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其他] 孩子為什麼要唸書?   字型大小:||| 
pnx
青銅驢友
等級: 11等級: 11等級: 11等級: 11


今日心情

 . 積分: 262
 . 文章: 832
 . 收花: 2250 支
 . 送花: 9134 支
 . 比例: 4.06
 . 在線: 237 小時
 . 瀏覽: 7300 頁
 . 註冊: 6902
 . 失蹤: 4093
 . 新竹
#1 : 2010-7-18 06:32 A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2010/05 康健雜誌 5月份網路專欄

難得有一個星期假日全家人都沒事,可以待在家裏,天氣又轉晴,我坐在家裏陽台看書,也邊欣賞著大冠鷲在山谷上盤旋著。在國中就讀的雙胞胎女兒AB寶也拿了早餐到陽台一邊吃一邊聊天。

A寶跟她妹妹說:「導師每天要我們認份地認真讀書,還說「認份」就是我們班的班訓。」B寶也接腔說:「是啊,我們班每一科老師每次考完試就恐嚇我們,錯一題可能就會掉好幾個志願呢!」

我聽到這裏,忍不住插嘴問她們:「你們認為為什麼要讀書啊?」

只見她們白了我一眼不理我,一付你明知故問的樣子。

當然,每個老師或家長大概都會以過來人的身份來勸戒孩子要認真讀書,但是我相信正在為了國語、數學、物理、化學等等科目搞得昏腦脹的中學生來說,恐怕還是沒辦法被說服:「為什麼要念書?」或者可以更具體的問題:「為什麼要學物理化學?」「現在讀的很多科目我以後若是都用不到,為什麼現在要花那麼多時間去讀?」

去年有位日本作家所寫的書「築夢的手紙屋」,其中就提到他認為念書只是一種工具罷了。一般來說,工具的創造都是為了解決人類的不便而誕生的。這位作者提醒,我們在生活中會想得到許多東西,甚至只要我們活著,就必須靠別人提供給我們許多東西,若是沒有這些人的話,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自在舒適的過生活。因此我們必須拿東西跟別人「交換」,才能獲得食衣住行育樂種種的必需品。這種「交換」的過程,就是用雙方都認為適當的份量,來交換對方擁有的物品中自己想要的。通常我們都習慣用「錢」來當作衡量的標準,但是並非只能用錢來交換,用物品來交換物品,或用抽象的價值來交換物品,也都可能的。一般而言,我們到公司上班,就是拿自己所有的,也是公司想要的勞動力和時間,來交換公司擁有的,也是自己想要的「金錢」和「安定」,當然,你付出的成本跟你獲得的金錢,要依你們雙方都認為適當的份量。

因此,念書可以說是我們為了擁有更多能力可以與別人做更好交換的工具,也就是念書是用來增加未來選擇的工具。我想你現在應該可以體會,和高中畢業就進入社會工作比起來的話,大學畢業的話,工作的選擇範圍應該是大得多的。

幾年前,龍應台女士與她十七、八歲的孩子安德烈兩人信件對談的書「親愛的安德烈」裏,她也提到:「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因為在目前現代的生活架構裏,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有可能是快樂的。同時,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再加上工作不會剝奪我們的生活,我們才會有尊嚴,而成就感與尊嚴,不就是快樂與幸福的前提嗎?

不過,我想即便孩子同意這兩位作家所說的觀點,但是有壓力的念書還是非常辛苦,也似乎是漫長無止境的過程。的確,我相信即使再喜歡念書的人,在念書的過程中還是會不斷遭遇到大大小小的瓶頸,想要克服這些難關,必須要有堅靭的耐力,因此,念書的過程也可以磨練我們的耐力,而且當我們超越過一個又一個的障礙之後,也可以獲得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新的挑戰。其實,念書除了耐力與自信之外,還可以訓練我們的記憶力,增進我們的判斷能力以及舉一反三的應用能力等等。

 不過,孩子們或許還會懷疑,在學校學的科目有一些好像以後用不到?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起小時候看過的一則笑話:有一個傻瓜逛街時肚子餓,他就在路邊買了一個麵包,吃了之後,還是餓,就買了第二個麵包,可是還是餓餓的,就吃了第三個麵包,肚子總算飽了,於是他覺得很可惜的說:「早知道買這第三個麵包就好了,前面二個都浪費了,因為前面二個都沒辦法讓我吃飽!」

看了這個笑話,我們會取笑那個傻瓜真是笨啊,不是第三個麵包讓他飽的,而是累積了前面二個麵包的能量,才使得他碰到的第三個麵包讓他有吃飽的感覺。能力也一樣,我們要從基礎知識慢慢累積,就像打球反覆練一些基本動作一樣,在中學時所讀所學的,都還算是認識我們這個世界,包括宇宙萬物的自然知識以及人文、藝術、歷史、法律、制度等等人類架構出的文明成果的最基本知識。在人生路途上,也許沒有機會直接用到這些基本知識,就像第一個第二個麵包沒辦法達成我們吃飽的目標,但是往後真正用得上的能力(第三個麵包)還是必須經由我們的基本能力而發展。

或許我們還可以嚐試一種方法,假如孩子對某一個科目還是覺得很枯躁很乏味時,可以先想一下,這些學問是過去時代中經過那些人的努力而獲得的?他們藉由這些知識解決了什麼問題?我們在以後可以用這些知識幫助什麼人?只要我們運用想像力把硬硬的知識跟人連上關係,我們就比較會產生學習的興趣。

我總是有種感覺,念書就像是一場無止境的接力賽,我們學習先人傳給後世的智慧結晶,就像接下先人傳給我們的棒子,我們繼續往前跑,再加上我們的心得與收獲,然後傳給以後的人類。

其實在地球萬物之中,能夠透過念書來傳承智慧的物種也就只有人類,這種機會是經過無數世代的努力才得來的,只要想到這一點,對於「念書」這個工具,就充滿了感激與珍惜的心情。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2-29 01:35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17716 second(s), 6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