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上冊:1500年以前的世界 - 讀後感 -一本值得收藏的世界歷史入門書
@ 2011-8-14 12:49 AM《全球通史》上冊:1500年以前的世界
自小就因為sega的〈三國志1〉而愛上中國歷史…又因為〈大航海時代2〉而愛上看世界地圖…但世界歷史對我來說…一直都很抗拒…太多的人…太多的地方…
還記得中學1年級(初一)…世界歷史是必修課…那時候的老師是以英語上課…坦白說…英語熊小已經聽不太懂…還要去記那一串地方人物的名字…太難了…對當時的我來說。久而久之…世界歷史變成了很討厭的一課。(而中國歷史則是最愛)
因為年少時的經歷…讓我對世界歷史一直提不起興趣。但卻不時會聽到或看到一些讓熊小覺得很神祕的歷史字句…例如:
「巴比倫」,「拜占庭」,「小亞細亞」,「馬丘比丘」
「我給妳的愛寫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這些東西一直圍繞在我的小腦袋上…只是沒有去弄清楚到底那裡是「美索不達米亞」…而「空中花園」真的在「巴比倫」嗎?
剛好前一陣子小兔進了醫院…熊小在外面等待的時候看了這本《全球通史》上冊:1500年以前的世界…
雖然每次看完書後…都想做一些記錄…但每次還沒下筆就已放棄…
但這次確實看了一本好書…可以說是有關世界歷史最好的一本…真的很想趁記憶還沒退化前…寫一些吧。
這書是從人類的起源開始…直到1500年大航海時候結束(下冊是從這裡開始到21世紀,熊小還沒看)…記載了人類從食物採集者…到橫行於全世界…包括新大陸…澳洲…
正如本書引言所說:
對於每個地方每個時期的歷史…本書大部只選其重要的…具影響力的去描述…
但正因為強調的是世界整體環環相扣的整體史…剪去一些不必要的支葉…使本書易於閱讀…看起來很舒服…
詳細的內容熊小也就不重複…但如果你是一位對世界歷史有興趣…這絕對是一本很不錯的入門書籍。
記一些熊小認為特別有意思的:(以下只是熊小個人理解…也許有誤…敬請原諒)
-農業的出現…不單令人可以長期居住於一個地方…人口得以增長…但也造成了貧富不均…階級的出現…(不是說以前沒有…只是有了“城市”後…2者比以前要嚴重得多)…就算當時世界各文明是相對隔離的…但發展的方式也是大同小異。中亞的两河流域如此…印度…歐洲…北非…甚至中國也是如此…
-為何中國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與西方希臘思想啟蒙的時間如此接近…
-中國人
-玉米由北美印地安人培植…於歐洲人佔據北美洲後再傳至世界各地…其他的還包括南瓜、馬鈴薯、西紅柿、花生、可可豆、煙草、以及含有大量蛋白質的豆類植物…
-「美索不達米亞」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發源地的兩河流域…現在是封閉自守的伊拉克…實在很難將美麗的「美索不達米亞」與薩達姆·海珊連在一起…
-AOE裡面的「拜占庭」原來就是「東羅馬帝國」…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也就是〈大航海時代2〉其中一個角色(阿蘭)的家鄉「伊斯坦堡」…它有一點很像「耶路撒冷」…都是基督教與伊斯蘭爭奪之地…玩Ensemble Studios與光榮的遊戲真的可以既玩耍又學習~讚!
-「小亞細亞」原來就是現在的土耳其…是連接歐洲與亞洲的一個橋樑
-「300壯士」在歷史上的確有其背景…斯巴達是一個尚武的國家…與尚文的希臘一個在巴爾幹半島左…一個在右(希臘)…電影是描述斯巴達聯合希臘對抗波斯帝國的戰爭…至於波斯人是否像電影裡那樣變態就不知道了。
-之前對印度歷史的了解是0…除了它是佛教發源地外…階級觀念很重外一無所知。看了後才知道…印度人的階層觀念是源於種姓制度…這制度由公元前20世紀已存在。另外,印度最早提出了0與十進制…這算是沿用至今天的偉大創作。還有…原來印度曾有一個「孔雀帝國」…不知道與漫畫「孔雀王」是否有關係?
