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心情日記] [分享]Milet's The Gleaners   字型大小:|||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 Blog 中  
kouzi
銀驢友〔初級〕
等級: 12等級: 12等級: 12
I don't want to be alone.

今日心情

 . 積分: 458
 . 精華: 2
 . 文章: 1116
 . 收花: 3678 支
 . 送花: 2896 支
 . 比例: 0.79
 . 在線: 1907 小時
 . 瀏覽: 11650 頁
 . 註冊: 7446
 . 失蹤: 4362
 . Ryvius宇宙戰艦
#1 : 2008-6-12 06:48 P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Millet's The Gleaners
這次的歷史博物館有展出"米勒的拾穗以及晚禱"
這次我利用假日的時間去參觀這兩副寫實名作..

以下是介紹網站
http://www.udnmillet.com.tw/

以下是 The Gleaners 拾穗


先說明自己看了之後的感受,
首先我已經知道米勒( Millet ), 他是位寫實派畫家( realist ), 而這幅畫名稱為拾穗( The Gleaners ), 其中glean有收集, 採集的意思, 然後gleaner是採集者; 他在1857年觀察一段時間後, 所畫出來的畫作, 原本我以為他們是在採收稻穗, 之後才覺得有點怪, 稻穗應該都是蠻高的, 怎麼還會有人在這時間點以及這地點在採集稻穗呢? 之後才看到很遠的地方已經推起高高採集好的稻穗, 才知道這三位婦人士在採集剩下的稻穗, 有強烈的對比, 但是當時館內燈光很暗, 而且很多人擠在前面, 所以我當時看的不是很清楚;
之後去看了介紹, 發現了歐洲當時的宗教以及貧富差距, 在採集稻穗的三位婦人的經濟狀況不好, 也就是所謂的窮人; 而在當時的基督教信仰中有一段說, 大概是說, "在採集稻穗之後, 剩下來的稻穗, 請留下來給需要的人" ; 富有的人, 他們的富有是來自窮人...  
三位婦人, 藍色頭巾的婦人, 感覺他很熟練的撿拾稻穗, 但是他也把一手放在腰那裡, 應該是很酸; 中間那位婦人, 他檢了很多稻穗在他的袋子中, 感覺起來負擔很沉重; 最右邊的婦人, 應該是在休息, 看他的手邊也有很多稻穗...  這些都是為了他們那三餐不繼能夠溫飽, 也顯示了窮人應有的尊嚴.

至於假日期間的歷史博物館, 人很多, 冷氣很強, 要去的人可以再多加一件小外套, 裡面除了有這兩幅畫作之外, 也有很多寫實派的畫作, 大家可以去看看... 但是不要在假日去 .



不知道有去看過的人,
1.心裡面對這畫作有什麼想法?
2.以及對於場地有什麼想法?
3.或者是對於在看畫作的觀眾有何想法?


相關關鍵字: Millet  The Gleaners  米勒  拾穗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liaoandy
誤觸法網


 . 積分: -1
 . 文章: 2
 . 收花: 6 支
 . 送花: 0 支
 . 比例: 0
 . 在線: 0 小時
 . 瀏覽: 0 頁
 . 註冊: 6003
 . 失蹤: 6003
#2 : 2008-6-12 11:21 P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記得余秋雨先生說過:
....任何的音樂家到最後,最大的音樂家是歌聲感染了我們?但同時又是他們的人格力量和他們的魅力感染了全世界的觀眾。.....
作家亦然。
藝術家也亦然。

最近法國寫實藝術家米勒的畫來台展出。
其備受關注的著名畫作"拾穗"終於呈現在眼前。這幅畫的主題要襯托出當時的貧苦階層的勞動情形,昏黃的背景色彩中,炙熱的豔陽下,農婦包裹著粗布伊裙,在田地裡撿拾麥穗,透過農民的窮苦呈現出真實。
      
當時歐洲常有種習俗,說田地主人在收穫後,允許婦女及兒童撿拾地上殘餘的麥穗。
在不公平的時代空間裡,偉大的藝術家或文人往往代表著人類的心靈。觸目時,米勒的思緒想必是震撼,透過畫家的心眼,勾勒出的卻是一瞬平凡的肢體表現。三人中略為直立的婦人,也可能止不住彎腰的疼痛呈現一個舒緩的姿態,淡淡愁苦反而卻在她身上展現出厚重的力度。

畫家總是神經質的,我還沒見過哪一個不是!!!可能藝術把感性塑型吧!
米勒自稱他是農民中的農民,充滿了悲苦,從不知何為歡樂。並宣稱他作畫絕不是為了打倒富裕階層,
純粹是呈現真實。
柔和的色彩與均勻的色調,畫家想表現統一性給三位婦人一個祥和無擾的環境。
但這不是主調,主旋律在演奏異地的窮苦。這是畫家的心眼透視表象而過,帶觀畫者越過高牆阻礙,把悲調奏起。

"平等是唯一的樂曲。"

人生的曲調就是因彼此不同才顯獨特,而差異性帶來了階層,儘管只是心靈。
米勒在"晚鐘"裡,尋到農婦的寄託。那是一幅寧靜的畫面,祈禱著,那是昇華。
畫家看出人生的快樂不是環境能左右,卻是精神力量在前方引領,沒有任何人能取走。

悽苦的調子想必是米勒要藉此跟時代對話吧!!
是靈魂的宣洩。還是尊嚴的壓抑呢?
我分不清了.....
卻想起教授的那句話:
高貴的靈魂永遠只有在痛苦中綻放光芒。

透過畫,追尋著畫家的眼,幻想那幅呈畫家眼前的到底是什麼?
畫家用生命去追尋....
已說不清了
唯一分清的是
透過畫,我們卻捕捉到了畫家的心,那是顆充滿溫柔的心。

米勒的那句告白:
"我自己就像一個唱真實歌曲的人,就是嗓門太弱,很難讓人聽見吧!"

[liaoandy 在  2008-6-12 11:26 PM 作了最後編輯]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19 02:34 P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1865 second(s), 6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