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其他] 做「生意」與做「生理」   字型大小:||| 
Asabolu
金驢友〔中級〕
等級: 17等級: 17等級: 17等級: 17等級: 17


今日心情

 . 積分: 2300
 . 文章: 1548
 . 收花: 21814 支
 . 送花: 3698 支
 . 比例: 0.17
 . 在線: 4016 小時
 . 瀏覽: 62082 頁
 . 註冊: 6810
 . 失蹤: 1
 . Taipei
#1 : 2009-5-19 09:53 P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古人教我們把買賣稱之為「做生意」,實在很有道理。—王永慶

買與賣之間的交易,有三種說法,古人稱之為「做生意」,台灣人稱之為「做生理」,而日本人就直接稱之為買賣。

王永慶指出,台灣閩南語方言稱買賣為「做生理」,光復以後開始使用「生意」二字,一時之間覺得很不習慣,為什麼買賣不說買賣,而說「做生意」呢?後來慢慢體會,覺得很有道理。

他說:「花草樹木長得茂盛,欣欣向榮,我們便形容它生意盎然,富有生意。從字面上說,是一種『生』存的『意』志,以之喻為交易買賣,意義特別深刻。」

王永慶進一步分析指出,閩南語方言說「做生理」,比「做生意」的意境差一些,但比「買賣」兩個字好得多;如果不用腦筋,不勤勞,不吃苦,只知貪圖安逸,便說「萬無生理」,生存有生存的道理,所以我們把謀生、求生說做「做生理」;日本人說買賣,一方買,一方賣,平淡無奇,不但失去了求生存的崇高意義,而且充滿了市儈氣,庸俗不堪。

王永慶曾以小販沿街叫賣求生存的精神,訓勉台塑的幹部們學習他們做生意的道理。

我們在三更半夜常會聽見賣肉粽的小販,從遠處一路叫賣過來,到了住家附近經過,又跑到遠處兜售,整晚都可以聽見他嘹亮的叫賣聲。很少聽見有人光顧,但這些小販還是沿街叫賣過去,為了求生存,不辭辛苦,沒有抱怨。如果聽到有人粗聲粗氣叫道:「賣肉粽的,你過來。」馬上愉快地答道:「來了!來了!」

王永慶說:「為什麼那些風雨無阻沿街叫賣的小販不覺得客人粗魯不禮貌,仍以溫柔的聲音做他的生意呢?因為沿街叫賣了半天,好不容易有人來光顧,當然要高興了。這是做生意的道理。可以說『生意』是一種藝術,不是技術的,有『生』存的『意』志,懂『生』存的道『理』,才能生存下去。」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2 05:41 P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19334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