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新聞] [分享]垂直農場 開心種菜   字型大小:||| 
丫柏
銅驢友〔高級〕
等級: 10等級: 10等級: 10


今日心情

 . 積分: 161
 . 文章: 227
 . 收花: 1450 支
 . 送花: 24 支
 . 比例: 0.02
 . 在線: 721 小時
 . 瀏覽: 9653 頁
 . 註冊: 7449
 . 失蹤: 3132
#1 : 2009-12-2 02:34 PM     只看本作者 引言回覆

原文出處: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 ... amp;f_ART_ID=224203
重點提要

■農業正破壞著我們的環境,而全球的可耕地已不足以養活2050年時所有的95億人口。

■在玻璃高樓裡種植作物可大幅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廢氣,並能將原本污染河川的城市污廢水加以回收利用。

■一塊街區大小、30層樓高的農場可以在破壞程度更少的情況下,生產相當於960公頃戶外農場所生產的食物。

■世界各地許多城市的都市規劃者都在研議垂直農場,目前既有的水耕溫室則可做為設計原型農場的基礎。


為了餵飽全世界68億人口,人們已經用掉大約一個南美洲大小的土地來種植糧食與飼養牲畜,留下驚人的農業足跡。人口學家預測,到了2050年,地球將有95億人口。平均每人每天至少需要1500卡熱量,若農業生產方式仍維持現狀,要養活所有人,還需擴增約8億5000萬公頃的土地,相當於一個巴西的大小。要取得這麼多新的可耕地根本不可能,套句美國著名幽默作家馬克吐溫的名言:「買地吧,以後就沒了。」


此外,全世界可用的淡水,有70%被用於農業灌溉,使得水源受到肥料、殺蟲劑、除草劑與泥沙的污染而無法飲用,倘若這趨勢不變,某些人口密集地區將沒有安全飲水可用。農業活動也使用大量化石燃料(在美國就有20%的汽油與柴油消耗在這上面),除了排放溫室氣體之外,食物價格也是個課題,因為食物價格已和燃油價格產生連結,這種連動機制導致2005~2008年間,全世界大多數地區的食物價格幾乎上漲一倍。


一些農業經濟學家認為,解決之道是推動更集約的農業,由少數幾家高度機械化耕作的集團,選用基因改造作物,並使用更強效的農藥,栽培出更高產量的作物。這項解決方案即使能實現,也只是個短期的補救辦法,因為氣候的快速變化不斷改造農業景觀,讓最複雜的戰略也失效。美國歐巴馬政府上台後不久,能源部長朱棣文便提醒大眾,氣候變遷可能導致加州的農業在本世紀末之前消失無蹤。


此外,如果我們繼續為了取得新的耕地而大規模砍伐森林,全球暖化將以更快的速度造成災難。更嚴重的農業逕流可能製造出大量的水域「死區」,把大部份河口、甚至有些海洋變成一灘死水。


要擔心的還不只這些,沙門氏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透過食物造成感染,每年造成許多人死亡;瘧疾及血吸蟲病等致命的寄生蟲感染更是問題,尤其在東南亞以及非洲、中美洲與南美洲的許多地區,因為工業肥料太貴,農民經常利用糞便做為肥料,使得寄生蟲更容易散播感染,影響到大約25億人的健康。


我們顯然需要徹底改變。一種策略性的轉變,幾乎能排除上述的所有問題:在垂直農場裡進行嚴格控制條件的室內種植。在城市既有空地興建高樓或在屋頂設置大型多層溫室來種植作物,可在用水更少、垃圾製造量更少的情況下常年生產糧食,而且傳染病的風險更低,也不必耗費化石燃料來使用機械或從遙遠農村長途運輸。垂直耕作是我們養活自己及未來新增人口的革命性方法,食物將因而變得更美味可口,「在地種的」將成為家常便飯。


我接下來要描述的工程乍聽之下也許誇張,但工程師、城市規劃師與農業學家仔細檢閱過相關的必要技術後都認為,垂直耕作不但可行,更應該實際試行。


農耕不再傷害土地

在原本是整片森林與草原的土地上種植作物,已對地球造成破壞,也讓人類走向滅亡之路。我們套用醫學上的信條「不造成傷害」來做為農業生產的最低要求,也就是不要再對地球造成任何破壞。過去,人們克服種種困境,從1800年代中期達爾文時代以來,每一次按照馬爾薩斯理論預測人口增加將使世界末日到來之時,便會出現一連串技術上的突破,幫人類度過難關:各種農耕機械、改良的化肥與農藥、人工培育而具有更高產量與更強抗病力的新品種植物,以及對付一般動物疾病的疫苗與藥物等,都讓糧食的產量大大增加,超越要養活增加中的人口所需。


直到1980年代,我們在許多地區可以明顯看到,農業對土地造成的極大壓力,已經遠遠超出土地的負荷。化學農藥破壞了養份再生的自然循環,那是完整生態系統自我維持之所需,我們必須轉向更具生態永續性的農業技術。


正如著名生態學家奧德姆(Howard Odum)所言:「大自然能解答一切,那麼,你的問題是什麼?」我要問的是:怎樣才能讓我們活得好,同時讓全球生態系統得以修復?包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官員、倡議永續的環保人士以及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薩伊(Wangari Maathai)在內的多位氣候專家都認為,要減緩氣候變化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農田恢復其自然的草地或林地狀態。這些自然的山林能從周圍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這是最大宗的溫室氣體),讓土地得以休息並讓地球恢復生機。


案例不勝枚舉。南、北韓之間的非軍事區創建於1953年韓戰之後,原本是一條寬達四公里、受創嚴重的土地,如今草木繁茂、生意盎然,已經完全恢復。過去分隔東、西德的廊道寸草不生,現在一片翠綠。在美國,1930年代因為過農與乾旱使土地變得貧瘠而形成的塵盆沙漠,現在又再度成為具有高生產力的國家糧倉;還有整個新英格蘭地區,從1700年代以來至少有三次森林被完全砍除的記錄,現在則擁有大片健康的闊葉木與寒帶森林。


蓋高樓來種菜

基於許多理由,日益擁擠的人類文明需要替代的農耕方法。但封閉的城市摩天大樓真的是一個切實可行的選擇嗎?


是的。一部份原因是,在室內種植作物已經很平常。有三種技術已成功運用在世界各地,分別是滴水灌溉、氣霧耕與水耕。滴水灌溉是將植物種植在構槽裡,構槽中裝有蛭石等質輕而可使用多年的惰性物質,小水管穿梭在植物之間,將帶有營養物質的水精確滴灌在每株植栽的基部,避免像傳統灌溉法浪費大量的水。氣霧耕在1982年由賀必克(KT Hubick)發明,後來又經過美國航太總署(NASA)科學家改良,做法是將植物懸掛在充滿了水氣與養份的空氣中,免去了對土壤的需求。


現代水耕法則是農業經濟學家吉瑞可(William F. Gericke)在1929年發明的,植物栽種在無土溝槽裡,溶有養份的水流灌其間。二次大戰期間,有超過360萬公斤的蔬菜,是在南太平洋島嶼以水耕法生產,供應當地的同盟國部隊。時至今日,水耕溫室為室內耕種的原理提供了有力的佐證:作物可以終年生產,並免於各種可能毀去所有收成的旱災與水災,在理想的生長與成熟條件下,產量可以達到最大,同時能將傷害人體的病原減至最少。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2-24 08:46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2321 second(s), 6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