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其它綜合] [分享]21 世紀成功哲學: 不怎麼對! 該怎麼辦? 尋找、再尋找   字型大小:||| 
gridp2p
鐵驢友〔初級〕
等級: 4


今日心情

 . 積分: 30
 . 文章: 37
 . 收花: 134 支
 . 送花: 9 支
 . 比例: 0.07
 . 在線: 378 小時
 . 瀏覽: 9810 頁
 . 註冊: 6708
 . 失蹤: 1997
#1 : 2006-1-3 01:11 A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http://www.ee.ncku.edu.tw/Chines ... 051221/20051221.doc
http://www.ee.ncku.edu.tw/englis ... k_Title-Summary.pdf

21 世紀成功哲學: 不怎麼對! 該怎麼辦? 尋找、再尋找
(21st Century Success Philosophy: Not Totally Right.  How?  
Search and Research)

演講者:許炳堅  榮譽教授  及國際講座教授 (電機學院,資訊學院和管理學院) 與 校務策略顧問,國立交通大學。

簡介:
許炳堅榮譽教授於1978年獲得台灣大學電機系學士學位 (180位畢業生中以第一名畢業),並於1983年及1985年獲得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電腦碩士及博士學位。許博士於1985年至1998年期間任教於美國南加州大學電機系,並且升任正教授,同時擔任跨領域的研究室主任。從1999年起,他有7年的高科技產業經驗。在國際學術界,他擔任過兩個SCI論文期刊總主編以及數個特刊的客座編輯。於2000年擔任國際電機及電子總會轄下電路與系統學術會總裁。許博士獲選為1996年國際電機及電子總會會士,並且熱心地協助數位國內傑出研究人員先後獲選為會士。許博士獲得無數獎項,包括7次國立台灣大學書卷獎,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學術獎學金,以及電路與系統學術會的最佳期刊論文獎,最有價值服務獎,金質獎章,以及韓國三星公司技術感謝獎等。

許博士於2003年7月獲聘為國立交通大學榮譽教授,於2004年3月獲聘為國立交通大學第一位校務策略顧問,於2004年6月獲聘為國立交通大學 (國際) 講座教授。許博士與數位國內傑出教授們共同推動『台灣全球化領袖型教授推動委員會』(【Taiwan - GLPPC】Globalization Leadership Professors Promotion Council),致力於學術的國際化效率與競爭力提昇,已經在2004年12月舉行首次研討會,成效良好。

『第一屆高中學生創新徵文比賽』,徵文主題為「21 世紀科技教育的時代性 之我見」。於2005年12月由原創者許炳堅榮譽教授與高中教師們:建中梁志堅老師、丘聖光老師,師大附中李啟龍老師、林俊卿老師,北一女中陳怡芬老師共同以「現代武訓」的精神來舉辦。並且獲得交通大學電機學院吳重雨院長、資訊學院林進燈院長,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史欽泰院長,成功大學電機系許渭州主任,東華大學張瑞雄教務長,長庚大學前工學院馮武雄院長,聯合大學電資學院胡振國院長,學術會副總裁劉濱達教授的共同贊助,順利完成。

演講摘要:

(A) 前言
2003年1月是我第一次受邀在交通大學「教師冬令營」演講;目前已找不到當時的講稿。2004年1月3日是我第二次受邀在「教師冬令營」演講,題目是『半導思源:學以致用』;在交通大學與成功大學現場聯播,備有 power-point電子檔。2004年3月在交大EMBA的講課,題目是「(21世紀) 追求領導卓越, 善用半導」,也備有 power-point電子檔。2005年2月1日是我第三次受邀在交通大學「教師冬令營」演講,題目是『 21世紀  科技教育的時代性』,備有演講摘要以及power-point電子檔;2005年2月2日在成功大學「鳳凰營科技 醫學電機研習營」又講一場。這個題目也成為第一屆高中學生創新徵文比賽的範疇。今天我第四次受邀在交通大學「教師冬令營」演講,題目是『21 世紀成功哲學: 不怎麼對! 該怎麼辦? 尋找、再尋找』。這是非常高級的「哲學」層次,它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屆徵文比賽的範疇。現在,我們探討的層次已經深入到第四層。

(B) 東方與西方的不同

一個人的終極價值,不在於他的頭銜叫什麼;而在於他真正地為人類貢獻了什麼,也就是做了哪些有深遠影響的事情。印度的阿育王子放棄了頭銜,也成就為釋迦摩尼。至於摩西在放棄了埃及法老王的繼承人位置之後,成功地帶領信徒們渡過紅海。

