;更專長於意義的
消解,而不是價值的建立;更關注於政客的廢話、明星的八卦、教人賺錢的計畫,而不是豐富的
思辨。於是,沒有好的文化評論與書評的平台,那些弱勢的、沒有資本可以在商業市場中搏鬥的
書寫、電影、音樂、藝術,就很難有被更多人看到和認識的可能,我們也難以建立更多元的文化
反思與社會批判的力量。

這是台灣文化的悲傷。如果某天一個外星人來到台灣只看到台灣的電視、報紙,他可能會深深疑
惑:這個島嶼真的有文化靈魂嗎?




(2010年六月二十五日,聯合報)
來源:http://tinyurl.com/3y36s27


以上轉載自:http://twghome.pixnet.net/blog/p ... %E5%8C%96%EF%BC%9F-


不過我最早看到的是這一篇:
Only Perception http://only-perception.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27.html
這網站不錯。

[bhunji 在  2011-12-6 01:58 AM 作了最後編輯]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0-8 10:12 P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0835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