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客:
加入
|
登入
(帳號有問題請連絡TWed2k@gmail.com)
TWed2k
»
轉貼文字區
» [分享] 4帖處方,讓你變成最快樂的人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論壇跳轉 ...
主題:
[其他]
[分享] 4帖處方,讓你變成最快樂的人
字型大小:
小
|
中
|
大
|
巨
←
→
home2002
銅驢友〔初級〕
今日心情
. 積分:
114
. 文章:
52
. 收花: 554 支
. 送花: 206 支
. 比例: 0.37
. 在線: 1876 小時
. 瀏覽: 57125 頁
. 註冊:
5038
天
. 失蹤:
0
天
. K.H.
#1 : 2011-3-23 12:18 AM
只看本作者
送花
(7)
送出中...
以下文章的主角,是經由精舍的住持法師介紹才認識的,國家地理頻道也曾於2007年播出"世界光明的盡頭-心靈科學",裡面也介紹到這一位。
4帖處方,讓你變成最快樂的人
他曾是前途看好的生物學家,現在是世俗榮華富貴全拋的僧侶,為什麼卻變成「最快樂的人」?
4帖處方,讓你跟他一樣快樂。
文.張靜慧
2007/09 康健雜誌 106期
26歲前,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是一位分子生物學家,他的父親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政治評論家,出版過暢銷書《沒有馬克斯,沒有耶穌》;母親則是知名畫家,為多位舞蹈大師畫過巨幅舞台布景。他們家名流出入,往來皆鴻儒;他的指導教授是諾貝爾獎得主,前途不可限量;他多才多藝、交友廣闊,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不滿足?
但馬修就是覺得少了什麼。他認為財富、名聲、才華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反倒仰慕人權鬥士金恩博士、印度聖雄甘地那樣關懷、影響別人的人;他也發現世間的學問不能解決人類的煩惱,向心靈探索才能找到最終答案。
20歲那年,馬修看到一組流亡在印度、不丹的藏傳佛教喇嘛的紀錄片,「他們的容貌各有不同,但散發出非常相似的內在美感、慈悲的力量與智慧,令人著迷,」他形容。他很快就決定旅行到印度見他們。
這次印度行對馬修非常重要,「我找到了真實的啟發,讓人生有確切的方向和意義。」之後6年,馬修每年暑假都會去印度,跟隨康久仁波切學習佛法,尋求真正的快樂與平靜。
26歲,馬修拿到博士學位,也決定離開繁華的巴黎,到印度出家,人生大轉彎。
愛子長到20幾歲,前景一片光明,卻決定到遙遠的印度出家,馬修的父親自然很失望,但也尊重兒子的選擇。外界曾謠傳,他們父子從此斷絕了往來,其實並非事實,他們一直保持聯絡,父親也多次到印度、不丹看他。
幾年前,馬修與父親進行了多場討論生命意義的對談,後來集結成暢銷書《僧侶與哲學家》,被翻譯成21國語言。
《EQ》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形容馬修「是我認識最快樂的人之一」。有一次他們一起在加德滿都機場等飛機,但班機延誤,不知何時才能起飛,讓人著急,「但因為馬修的磁場,那幾小時就像幾分鐘般飛躍過去。他的快樂可以『傳染』給別人。」
在與《康健》的越洋專訪裏,馬修分享了他的快樂4帖處方:
處方一:相信「快樂是可能的」
馬修不諱言,當他的書《快樂學》在法國出版時,有些學者直言他們對快樂不感興趣,同時也不相信快樂是可以培養的。
馬修並不想辯論,只想請他們看看活生生的例子。美國心理學家郝華德.克德勒(Howard Cutler)形容達賴喇嘛:「他帶著一種滿足感和寧靜在生活,這是我在其他人身上從沒看見過的。」
馬修自己的經驗也說明「快樂是可能的」。
有一次他去印度旅行,火車瘋狂地擁擠,當地強盜橫行,火車上人人煩躁緊張,不停咒罵。
行前就有人提醒馬修小心照顧手提電腦,所以他慎重地放在椅子上方一個安全的地方。但在混亂中,馬修的電腦還是不見了,裡面有他一個月來工作的成果;接著,火車上的燈又熄了。睡在睡袋裡的馬修,「突然發現自己一點也不生氣,反而感到不可思議的輕鬆,經驗到一種完全的自由和快樂。」
這次經驗讓馬修相信,人絕對有可能活在一種持久快樂的狀態。
