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新聞] 手腳冒小水泡超癢!「汗皰疹」1體質是真兇 日常5招預防   字型大小:||| 
geo
銅驢友〔初級〕
等級: 8等級: 8


 . 積分: 117
 . 文章: 232
 . 收花: 998 支
 . 送花: 6 支
 . 比例: 0.01
 . 在線: 57 小時
 . 瀏覽: 3081 頁
 . 註冊: 2180
 . 失蹤: 1
#1 : 2025-7-10 02:38 P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你有時會在手指、手掌或腳底冒出小水泡,而且還奇癢無比?別以為只是單純皮膚乾癢,這可能是「汗皰疹」作怪。汗皰疹通常與過敏體質有關,當壓力過大、天氣濕熱或接觸刺激物,就容易誘發反覆發作的水泡型濕疹。中醫認為這與體質偏濕熱有關,而西醫則多與過敏反應及皮膚屏障受損有關。無論是哪種說法,關鍵在於:從日常飲食下手,就能大大降低發作機率!


汗皰疹是什麼?成因有哪些?

汗皰疹(Dyshidrotic Eczema)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濕疹型皮膚病,好發於手指、手掌與腳底,症狀為成群的小水泡,常伴隨劇癢、乾裂甚至脫皮,汗皰疹成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過敏體質(如異位性皮膚炎、氣喘)
接觸刺激物(清潔劑、金屬、乳膠)
情緒壓力
溫濕度劇烈變化
流汗、悶熱

濕熱體質真的比較容易長汗皰疹?

答案是有可能的。中醫將汗皰疹歸因於「濕熱內蘊」,當體內濕氣與熱氣無法順利排出,便會藉由皮膚表現出來。而這樣的說法,其實也得到部分現代研究的間接呼應。根據《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22年一篇系統性回顧,汗皰疹患者普遍有腸道微生物失衡、免疫系統過度活化的情況,導致皮膚發炎。這與中醫中「脾胃失調→濕熱內生→毒從表出」的邏輯類似。此外,德國漢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也指出,高脂、高糖飲食會導致皮膚屏障功能下降與發炎反應增加,是慢性濕疹(包含汗皰疹)重要誘因之一。


預防汗皰疹怎麼做?日常注意5件事

1.遠離刺激源
減少接觸清潔劑、乳膠手套、金屬物品,工作時可戴棉質內襯手套。


2.保持皮膚乾爽
勤洗手後務必擦乾,腳底易出汗者選擇透氣鞋襪,避免潮濕悶熱。

3.避免高壓與熬夜
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都會加重免疫紊亂,讓汗皰疹容易反覆發作。

4.慎選保濕產品
選用溫和無香料的護手霜、凡士林、天然油脂,有助於修復皮膚屏障。

5.調整飲食體質
少吃刺激性、油炸、辛辣食物,改以清淡、健脾化濕的飲食,有助改善體質。

少吃這5種食物!大幅降低汗皰疹發作率

1. 油炸食物

如炸雞、薯條、炸甜甜圈等,含大量飽和脂肪與氧化油脂,會促發身體發炎反應、加重濕熱體質。


2. 辛辣刺激物
辣椒、胡椒、麻辣鍋等容易刺激免疫系統,讓體內熱氣上升,使皮膚發炎反應更明顯。

3. 精緻糖類

如蛋糕、汽水、糖果等,會造成血糖波動與皮脂分泌異常,進一步破壞皮膚屏障。

4. 酒精飲品

酒類會使體溫上升、毛細孔擴張,導致出汗量增加、皮膚更容易受到刺激。

5. 高濃度乳製品與乳糖類

部分濕疹患者對乳糖較敏感,可能會誘發過敏反應;尤其是奶茶、起司等高濃度製品要適量攝取。


哪些食物有助改善濕熱體質、預防汗皰疹?
綠豆湯:富含抗氧化成分,有助清熱解毒。
薏仁:被中西醫共同認可的利濕聖品,有助消水腫、改善濕氣重。
山藥:健脾養胃,可改善脾虛型濕熱體質。
冬瓜:低熱量、高鉀質,有助利尿排濕。
紅豆湯(少糖):補氣排濕佳品,記得避免過甜。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7-12 07:41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13482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