亞洲的學者們比較害羞,專門做最熟悉與有把握的事情;也就是容易被現有的框框侷限住。相對上,歐美人士比較看得開;沒有先入為主的限制。他們就比較敢嘗試與冒險。西方社會,鼓勵嘗試錯誤。例如,萊特兄弟的飛行試驗在一百多年之前就已進行。至於愛迪生發明電燈,是經過一千多次失敗才成功的。

然而在臺灣,嘲笑失敗的情形仍然隨處可見。2005年這一次教育部的『五年五百億』撥款分配,交通大學因為學校行政團隊的某些小疏失,祇獲得每年八億元的補助,而非按照學生人數比例的十一億元。如此一來,兩年就少了六億元。在這之前,交通大學每年只要比預期的目標多募款五千萬元就欣喜若狂;按此比例,六億元的短缺,需要十二年的加倍努力募款才能彌補起來。有此慘痛的親身經驗,希望交通大學的行政團隊能夠『推己及人』,不要對於他人的小疏失而做出不成比例的挑毛病、以及大做文章;因為那樣,就如同物理學上的內力消耗而沒有達到作工的目的。如果交通大學想成為一個在國際名校之間力爭上游的大學,就要能夠展現出有長遠眼光的魄力與泱泱風範才行。

至於成功大學,因為教育部採用學校『規模化』的獨特標準而幸運地獲得每年十七億元的按照學生人數比例的補助 (在國際上,四萬位或者五萬位學生的大學比比皆是;因此,一萬九千位學生的學校也非什們特別值得強調的規模) 。希望成功大學的行政團隊能夠把握這次的機會來帶動全校師生一起加深與加大在國際學術上的貢獻和影響力。兩年後,如果教育部不再依靠所謂『規模化』的指標;到時候希望成功大學也能維持著每年十七億元的補助比例或者更為增加。

卡爾‧馬克思 (Karl Marx) 在德國大學所提的管理名言是:「我們不是來瞭解世界 (按:找藉口) ,我們是來改變世界 (按:創造更好的答案)」。2003年12月1日的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 有一段描述印度國父 聖雄甘地的話:「First they ignore you. Then they laugh at you. Then they fight you. And then you win. 」如果一位學者嘗試創新而被取笑時,他 (她) 很可能已經進入第二階段,正朝著更大的成功來邁進。至於創新的事,第一批去闖的人叫做先驅 (pioneers),第二批去做的人是跟上潮流,第三批的就是模仿,再後面的就可能是可憐的抄襲者了。

(C) 學生們的對話

網路上,咕嚕咕嚕火鍋站 (kulu.twbbs.org 大概是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的學生網站) 報導了2003年1月底的兩位『奈米社』的學生對話。大意如下。學生甲:「校長致詞佔20分鐘就好,不必請許教授演講。 (鳥)」「校長果然不出所料介紹交大超級走馬看花,我想聽眾席的高中老師們應該覺得他沒有用心吧。」「至於許教授,雖然我覺得他想要講一些人生的議題是不錯,但是他實在是咄咄逼人;而且聽說他在 307-實驗室的尾牙宴上也是超級放炮大王 (柯明道教授被慘電) 。我想就算他是美國某某大學的教授,也會走到哪裡都被討厭吧!」     學生乙(別號 【國家超級米蟲】):「…… 在這裡我只想談談許博士。也許你們會覺得他是什們鳥,可以這樣在大家面前出言不遜?我第一次見到他也有類似的感覺。因為他一開口就談 revolution (創新、革新、或革命) 來取代 evolution (慢慢地改變) 。但是各位大概不知道,今天有這個『奈米社』,就是他教唆吳院長搞的;交大今天所有有關奈米的活動,都是他在背後暗地裡推動的。你們只聽到307-實驗室的尾牙宴那天他對柯明道老師大大放炮,但是沒有看到柯老師被轟得很高興。為什麼?」「因為我們不管在學術界、產業界都有一些問題,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習慣從官僚體系上去的人,早就忘了當初的熱情;這就是為什麼你們這次辦活動會這麼難過的原因。不是中間的人不願意把你們的意見往上傳,而是就算往上傳也 ……. (按:沒有效果) 。許炳堅何許人也?他早就不是美國某某大學的教授,他做過的事情很多。我只能告訴你們 ***** (按:提到有關吳院長深入之處,在此不直接引用) 。今天他說的話你們聽來刺耳,那是理所當然,就像五年前我初見他一樣。五年後,如果你們還有機會遇到他,就會認同他所說的話。」其他詳細部分,請自行上網搜尋。

