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新聞] [轉貼] 太荒謬!政府救災「邊做邊學」   字型大小:||| 
lazyman
青銅驢友
等級: 11等級: 11等級: 11等級: 11


 . 積分: 214
 . 文章: 437
 . 收花: 1833 支
 . 送花: 409 支
 . 比例: 0.22
 . 在線: 2305 小時
 . 瀏覽: 12682 頁
 . 註冊: 6833
 . 失蹤: 0
 . TAIWAN
#1 : 2009-8-12 05:13 P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12/116/1ow3q.html

「天災總是在人們遺忘時降臨。」這是日本天災防治專家寺田寅彥的名言。誰也沒料到,一個原被認為平平無奇的中度颱風莫拉克,竟會釀成台灣五十年來最慘重的水災。

這次從馬英九總統到地方縣市首長,都指責中央氣象局雨量預測有誤,彷彿只要預測準了就不會釀成災害。真的如此嗎?在颱風來臨前的八月六日,氣象局就已預估中南部山區會有八百毫米的降雨量,接近一年降雨量的近三分之一。在颱風來臨當天的八月八日上午,氣象局更把屏東等地的降雨量上修到兩千毫米。

然而,除了事前農委會發布的土石流警戒、以及在七日下午「建議」包括高雄縣甲仙鄉小林等五個村「提早疏散」外,幾乎沒看到中央或地方政府事先撤離可能受災居民,彷彿只要政府有「告知」民眾要注意,責任就完了。殊不知在重大災害發生前,必要時「強迫」民眾事先撤離,也是政府的責任。何況政府花更大資源事後救災,將間接排擠日後的施政資源。

救災資源有限,「取捨」救災的優先順序是關鍵,政府應優先掌握並分析災情資訊,進而研判資源如何配置,這非地方縣市能力所及,只有中央才能掌握整個災情的「面」。但這次水災幾乎看不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有此優先順序概念,而是一股腦的跟著媒體的SNG現場報導打轉,這種對全面災情資訊掌握的不足,充分反映在行政院長在災害應變中心時,對各救災單位所說:「所有中央與地方的溝通,一律透過媒體。」

媒體的報導有其選擇性,掌握的是片面的資訊「點」,甚少從「面」的角度即時報導最需要救援的災區,如果只靠媒體來溝通,再據此資訊分配資源,豈不容易誤事?再退一步說,就算氣象局事前預報不準,在實際降雨一至兩個小時後,也應該知道真正的大雨落在哪裡,這時中央就應發布警戒、撤離居民,或調派機具去搶救。

但實際的情況卻是,水開始淹了,民眾打電話求救,地方政府得知後再通報中央,中央才開始派人搶救,而有的民眾一一九、一一○都打不進去,媒體曝光後才有官員注意去搶救。這種救災指揮模式,毫無章法,極可能耽誤最需要救援民眾的可能。

此外,這次救災行動不盡人意,關鍵在於最高主事者未能全盤掌握災情資訊,沒有負起協調各部會、調集資源救災的重責大任,反而是四處奔波去勘災。那麼地方縣市政府何用?調派資源的決策又該誰來做?總統與其花時間去第一線災區聽取民意,還不如從長遠思考究竟如何讓救災體系更完善,對民眾的幫助更大。

再者,每次天災發生,中央成立的災害應變中心都是各部會臨時組成,天災過後「各自解散」,明年天災再來,各部會再「集合一次」,但參與人員早因人事異動而換人。高度如馬總統,是否更應花時間去思考一個更有效的災害應變流程,讓經驗可傳承,而不是每次救災都像「邊做邊學」?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29 02:42 P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4149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