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閒話家常] [分享]繼天花後將要被消滅的人類疾病_麥地那蟲   字型大小:||| 
csky
銀驢友〔高級〕
等級: 14等級: 14等級: 14等級: 14
天之叢雲

今日心情

 . 積分: 1049
 . 精華: 1
 . 文章: 2032
 . 收花: 8694 支
 . 送花: 6403 支
 . 比例: 0.74
 . 在線: 7115 小時
 . 瀏覽: 11971 頁
 . 註冊: 6950
 . 失蹤: 3
 . 自由台灣
#1 : 2005-12-8 04:26 P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很久沒有寫些有意義的文章了,老是回一些文也沒有什麼意思。
希望大家看過喜歡的可以送我幾朵花。

麥地那蟲是一種水蚤來傳播的寄生蟲病,得到這種病的人通常是喝到了不乾淨的水。
感染了以後,麥地那蟲會在人體內交配,公的在交配後就死了,反之母的就會鑽到皮下組織,
可能是手,可能是腳,反正就是人體內溫度較低的地方。慢慢的從皮下鑽出頭........................
這時候被感染的部位會感到極度的痛苦,據說是有如刀割,鋸肉和火燒一般的痛苦。
這樣的痛苦迫使宿主(就是人)會到水裡泡水來減輕痛苦。
一碰到水,母蟲就會釋出數十萬的卵到水裡,找到水蚤,又開始下一個循環
(好像異形一樣的生物喔)

通常在母蟲探出頭來時,可以用攝子慢慢的夾出來,可是一天只能夾一點點,大約是2-3公分。
對於總長可能到達幾公尺的母蟲,這樣的痛苦的過程可能持續三個月以上。
可不能把蟲夾斷了,因為殘留在體內的蟲體可能會引起相當嚴重的發炎反應,造成肢體的壞死。

這樣可怕的蟲為什麼將被消滅了呢?
因為預防的方法相當的簡單,就是:

1. 乾淨的飲水,就算把水用一片棉布過濾也可以。
2. 禁止病患到水邊泡水。

那為什麼還不能被消滅呢?
這是一些非洲國家受到內戰的影響,導致WHO的人員不能進入到內地去預防這種可怕的寄生蟲。



==================================================================================

以上是個人對麥地那蟲的一點淺見,歡迎大家指正。下面附上一些這種蟲的基本資料,
單從資料實不足以了解這種蟲的可怕。
發表這個文章的目的是在於讓大家了解在我們豐衣足食的寶島之外,還有這樣可怕的疾病在非洲
蔓延。

===================================================================================
麥地那龍線蟲(Dracunculus medinensis )雌性成蟲寄生於人體皮下組織而引起的疾病。幾世紀來在沙特阿拉伯的麥地那城廣泛傳播﹐故得名。主要症狀為局部皮膚瘙癢﹐出現丘疹﹑疹及全身過敏反應。本病流行於南亞﹑西亞﹑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僅有犬感染的報告。
         麥地那龍線蟲屬線蟲綱﹐駝形目(Camallanata)﹐龍線蟲科(Dracunculidae)﹐龍線蟲屬。體細長﹐表皮光滑呈乳白色。雌蟲長1米上下﹐雄蟲長不足40毫米。雄蟲尾端捲曲﹐具交合刺2根﹐交配後即死去。感染症狀主要來自雌蟲。成熟雌蟲寄生於人體皮下組織(多見於下肢)﹐頭端伸向皮膚表層﹐蟲體破潰釋出的幼蟲引起局部丘疹﹑水或潰瘍。患部與水接觸時﹐雌蟲受冷水刺激而收縮﹐蟲體前端可自人皮膚破潰處伸出﹐部分子宮從蟲體破裂處或口部脫出並潰破﹐將大量第一期幼蟲釋入水中。人體離水後﹐雌蟲又縮回皮下。如此反覆至幼蟲排完﹐雌蟲死亡。幼蟲在水中可存活1周﹐若被中間寄主劍水蚤吞食﹐於25~30℃條件下經10~14天﹐在劍水蚤血腔中蛻皮兩次﹐發育為感染期幼蟲。含感染期幼蟲的劍水蚤隨水被人飲入後﹐劍水蚤被消化﹐幼蟲在十二指腸內穿過腸壁﹐經淋巴系統達到腹膜後結締組織﹐經 8~12個月發育為成蟲﹐最後移行至皮下組織寄生。每個寄主體內一般寄生1~2條。本蟲也寄生於狗﹑狐﹑貓﹑馬﹑牛﹑猴等動物。
         本病潛伏期為 8~12個月。感染期幼蟲在人體內移行過程中﹐很少引起病變。成熟雌蟲移行至皮下並釋放大量代謝產物﹐可引起全身的變態反應﹐表現皮疹﹑腹瀉﹑噁心﹑頭暈﹑哮喘等。
         局部水泡破潰形成潰瘍後變態反應減退。若繼發感染﹐可致膿腫﹑蜂窩組織炎或慢性潰瘍等。
         本病診斷主要靠病史﹑臨床症狀及典型的皮膚損害。從皮膚潰瘍處的滲出液或膿汁中檢出幼蟲或在皮下組織中檢獲成蟲﹐均可確診。傳統可靠的療法為用小棒將蟲體捲出﹐亦可進行手術取出。服用硝咪唑﹑苯噠唑﹑甲苯噠唑後蟲體可自行排出或易於摘除。對一般過敏性症狀可給予抗組胺藥。2.5%氫化可的鬆軟膏塗敷新發生的水泡上﹐可使蟲體易被拉出。改善供水條件﹑不飲用生水以及殺滅劍水蚤等措施﹐均有益於本病的預防。

[csky 在 2005-12-8 04:45 PM 作了最後編輯]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訪問主頁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5-30 11:19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19447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