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英特爾總經理專訪 (下)

@ 2006-10-16 03:18 PM

文/王麗蓉

一輩子的朋友,相互淬勵

透過你的學習network,和與你興味相投的人連結,這些人會對你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從前我們在Σ社,談唯物論、唯心論,什麼都談,接觸面比較廣之後,融匯成自己的思想。

記得當時我在成功思潮中寫文章批判萬年國代,我辦許多活動,就是為了使學生朝向更開闊的思想空間。

社會不斷變化,你必須去掌握的部分,其實就是思考邏輯的精準度,其實思考邏輯也在不斷改變,真正不變的是學習。

Σ社及後期的幾個社團,對我受益良多的是:這些朋友的思考及談論的主題,跟我蠻相近的,這是一種思考及辯論的淬勵,辯論的結果,我已經不記得了,但當中思考邏輯、思考方法及過程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這些朋友,我們已經有很多年沒見了,但我可以保證走在路上絕對可以認出他來;這是終身的朋友,不會因為外表的蛻變而有所質變,這是人格特質讓我們終其一生強烈地相互吸引。

我有很多的朋友,我們彼此互相幫助,share我們的ideas,而這些朋友不見得常在我身邊,可能五年十年都沒碰面,但是見面的話,就一見如故,心裡的感動很深,這是一輩子的朋友。




跨行,路無限寬廣

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變化太大,所以我們在社會上不要僅做一行,而要跨行!

跨行指的是除了讀本科的書之外,還要去接擉其他的知識;跨行的value比單就一行的value要高出許多,因為這種人才稀奇罕有。

今天我檯面上的身份是科技人,我的專長是marketing,倘使你找我去商學院上行銷課,我保證講得比 任何 教授都好--我有二十幾年的行銷經驗。這又牽涉到人格特質,因為我喜歡跟別人溝通來往,所以我對人的消費行為很敏感。知道自己有這方面的特質,我就不斷找機會磨練自己,讓自己不斷的growth。

記得在成大時,我沒有拿過任何一次的演講冠軍,但是踏入社會後,我將自己投注到演講的場合去,我經常拿演講冠軍。當兵時當了一年的教官,經常對著幾萬人演講,之後也帶領一些演講辯論的社團,培養我的溝通能力,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演講方式,同樣一個主題有不同的表達方法。

我的人格特質有溯尋成長環境的這種趨向,而且以前在Σ社,很多人也有這種特性。

漸漸地,我發覺對這類的書,有很強的吸收能力,行銷的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都看,一直看一直跟,久而久之培養了我的人格特質。

要給自己更多的機會,去發掘,去培養自己的人格特質。記得早期我在一家外商公司做銷售部經理,當時我英文不怎麼靈光,與一些老外開會,對於他們的談話一知半解,開完會後,老外們彼此閒聊,我無意間聽見他們說,? o個人好像聽不懂我們在講什麼,這句話對我打擊很大,後來我就不斷找機會來磨練自己的英文。

出了社會之後,除了自己的專長之外,去了解自己的個性,develop你的第二個專長。在社會上真正發揮的舞台是兩個專長共同交結的地方,有很多的機會從這個交結點上產生,這也就是之前所說的跨行的價值--路,無限寬廣!


承擔責任 + 創意 = 自我價值 + 貢獻

我們經常在分別什麼較勞心,什麼較勞動。外在看起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你的心情。

好比說你有一個工作,其實身在其中你就已在學習,差別在於你用什麼心情來面對一切。

如果在工作職場之中,我們習慣性思考著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或者有無更好的創意,如何來improve,你就能成長。

若是你與老闆有很好的communication,他告訴你說,第一步怎麼做,第二步,第三步…,那你就全套都學會了。

所以說要調整心態,將一個工作變成是學習與成長。我自己的溝通經驗就是如此,當我去跟老闆溝通時,我得到更多的support,更多的resources,從前我比較內向,不會主動與老闆溝通,心想只要我做出來了,自然會有人看到,這種想法,大致沒有錯,但如此一來,做起事會很辛苦,很無趣的,因為只有一個人在做;倘若與老闆溝通過的話,就會得到大批的奧援,做起來就會比較輕鬆,成就感相對也會比較大。

不要逃避責任,要去承擔責任。在我們的公司,有一個文化,第一,要承擔責任,進公司就是要承擔責任:assume your responsibility,之後你再去做innovation(創新),學習如何做的更好,更有創意,當中每一個人都在成長。我們公司每年都會review每一個員工的成長,今年跟去年比起來,他有沒有成長,或者他的成長有沒有比別人快,快的話,薪水就變高。我們的重點不是在賺錢,而是在對公司的contribution(貢獻)及自我的value的提升。


