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客:
加入
|
登入
(帳號有問題請連絡TWed2k@gmail.com)
TWed2k
»
轉貼文字區
» 比塑化劑還毒!醫揭「日常3行為」害大腦變塑膠:最後慘失智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論壇跳轉 ...
主題:
[新聞]
比塑化劑還毒!醫揭「日常3行為」害大腦變塑膠:最後慘失智
字型大小:
小
|
中
|
大
|
巨
←
→
geo
銅驢友〔初級〕
. 積分:
110
. 文章:
204
. 收花: 939 支
. 送花: 6 支
. 比例: 0.01
. 在線: 55 小時
. 瀏覽: 2981 頁
. 註冊:
2117
天
. 失蹤:
0
天
#1 : 2025-4-17 02:40 PM
只看本作者
送花
(3)
送出中...
研究發現,生前罹患失智症的人,大腦中累積的塑膠微粒含量,竟然比一般人高出3~6倍。
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已超過35萬人。醫師蕭捷健表示,研究發現,生前罹患失智症的人,大腦中累積的塑膠微粒含量,竟然比一般人高出3~6倍。他表示,日常生活中的嚼口香糖、喝瓶裝水或使用塗層紙杯,就會讓人吃進大量塑膠微粒。「光是每一次開關瓶蓋,瓶蓋和瓶口摩擦就會產生500顆微小的塑膠碎片掉入水中。開關越多次,水中的微粒就越多。」
減重醫師蕭捷健在其臉書表示,一項刊登在《自然醫學》的研究發現,生前罹患失智症的人,其大腦累積的塑膠微粒含量,比健康對照組高出3~6倍,有些案例甚至更高。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特殊技術,精準量測了腦、肝、腎等器官中的塑膠含量,結果顯示,大腦是塑膠微粒累積濃度最高的器官。
他表示,下列3行為,都會導致吞下塑膠微粒:
1. 咀嚼口香糖: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2025年會上發表了一項初步研究,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咀嚼市面上常見的口香糖後,收集唾液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不論哪種口香糖,在咀嚼的前8分鐘內,大約94%的塑膠微粒會脫落。平均每克口香糖會釋放約100顆。若是口香糖嚼不停的人,一年下來可能不知不覺吃進超過3萬顆的塑膠微粒。
2. 開瓶蓋、喝瓶裝水
光是「打開」和「旋緊」寶特瓶蓋這個簡單動作,就會產生塑膠微粒。一篇發表在《水與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每一次開關瓶蓋,瓶蓋和瓶口摩擦大約會產生500顆微小的塑膠碎片掉入水中。開關越多次,水中的微粒就越多。
更驚人的是瓶裝水本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研究顯示,使用超先進的「受激拉曼散射顯微術」,能夠看到非常非常微小的「奈米塑膠」。他們檢測了市售瓶裝水,發現平均每公升水中竟然含有高達約24萬個塑膠顆粒。
3. 塑膠容器/包裝:
盛裝熱飲時,杯子內部的塑膠淋膜可能會釋放微粒。使用塑膠砧板切菜時,刀具會在塑膠砧板上刮下細小的塑膠碎屑,混入食材中。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送出中...
論壇跳轉 ...
最近訪問的論壇 ...
感官至上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5-10 06:49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30048 second(s), 6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