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其他] [分享]奧斯卡競爭激烈 最佳外語片獎爭議多   字型大小:||| 
geo
鍛鐵驢友
等級: 7等級: 7等級: 7


 . 積分: 94
 . 文章: 148
 . 收花: 850 支
 . 送花: 6 支
 . 比例: 0.01
 . 在線: 49 小時
 . 瀏覽: 2521 頁
 . 註冊: 1948
 . 失蹤: 2
#1 : 2023-8-4 09:56 P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最佳外語片獎可能是今年奧斯卡金像獎主辦單位最頭疼的一個獎項類別。多部片因為代表國家藝術原創性不足,或講太多英語,被取消資格,陣前換將;此外,今年強片多、競爭激烈,包括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匈牙利導演Laszlo Nemes的「Son of Saul」,以及代表台灣、在坎城影展獲得最佳導演獎的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都被看好。 其中,原代表大陸角逐的中法合拍華語片、改編自大陸小說家姜戎同名小說的「狼圖騰」,4名編劇只有1位中國籍,中方藝術原創代表性不足,被迫換上31歲導演韓延的浪漫喜劇「滾蛋吧!腫瘤君」;巴拿馬參賽片也遭更換,這幾天又傳出阿富汗參賽影片「烏托邦」(Utopia)有太多英語,因不夠外語被取消資格。 1929年開創的奧斯卡金像獎,正式名稱是學院影展(Academy Awards),由美國影藝學院主辦。起初沒有外語片類別,1947∼1955年以非競賽類、特別榮譽獎的形式,頒給在美國上映的優異外語片,義、法、日等國各得3次獎座;最佳外語片競賽單元是1956年第29屆正式制訂評審辦法後開始。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大多頒給電影工業發達的歐洲電影,獲獎最多的國家是義大利的11項;近年,小國的電影作品愈來愈受重視,參賽的區域也愈來愈多,過去連續3年創新記錄,去年有83部電影報名,今年減少到80部影片,201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競爭激烈。 報名參加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需確實符合幾個資格要求,包括電影須在每年10月至翌年9月在提交國家或區域發行上映,且須至少在一家商業電影院連續上映7天,以及需以英語之外的語言為主要對白,但不須是提交國家的官方語言,不少電影因為有過多英語對話而失去參賽資格,如2007年以色列電影「The Band's Visit」〕,以及今年阿富汗電影「烏托邦」。 如果報名區域本身對這部影片的藝術或創意控制權不足,也可能被拒絕。例如,2007年李安導演的「色戒」代表臺灣參賽,因為該片主要創意或製作人員大多不是臺灣人,被取消參加第80屆奧斯卡外語片獎類資格;又如今年中法合拍片「狼圖騰」。 至於在美國境內製作的所有影片都不能參加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不論主要語言為何,包括美國海外屬地製作的電影。喪失資格的另一個常見因素,是電影在影院上映前,就在電視或互聯網播映過,荷蘭2004年的電影「Bluebird」,因此被取消資格。 資格不符的裁決,一般能夠在提名之前發現,提交國可以其他電影取代,但第65屆烏拉圭1992年的電影「A Place in the World」是在提名後才因藝術控制不足被取消資格。今年,阿富汗電影「烏托邦」旁白為英語和部分達利語(Dari),遭取消後,影藝學院學院原給予提交新電影的機會,但阿富汗沒有。 每個國家參賽的電影,須由當地官方指定組織選出,通常是評審團或電影業組成的委員會,這些評選單位的成員名單須送到美國影藝學院供參考,每個國家只能報名一部電影。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不頒給個人,而是頒給出品國的獎勵,這點不同於最佳影片是頒給影片的製片人。大導演費里尼一生有4部作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但他個人從未正式獲得過奧斯卡獎,只在1992年獲頒一項榮譽獎。 最佳外語片得主通常由導演代表接受頒贈奧斯卡小金人並致辭,奧斯卡小金人除了鐫刻國家名稱,也刻上導演姓名褒揚。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22 12:31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1853 second(s), 6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