-宗教在歷史上扮演非常有影響力的角色…特別在歐洲與中亞…宗教的宗旨並非一成不變…很多時候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也許更有因事制宜。
最後…想將一些印象最深刻的10個字記下來…及一些自己的理解
「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文明的發源地,羊、牛、輪子、冶金術…都是來自這裡
「打獵者」-人類原始的捕食方式…當時的人比較平等與自由…甚至比較空閒
「農業」-文明的開始…黑暗的開始…
「希臘」-遠古的黃金時代…民主思想的發源地…一堆的思想家…
「亞歷山大」-超厲害的軍事家…好像生出來只為了打仗…他哭著對爸爸說:你就不能多留一塊地給我征服嗎?
「伊斯蘭教」-中世紀影響世界最大的穆斯林世界…
「玉米」-原來是印地安人培植…我一直以為是中國的呢~!
「諸子百家」-中國的思想黃金年代…過了這以後…只剩下儒…可惜。
「印加,瑪雅,阿兹特克」-曾盛極一時的中南美帝國…最後低不住“文明”的洗禮而遭滅絕
「商人」-為了尋找自身利益…四處漂流…帶動了很多文化的交流…也許更是很多技術創作的背後動力。
總結來說,這是一來很值得看的世界歷史入門書…甚至值得收藏…
p.s. 電子書google一下就有…
p.s.2 這是簡體字翻譯版…不知道有沒有繁體版
6 評論
-中國人不當一回事的火藥,印刷術與指南針…經西侵的蒙古人與商人帶到西方…而造成後者於大航海殖民時候的強盛…
這一部分,不貼近事實
火藥兵器在中國很早就在用了,至少南宋就是靠火藥兵器擋下蒙古鐵騎的
用的就是初期的槍和砲,後來元、明也都有使用,但用的不多
因為中國自古打仗用的戰法大都是human wave,蟲族的小兵淹死你大法
不太需要用昂貴的火器
明朝在朝鮮和猴子打仗時用到大砲,就已經是舶來品了
西方印刷術有西方發明人,目前無任何證據說明西方印刷術是抄襲中國印刷術
至於航海......星盤、六分儀等觀星用的裝置遠比羅盤重要的多
羅盤只能告訴你航行方向,卻無法告訴你現在身在何處
這種技術中國也有,然而觀測天象是關乎王朝興衰的大事,所以被皇室獨占了
[laster 在 2011-8-14 01:47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佈者 : laster @ 2011-8-14 01:03 PM
上述的歷史內容只是熊小個人理解…也許有誤…敬請原諒…^^"
laster兄說的沒錯…南宋已清楚記載有關火藥的使用…使他們可以與蒙古有所對抗。
只是也許後來西方科學的發展…令他們可以更好地掌握強力火器…中國本身的火器反而有點相見形拙。
有關印刷術…中國最早的大約是在唐朝(公元7世紀左右)…活字印刷則於宋元(11-12世紀)…而西方的鉛活字版則大約是在14世紀左右…雖然我不肯定2者是否抄襲…但經歷12-13世紀蒙古人西侵的歐洲人…由蒙古人身上學習到金屬活字印刷再加以改良…個人認為是蠻有可能的事。
有關航海方面…明朝曾經站在世界頂端…可以想像他的羅盤技術肯定不會太差…
這也許跟火藥一樣…科學研究在中國一直都不太被重視…所以即使有了好的發明…但之後持續的發展則忽高忽低…甚至完全停止。
發佈者 : Vic
@ 2011-8-14 02:27 PM
歷史本來就是拿來互相討論用的
雖然有人說歷史是鏡子,但又有誰真正從歷史裡學到教訓?
在這之間我對人之間的關係比較有興趣
像是
蔣介石關了張學良一輩子,幹嘛不直接給他一槍?
有人說織田信長早知道明智光秀會叛變,幹嘛一直留著他?