成功因子 = 3C + Feedback

成功人士的要件,取決於人格特質及專長,而不是派系,那是過去的年代獨有的文化。

現在要成功的因子也就是我之前談到的3C(Competence、Communication、Cooperation)。

這個社會瞬息萬變,你不能說看誰當總經理你就往那靠,也許今天他紅,明天換你紅,或者我離開公司,可能老闆變夥計,也說不一定。我常跟我的秘書說,不要特別去靠近誰,因為你在公司的價值是你的value,是你的專業。所以不要去拉關係,台灣早一代是靠關係,其實,日本那些最強調關係的企業,現在都瓦解了,比如說國際牌,上一代創辦人關係都很好,下一代都沒有了,聲寶也是一樣,下一代著重的是能力。

而且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不會因為說我們關係良好,所以我什麼事都找你,不會的。因為我要決定我們公司的命運,成功與否,是在於我的決策,我不會只找我的朋友,這是錯誤的,而是去找最適當的人來合作,這樣才有辦法成功,否則都是拖累。

要知道自己要是什麼,或者說,對於自己在人生中的不同成長階段缺乏什麼,你要很清楚。你不能什麼都要,你做不到的。

今天你問我,我的缺點是什麼,我一清二楚。我將自己的缺點清楚寫下,貼在我桌子前面,我怎麼去改善,我很清楚。自己要有一個feedback(回饋)系統,如果沒有這個系統,那你跟普通人沒有兩樣,在外面車水馬龍,若想要出類拔萃的話,你必須要知道自己的? 岈I在哪裡 ,之後針對這些部分去改善。


最重要的事情最先處理
曾經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Fist things first,最重要的事情最先處理。

我們人經常會逃避困難,總是將最困難的事情拖到最後才做,如果你有這種習慣的話,你的人生會過得很痛苦,假設說這個project期限是一個月的話,你大概一個月都沒好日子過。

但如果在第一天就把最困難的事情完成,那剩下二十九天就很enjoy,這就是我對付我自己的方法。

當一個人慢慢越來越成熟的時候,做事情的模式就會固定。譬如說我昨天去看牙醫,去醫院之前我還特別再刷一次牙,但醫生卻告訴我沒刷乾淨。

我一直用我自己的方法在刷牙,但從他的專業角度來看,我沒有刷好。

所以,我們人在成長過程中,已經習慣一個工作模式、方法與process。但是,你不見得知道這個方法是對或錯,這時你須要一個feedback system,由外人來feedback 給你,或者你自己來做feedback,假使你知道自己在逃避,在do something wrong,你就要去思考。

我常說,讀書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你會對自己有commitment(承諾),來採取行動改變你的行為。讀書最重要的是將書本裡的東西吸收變成你的。



社會支持體系,平衡身心

一個人要保持身心健康、樂觀和積極,就必須要balance his life(生活品質的平衡),建立社會支持體系。一個人失去了社會支持體系,生活品質就無法平衡。

所謂社會支持體系有幾個方面:
第一,對工作要有熱情;
第二,一定是不斷學習的人,一個人要不斷的學習他才能保持社會競爭力,才能建立他的社會自信;
第三,要與整個社會連結,意指參加某個社會團體,像教會,當你得意時,有人與你分享這份喜稅,當你失意時,有人安慰你,這就是所謂社會支持體系,角色的扮演非常重要。

每一個人,要去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體系,所以人必須與整個社會連結、結交知心的朋友。

一個人的健康與否決定在社會支持體系的有無,而不在於運動方面。

除了這三方面的社會支持體系對人的影響不及於家庭,家庭是生命充實與成功的根本,是生命的重心。

它是個能讓自我休息的窩,你生病的時候,真正照顧你的是家庭,絕對不是朋友。它是個注滿愛的地方,而一個人的健康與否,心裡面一定要有愛。

當你在一個愛的環境中成長,你的生命才會豐富。另外,在時間的運用上,也要平衡,譬如說每個禮拜要讀哪些書,要花多少時間在家庭上、在與朋友的相處上,適度地調配自我的時間,就能保持生命的健康,當有壓力或困難時,就能支撐住,不被擊倒。

有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你就有足夠的能力去處理生命中任何的偶發事件!!發表評論

本文章已關閉或您沒有權限發表評論。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