而科學研究也支持這種說法。實驗發現,資深禪修者腦部反映正向情緒的區域特別活躍,顯示他們處在喜悅、關心他人的狀態下。
馬修強調,他並不是想讚嘆某些特殊的個案,或宣揚佛教比其他宗教好,「我學到的是,如果有智慧的人能夠快樂,那麼快樂必然是可以得到的。重點不在否定目前的生活,而是鼓勵我們從智者身上學習、獲益。」
處方二:搞懂真正的快樂
馬修認為,向外追逐財富名利、權勢、物質生活、感官刺激、男歡女愛、口腹之慾……,都只是暫時的享樂,並不能長久,反而可能引發狂熱或依賴,讓心處在不安的狀態,離真正的快樂愈來愈遠。
達賴喇嘛曾說過:「如果一個人剛搬進全新的豪宅,卻感到極不快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一扇窗戶,然後跳出去。」
馬修曾來台灣參加宗教活動數次,也因此認識一位台灣的名歌星,有一次,她向馬修抱怨成名後的壓力,說到情緒崩潰,哭著說:「我希望自己從來沒有成名!」
「我們聽過多少次,金錢買不到快樂、權力帶來腐化、名聲摧毀私生活?失敗、分離、疾病與死亡,隨時會發生,」馬修說。
但他強調,不向外追逐名利與享樂並不是放棄人生所有美好的事物,「真要那樣,絕對愚蠢!沒有理由剝奪我們欣賞美景、限制我們在大海中遨遊、享受玫瑰花香。」
重要的是,不沉溺在暫時的歡樂假象中,而要去發掘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什麼能帶來長遠的滿足、喜悅與寧靜?並且進一步想:怎樣讓別人也得到同樣的快樂與平靜?」
處方三:不用出家、隱居也能變快樂
一般人有家庭、有工作,很難拋下一切到深山裡打坐、修行,難道註定得不到快樂?
「我們不可能全都變成奧運標槍選手,但可以學會如何擲標槍;不用變成阿格西(美國網球名將),但可以喜愛網球,」馬修幽默地回答。
他的意思是,一般人只要願意每天花點時間禪定,不一定要變成佛教上師、也不一定要隱居,一樣可以慢慢轉化自己的內在,得到持續的快樂。
馬修出家前在巴黎生活,「每天短暫的禪定像氣味般滯留在日常生活中,為我帶來莫大的助益,」他形容。他說的禪定不單指放鬆,還包括向內的觀照,注視念頭的來去生滅。方法如下:
● 以舒適的姿勢坐在蒲團或椅子上,把背挺直,但不要緊張。雙手放在膝蓋或大腿上,眼睛微微注視前方的虛空,自然地呼吸。
● 注意自己念頭的起落,讓它自然來去,不用制止也不要助長它。
● 心境較為平靜後,在練習結束前,再花點時間品嚐平靜的心帶來的溫暖與喜悅。
如果經常練習,心就很容易平靜,當念頭生起,我們不再受到它的困擾,就像海浪被風吹起,很快又恢復平靜。
處方四:跟情緒和解
馬修說,有一次,有個人騙了寺廟一大筆錢,竟然還跑來對他訓話;馬修血脈沸騰、聲音顫抖、憤怒地叫那個人滾蛋,然後推他出門。
「當時,我以為我的憤怒完全有理,過了幾小時,我才覺察,憤怒確實是毀滅性的情緒,把內心的平和與清晰度完全削弱,變成被掌控的布偶,」他說。
當你覺得被某種情緒「侵佔」的時候,馬修建議:
● 想像自己身處在暴風雨的大海中,海浪比房子還高,而自己快被吞噬。
● 再想像同一個情景,但是這次你在高空觀看,下面的海浪就像藍白色的馬賽克,水面安靜到不動。
● 憤怒或執著的浪似乎都是真的,但要提醒自己:它們會生起,也會消失。為什麼還要繼續停留在煩惱的船上?把心變得跟天空一樣寬廣,你會發現情緒的浪頭,已失去你原來以為它具有的力量。
60歲的馬修近年重返科學界,與許多科學家及佛教領袖一起研究心靈科學,同時從事人道與教育工作,並出版《快樂學》,要把快樂種籽散播出去。
「當我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能夠非常快樂地分享他們的生命;當我獨處時,每一秒鐘都是喜悅。做事成功,我感到喜悅;如果不成功,我也找不到理由煩惱,因為已經盡力了,」出家30多年,馬修不曾後悔,他坦蕩、平靜的態度,就是「快樂」最好的註解。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送出中...
論壇跳轉 ...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2-25 03:53 P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0776 second(s), 6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