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轉貼的這則新聞,若跟另一則新聞參看,則會更有意思:
1.SONY和BenQ都是自有品牌
2.SONY和BenQ都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力
3.SONY和BenQ的產品強調設計感,賣的比其他相似的產品貴
4.SONY的內容產業經營有成,甚至擴大經營併購;BenQ則在此時邁開第一步。
引用:
工商時報 資訊科技 930915
明基跨銀河
吳筱雯/台北報導 明基電通昨(十四)日正式宣佈跨足電影事業。外界對其營運模式與獲利方式深感興趣。對此,明基董事長李焜耀表示,投資電影是明基增加集團的軟性附加價值的一環,短期內獲利多寡不是重點。
而主導投資得藝國際媒體(D.E.E.,在台公司登記為德翊數位)案的明基副總經理暨企業策略長雷輝則表示,明基將採取大製作投資比例小、小製作投資比例大的方式,在行銷品牌與商品的同時,爭取獲利與規避風險。雷輝並透露,得藝第一部商業大製作,費用估計將高達六千萬美元,就會引進開發基金與工業局的籌資管道,明基將僅佔小股。至於細節,則將在十月份公佈。
李焜耀昨日在得藝國際媒體(D.E.E.)成立記者會中表示,有鑑於產業附加價值往軟性方向走已成趨勢,明基也必須增加「感性」在集團內的份量,投資得藝拍攝電影,是品牌運作的一環,短期內獲利多寡不是重點。
雷輝表示,明基投資數位內容可分為兩部分,一是電影製作公司,也就是得藝國際多媒體;另一是投資拍片、擁有電影版權。電影製作只有賺多或賺少的差異,擁有電影版權才是賺錢或賠錢的重大關鍵。
而一部大規模製作的好萊塢電影,製作成本動輒高達六、七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加上戲院上映、電視播放,到發行DVD,電影版權收費機制也相當複雜。為了保障投資者,美國已經發展出一套相當成熟的財務操作模式,電影製作公司旗下每一部電影,都是財務獨立、甚至投資者也各不相同(即Project Finance),拍片時還有保險公司負責資金調度,為每一部電影建起財務防火牆。
雷輝表示,在電影發行、壓片、票房收入,以及籌資、拍攝資金、宣傳費用等相當複雜下,都讓明基財務上將以認列收入、支出彙整至得藝報表為主,不會直接認列票房或壓片收入。因此,明基轉投資的光碟片廠達信科技未來能否擁有明基投資電影的壓片權,也端看DVD發行商的意願來決定。
[ELong 在 2004-9-17 02:22 PM 作了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