希特勒真的認為功高震主的隆美爾是自己的愛將嗎?
之類的
發佈者 : laster
@ 2011-8-14 05:33 PM
關於老蔣為何不殺張學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我是老蔣,我應該也不會殺張學良,因為殺他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會帶來不少負面的影響。
張學良已經被軟禁,應該不可能再有機會做什麼事來影響大局了,殺張唯一的好處大概是洩恨而已,但以當時外界盛傳蔣張情同父子的傳言,蔣如果殺了張,那外界會怎麼看蔣呢?殺張只有百害,並無一利,所以,還是留他一命了。
對於科技發展在中國的歷史上不受重視的原因,我個人的解讀是,中國太早進入大一統的帝國,即使斷斷續續有多股勢力割據的局面,但時間都不長,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由大一統的帝國在主宰。對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來說,如果外部的侵略勢力不夠強大,那麼主政者會把追求內部安定當成是首要目標,而「維持現狀」就是最安全的內部安定。在這種情況下,科技發展不被重視也就成了必然。甚至,科技發展會被壓抑,因為科技發展對於維持現狀是不利的。
倘若春秋戰國時代能繼續維持更長的時間,就像現在的歐陸諸國一樣,各國之間為求自保,就不能只以維持現狀為目標,得要不斷追求革新,這麼一來,說不定什麼工業革命、文藝復興都會在中國發生,只不過,那時歷史的走向會和現在截然不同,中國可能也是個不存在的名詞了。
上面有一段話提到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和希臘思想啟蒙的時間相近的巧合,在我看來,與其說是時間的巧合,不如說是環境的必然。希臘當時應該也是城邦林立的時代,春秋戰國時代也差不多,各國要生存,就得革新,這樣的環境正好適合各種學說理論發展。時間上的相近,不容易找到背後的原因,很有可能真的只是巧合罷了,而環境上的因素,則可以找到或許說得通的理由。
[ericshliao 在 2011-8-14 07:25 PM 作了最後編輯]
發佈者 : ericshliao
@ 2011-8-14 06:52 PM
非常同意eric兄的看法…
中國古代大部份時間都傾向統一…而與西方比較強的帝國(波斯,土耳其,伊斯蘭)之間又有沙漠高山等自然環境相隔離…在一個比較週邊都強大的情況下…按經濟學的說法…他們並沒有很大去發展科學的誘因(incentive)…維持現狀反而更重要。
另外…有關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和希臘思想啟蒙的時間相近…我想說的正是環境因素…(eric兄)明明2者相隔萬里…但正正因為社會發展的環境類同…就出現了相似的結果…這是之前沒考慮過…看完書中有關希臘歷史後…將2者連來一起…就覺得特別有意思。
發佈者 : Vic
@ 2011-8-15 07:24 PM
確實戰爭帶來文明進步
光二戰就有無線電,核能,圓形船首,飛彈等發明
再加上純粹只能傷人的空爆彈藥,汽油彈,微型航母,
夢幻的潛水航母之類的就更多了
科技的量表完全就是血的量表
也難怪現在有些自然主義者寧願選擇離開
去過沒科技,也沒爭鬥的生活
但要是整個國家都如此,又擋不住外敵侵略
史書會寫的很難聽吧!宋朝就是很好的例子
文人治國,積弱不振什麼的
探究當時人的生活卻會發現當時人民的生活富足
文學、繪畫、書法都有巨大的發展
我祇能說爭鬥是人的本性
智人在非洲和動物爭
出到各大洲和其他人屬爭
控制5大洲3大洋後,只能和其他智人爭
未來找到外星人後就和外星人爭
所以我前面有這句
"雖然有人說歷史是鏡子,但又有誰真正從歷史裡學到教訓?"
到了第四次世界大戰,衣不蔽體的人拿著石頭互丟時
依然會有"智者"去研究怎麼把石頭敲出更多的菱角
好更有效的傷害別人吧
發佈者 : laster
@ 2011-8-15 10:26 PM
本文章已關閉或您沒有權限發表評論。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