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新聞] [轉貼]台灣媒體跟拍倖存者 學者批「國恥」   字型大小:||| 
tangier1234
銀驢友〔中級〕
等級: 13等級: 13等級: 13等級: 13


 . 積分: 655
 . 文章: 1204
 . 收花: 5972 支
 . 送花: 14796 支
 . 比例: 2.48
 . 在線: 1130 小時
 . 瀏覽: 12960 頁
 . 註冊: 6830
 . 失蹤: 4453
#1 : 2011-3-16 08:53 A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日本地震與海嘯災情傳出後,台灣媒體不斷報導後續情況,電子媒體更持續重播海嘯、核電廠爆炸畫面,近日更密集報導輻射問題,造成許多民眾人心惶惶,傳播學者呼籲媒體不應以煽情報導消費日本災難,應善盡查證責任。

台大新聞所副教授王泰俐批評電子媒體常以「驚!這還是日本嗎?」、「慘!死傷人數不斷上升」這類誇張的標題消費日本災難,對照日本媒體的自制,王泰俐認為台灣電子媒體「很丟臉」。

中央社報導,台灣媒體在準備採訪從仙台市撤離的台灣留學生時,仍以習慣在台灣採訪的方式跟拍攝影,還在車站內追逐不願受訪的留學生,甚至出動日警維護秩序。

對此,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以「國恥」形容,劉昌德認為,許多台灣媒體一窩蜂「挺進」災區,但是許多記者專業不足,也缺乏進入災區的專業配備,媒體貿然派記者前往採訪,只會陷記者於危險之中,媒體應放棄「搶獨家」心態。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6213956.shtml

民族性使然吧?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tangier1234
銀驢友〔中級〕
等級: 13等級: 13等級: 13等級: 13


 . 積分: 655
 . 文章: 1204
 . 收花: 5972 支
 . 送花: 14796 支
 . 比例: 2.48
 . 在線: 1130 小時
 . 瀏覽: 12960 頁
 . 註冊: 6830
 . 失蹤: 4453
#2 : 2011-3-16 11:39 A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丟臉丟到被別人請回家了


還記得跨年煙火策畫人蔡國強沒實現的創意嗎?在夜空中打出大大的三個字:別吵了!當時為避免這麼直白的表達方式激起不必要的政治爭議,讓台灣的夜空少了這三個字;事隔三個半月,許多民眾竟又有了相同感覺,只因日本芮氏規模九的強震,震出民眾對台灣媒體播報災難新聞的不滿。

     日本震災發生後隔天,網路上即廣泛流傳一篇作家米果的網文〈日本八.九震災教我們的事〉,文中對比日本公共電視NHK的報導:「NHK即時呈現的空拍畫面,冷靜而詳實提醒海嘯的正確訊息,即使某些主播跟記者的聲音有些顫抖,但是他們知道包括災區民眾跟全球日本人都很注意這些消息,他們必須鎮定,因為這是最重要的訊息來源。所以沒有災民呼天喊地的畫面,沒有記者跑去災區大呼小叫的搞笑,但是對於訊息傳遞、政府政策發布,甚至每隔幾分鐘就提醒觀眾注意安全,NHK真是個讓人欽佩的媒體。我猜,他們一定做過很多準備,面對災難,他們要呈現怎樣的報導方式,要確實傳遞訊息,卻不能讓閱聽大眾陷入焦慮,也就是加深所謂的『創傷症候群』。」

     拿NHK與台灣電視台相比未盡公允,畢竟NHK是每年拿國家千億預算補助的公共電視台,災難發生,NHK自動加入政府動員體系;此外,日本還是堅拒收視率調查的國家,電視台製播節目不必受到收視率左右,不論連續劇或綜藝節目,質感都格外優良,也受到觀眾歡迎。

     相反的,台灣的公廣集團從催生開始就受到政治力干擾,人事爭議經年,歷政黨輪替迄今未歇,公共電視台曾很用心地製作過口碑佳、收視也佳的連續劇,如《人間四月天》、《橘子紅了》,然而,因為人事爭議,這些成績也成了難以挽回的輝煌歲月,只能留下記憶。還有很多,連記憶都沒有,以莫拉克風災為例,公視新聞做得極佳,甚至後來被援以為許多紀錄片素材,但是,莫拉克風災發生時,公視卻幾乎不是觀眾的收視來源。

     當我們的收視習慣已經被有線頻道制約,有線頻道又被收視率調查制約時,觀眾邊看邊罵,到底該怪誰?有線電視台不想做出有質感的節目、專業而冷靜地播報災難新聞嗎?有新聞台找的「專家」竟是命理師、星相家,甚至政治評論名嘴們都成了預測下一次巨震發生在何處的「專家」,同一時段,有新聞台專業地聘請大學地質系教授給民眾正確的地震海嘯知識,新聞主管就得面對收視率只有友台一半的壓力。

     「災難在哪裡,記者就在哪裡」,是媒體專業信條之一,戰地記者甚至可為他國的戰爭犧牲性命。值得嗎?這就是記者的工作和人生價值!再以莫拉克風災為例,媒體成為協助民眾通報救災的重要管道之一。少數主播或現場記者不得體的問話方式,高亢而近乎興奮的音調,或者讓記者泡在水中大呼小叫,讓觀眾不忍卒睹,這和媒體生態的惡化有關,類似情境絕對不可能出現在老三台時代。

     台灣媒體做不到秩序與專業的採訪嗎?在日本震災的避難所現場,一律昏暗不見光,專業攝影都知道,那是對避難者的尊重:不可打燈。在羽田機場媒體緊跟著台灣救難隊,機場工作人員拉出一個「ㄇ」字型採訪區,媒體一度抱怨「拍出來畫面不好看」,但最終還是得配合機場的要求。

     日本歷經強震後,始終不放棄的堅持,就是「秩序」,因為這樣的堅持,讓日本在災難現場拉出極大的封鎖線,輕易不能越雷池一步,這與台灣記者的採訪習慣大大不同,為了在禁止攝影的東京機場採訪撤離的台灣留學生,還讓日本警方出面維持秩序。最後,日本政府透過我駐日代表處,懇請外籍記者撤出災區,以免影響救災,台灣媒體還是配合了。
     台灣媒體不是做不到秩序,只是在台灣,沒人告訴他們:媒體有採訪天職,但是,媒體的工作還是必須尊重當事人的尊嚴。這一點點基本要求,應該不分公共電視或民營電視都可遵守,也該遵守。日本巨震創痛猶在持續,台灣媒體要學習功課還很多,NHK做得到,台灣媒體沒有道理做不到。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1031600005.html

台灣媒體還是上上youtube 抓影片播兼打嘴砲就好
去採訪別人還給別人帶來麻煩,真是丟人現眼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26 09:27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1695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