(D) 人生

2005 年2月1日聯合報 A15-版刊出「如何考出孩子們帶得走的能力?」的一則笑話:假設聯合國文教組織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們出了一道題目:「對於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請你談一談自己的看法。」結果,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題目後不清楚什麼叫『糧食』,拉丁美洲的小朋友不清楚什麼叫『請』,歐洲的小朋友不清楚什麼叫『短缺』,美國的小朋友不清楚什麼叫『其他國家』,台灣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自己的看法』? 2005 年4月5日中央社報導,有一位李教授認為:「教育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別人不會的事,不是教大家別人都會的事。」

人生是一場探險 (adventure) 。(根據作家胡忠信的報導)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經說過:「生命何用?無非為了崇高理想而奮鬥,為了改善這混亂的世界;讓在我們逝去之後活於其中的,能有一比較好的地方。」正如莎士比亞所說:「有人生而偉大;有人因奮鬥而偉大;有些人的偉大,是別人捧出來的。」

如果有人問你:「在世上,任何政府發給個人的最大獎金是什麼?」某甲可能會回答:「是諾貝爾獎,其獎金將近一百萬美元!」這個答案有些貼近了,但是太保守。某甲可能會質疑:「諾貝爾獎已經是學術界裡最高的認可了,還有什麼比這還值得政府發給更高的個人獎金呢?」其實啦,由政府發給獎金達數千萬美元,或者是上億美元的也有,譬如超級樂透獎等。只是,獲獎者必須沒有使用特別的知識或者獲得額外的幫助;要不然,就會被當成是作弊。

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有兩大因素:其一是系統化 (systematic) 因素,其二是隨機 (random) 因素。系統化因素具有確定性;而隨機因素又稱亂數,是不確定的。各級學校的教學,主要專注於有確定性的系統化因素;對於不確定的隨機因素,則甚少著墨。隨機因素的代表性例子有出身 (initial condition)、或者在職業上轉換跑道 (well switching) 、結婚等關鍵性決定。

豐富的人生,在於探索『未可知』(explore the “NO” open space) 來擴大,而非局限於『已知』(confined by the “YES” domain) 來縮小。最愉快的作為則是在無後顧之憂,而且沒有特定預期成果,同時能夠勇敢地放手去做。對人世而言,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定會變』。真正不變的事務:就遲早會被機器取代。

如何反敗為勝 (亦即處理挫折、失敗)?有數部電影或者電視劇值得推薦:一部是Bin Han (賓漢) ,一部是Gladiator (神鬼戰士) ,一部是The Rock (絕地任務,由史恩康納萊、尼可拉凱吉主演);還有一部電視劇『大長今』(韓劇) 。 另外,還有四類精神糧食最有用:一是孔子、孟子的四書,適合中學生;二是孫子兵法,適合人生職場之用;三是老子、莊子的道德經,適合年紀大的人來修身養性;然後是宗教方面釋迦子的佛經、耶穌子的聖經等等。

(E) 右 (right) 與 左 (left)

Right 就是『右』,也就是『與現況相符』,是一群『既得利益者』。Left就是『左』,也就是『與現況格格不入』;在被動式裡,是一群『被遺忘者』;在主動式裡,是一群『已經離開的』,而無所牽掛、可以跳出框框的人們。

在孫文博士革命的時候,清廷是既得利益的保守右派,而革命黨則是改革的左派。到了抗戰結束國共對立時,國民政府是既得利益的右派,而共產黨則是改革的左派。經過時空的螺旋轉軸,在21世紀的中國大陸,共產黨又成為既得利益的保守派。

時間的軸,就像螺旋一樣的轉動;不斷地把改革的左派,相對地旋轉成既得利益的保守右派。老子的道德經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對於『道』這一項,說得最為貼切。我們要能欣賞『差異性』,或者『不一樣的美』。

如果不能隨著時代來進步,就會被時代所淘汰。古書有言:「茍日新,又日新。」就是這個道理。人世間的對或不對,必須擺在『時間』和『空間』的座標軸來衡量。當年,哥白尼 (Copernicus) 首倡『地動說』,能夠糾正保守派所根深蒂固的以為太陽繞地球,就需要靠絕大的勇氣。海森堡 (Hessenberg) 的測不準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更可以被廣泛地運用。

在21 世紀,一個人如果不能把握『不怎麼對 (not totally right) !該怎麼辦?』的精神,與時俱進,甚且超越時代;那麼,就有可能遭遇到『怎麼 (多) 不對?』的困窘,或者『怎麼 (都) 不對? (totally not right)』的危境。

(F) 擇善而堅持

在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這一本書裡 (“Who moved my cheese?” by Spencer Johnson, 2000年奧林文化出版社發行、游羽蓁先生翻譯) ,作者很清楚地告訴我們:「絕對不要緬懷過去而鬆懈下來,我們需要保持繼續尋找的心態。」在2005年4月18日的商業週刊也報導了 IBM 總裁Palmisano宣示的決心:「IBM不再捍衛過去的傳統產品,而要拓展到電腦以外的新領域。IBM向深藍說再見 (So long, Big Blue) 。」

根據佈道家Joel 在2005年3月15日所說的:「我們應該從 被打敗 (defeat) 的心態改變成 戰鬥勇士(warrior) 的心態;也就是在內心裡 挺直腰桿 (stand up) 充滿了 做得到 (can do) 的信心。」

“如果你害怕找零錢 (改變) ,就把它留下來”(If you fear change, leave it here) 這篇文章的作者 (Rhonda Abrams) 明確地告訴我們:「祇要假以時日,你是可以改變的。」「改變是一種過程,而非立竿見影的效果。」「改變像是一個不停的旅程,而非終點站。」「要達到成功的改變,一般說來要經過數個步驟:構思 (contemplate)、重新定位 (reframe) 、規劃 (plan) 、下定決心 (commit) 、進行嘗試 (try) ,遇到阻礙或者挫折時 更下定決心 (recommit) 。」「持續一年之後,改變就會自然而然成為你長期的資產。」

改變的內容,就要靠搜尋 (search) 或者再搜尋 (re-search) 來決定。『再搜尋』是要把更好的東西 找出來 (這是極為動態的作為);而非傳統上的『研究』只是把現有的拿出來端詳一番與仔細瞧一瞧而已  (因為那是極為靜態的作為) 。

會往好的方向改變的人,越是遇到挑戰就越能激發鬥志。把挑戰 (challenge) 經由改變 (change) 而成為良好的機會 (opportunity),再轉變成為對自己有利的優勢 (advantage) ,這是最甘美的 。會遇到挑戰,就表示現有的方法不夠好,需要改變;因此,改變 (change) 是處理挑戰 (cha-lle-nge) 的最好方法。

三國時代的諸葛孔明,遇到了大挑戰,他能夠改變了傳統的做法,結果創出了留傳於世的『空城計』和『草船借箭』等曠世妙招。又如微軟公司的董事長比爾‧蓋茲 (Bill Gates) ,因為不滿意 IBM 的軟體作業程式,經由改變,帶領著MS-DOS產品走出康莊大道。還有戴爾電腦公司的董事長麥可‧戴爾因為不滿意IBM 個人電腦的經營模式,經由改變,終於創出『即時訂貨系統』來避免滯銷品而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公司。以前的建築物為了抵抗地震,強調牢牢地抓住地基來和地震相對抗;結果是遇到強震就會折斷。最新的建築物則採用『以柔克剛』的方法,隨著地震波的頻率而搖晃,反而不會折斷。一個人,如果能夠不偏『右』與不偏『左』,就可以隨著時代的巨輪快樂地搖向未來。

        『堅持 (persistence) 』是成功的基本要素。Calvin Coolidge 提醒我們:「對於達到成功而言,『堅持』是無可取代的要素。」「『才能』則算不上,因為世界上充滿了具有才能而卻不成功的例子。」「『高智商』也算不上,高智商並不保證會成功。」「刻板的『學校教育』也算不上,受過傳統高等教育而不成功的人比比皆是。」「唯有『堅持』和『決心』,才是達到成功的基本要素。」

如果有人要問:「如何才能成功?」那就需要『永遠準備,重新開始』。成功的祕訣在於:『簡單、熱忱』,能夠『瞭解現實』、然後『超越現實』。這是經由 (韓劇)『大長今』的啟發。

感謝
住在加州理工學院附近的廖雪女士與傅菁菁女士極為關切:「究竟要下一代如何學習才會成功?」,是觸發本文的動力;在此,衷心地謝謝她們。

[gridp2p 在 2006-1-3 01:13 AM 作了最後編輯]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5-7 02:08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5122 second(s), 6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