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陽だまり寫到:
那如果先由DVR-A06來做寫入
再由SPD2514BD來做抹除後再寫入
再由PHILIPS SPD2517BD來做抹除後再寫入
最後再由DVR-A06來做抹除、寫入
PI/PIF會恢復嗎
還是說只要被其他燒機經手後就再也恢復不了這樣
是的!再也恢復不能!
「讀出」不會啦!(只有「寫入」才需注意這「不同燒機」問題。)
引用:
lightwing寫到:
相變化材質本來就是寫入/抹除越多次,讀取率越低...
DVD-RAM由於是設計來多次抹寫的,所以重複抹寫後變化沒有DVD+/-RW那麼多
(光是理論值就差很多了)
但是DVD-RAM還是有其極限在,朋友曾將DVD-RAM拿去做伺服器的線上資料即時備份用
結果幾個禮拜後,DVD-RAM就掛點了....
DVD-RAM 主要是拿來「備份 or 交換資料」用的,一直重覆不斷的寫入,連 MLC or SLC 的 SSD 也撐不住。(最多是拿來做 DVD-RAM 影音錄影用,這也比 DVD+-RW 次數耐用多了。)
因為壞喵兩種都有在用,「存活壽命」哪一個強 喵 不敢講,那至少還要 20 到 30 年後才能見真章。但是相信 喵,「重覆抹寫」壽命 DVD+-RW 絕對比不上 DVD-RAM,且DVD-RAM 多了好幾道防護措施。(這也是賣比較貴的原因嗎?)
1. 寫入同時驗證。(5x 寫入 + 5x 驗證 = 2.5x 純寫入時間,這也就是寫入比較慢的原因,因為在 DVD-RAM 上,「資料安全第一」。 所以請愛用 12x 的 DVD-RAM = 6x 純寫入時間?笑!)
2. Low Level Format (低階格式化,可標定壞軌,可復原大部份的 PI/PIF 錯誤,有時還有復原物理壞軌的可能性。)
3. 提供「壞喵」...不是!「壞軌」的「備用軌道」,以便有壞軌時可拿「備用軌道」來填補,就像硬碟的「備份用復原磁軌」一樣。
4. 軌道有 Tag 定位點,放在任何一台燒錄機,都不會寫錯軌道位置。
5. 使用「凹凸式導坑」並列式,使得「雷射讀寫定位」更加精準。
6. ... 族繁不及備載,請看本回應最下面的「參考資料」。(OS: 是你自己懶吧?)
因為當初 DVD-RAM 設計的用意,就是「保存資料」用的,所以做了極多防護,以確保資料能被「正確讀出/寫入」。
雖然 DVD-RAM 在資料保護的設計上做的比其它光碟片多 (MO 除外),但現在環境的大洪流下 (SD, BD, SSD...),前景看來也不是很樂觀。(啊!喵 的 HD DVD-RAM 啊!)
引用:
lightwing寫到:
要寫入DVD+/-RW,個人比較建議用封包式寫入方式使用
(就是像DVD-RAM一樣用複製貼上就可以寫入)
只要控制得宜,比較不會有內圈一直重複抹寫,讓碟片較快速掛點的案例...
您說的是類似像 InCD 或 DLA 那種設計吧?壞喵 覺的有以下缺點:
因為它是利用「Multi-Session 多段軌道接續燒錄」去模擬「一般磁碟寫入」,所以
1. 萬一最後一段燒錄失敗,那前面的資料也很難再讀到。(尚未「Close 結束區段」燒錄的話,連前面的也就讀不到了。)
2. 因為還是用「燒錄」的觀念在做,所以還是會有「來不及燒錄」的問題 (還是得有「防燒壞機制」),而 DVD-RAM 像軟碟一樣,來不及寫入,那就「等一下」再燒入即可。(你可以放心的做多工。)
3. 「Multi-Session 多段軌道接續燒錄」寫滿了整片光碟時,還是得執行抹除的 (由 InCD 隱藏執行),這時就會明顯的感覺到變慢。(還好次數不會很多。)
4. InCD 非「標準通用」的規格,想「讀取」InCD 燒錄的片子,得安裝 InCD4Reader,想「寫入」就一定得安裝 InCD。(這算替 Nero InCD 做廣告嗎?)
用 InCD,到了 Vista 或 Windows,勢必還是得安裝一套 InCD 寫入,及 InCD4Reader 讀出。(Nero 還真會盤算,笑!)
對於不太標準的 InCD,壞喵 還是有些疑慮耶!?
DVD-RAM 原始的設計就是用「一般磁碟讀寫」的觀念來操作,所以磁片的優缺點也同樣會有,除了沒有「寫入磨擦」的問題。(當然也會有磁碟的「離斷」問題,您也可以將 DVD-RAM 做「磁碟重整」,但不建議。還是全部拷到硬碟後,再拷回 DVD-RAM 比較實在。)
而 DVD-RAM Format 成 UDF1.5 後,Liunx, Mac, Windows 2000 含 XP 以上多種作業系統都能「讀寫」的到。雖在 XP 上「寫入」在還得安裝「萬用 DVD-RAM Driver」。UDF 1.5 這是標準,可惜微軟沒在 XP 上替 DVD-RAM 做「寫入程式」(這搞啥?這是 標準 耶!) ,但到了 Vista 或 Windows 7 就可直接將 DVD-RAM Format 成 UDF 1.5 或 2.0 了。(OS 內建,就變成內建 標準 了,希望能帶動 DVD-RAM 大賣,這是 壞喵 小小的私心~喵。)
如果您是要「大量而頻繁的多次寫入(小檔),或是常在不同的燒錄機上寫入。」請愛用 DVD-RAM。(原因「主題文」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不然請用「非光碟類」 的 SD, SSD, HD 來寫入吧!)
若是您是偶而「重覆抹寫」且「都在同一台上做『抹寫』」。那用 DVD+-RW 也無妨!
若是您連「重覆抹寫」的需求都沒有,或是嫌 DVD-RAM 或 DVD+-RW 太貴,那選用最便宜的 DVD+-R 也很划算。(DVD+-R DL 片除了要燒錄 DVD-9 影片來觀賞,不建議拿來備份資料,因為第二層 DL 很難維持燒錄品質。)
引用:
lightwing寫到:
另外,
CD Speed這類軟體搭配燒錄機偵測PI/PO,是以染料型光碟為標的去設計的
所以DVD-RAM/DVD+/-RW和一般的壓片光碟比較不適合拿來做品質測試...
這樣呀!還真是受教了!那下次要記得這是「參考用」。
測試主題文所述的 DVD+-RW 在不同燒錄機上的「重覆抹寫」問題,用 CD Speed 做「相對參考」還是可看出些端倪,之前很漂亮的 PI/PIF 分數突然變的「爆差」。(這樣至少知道是變差了,但實際的準確數值 CD Speed 可能就提供不了了。)
不過縱使不靠 CD Speed 測試 PI/PIF,實際上 DVD+-RW 在做「重覆燒寫」及「讀出」時,曾在多台「重覆抹寫」的 DVD+-RW,「燒錄」或「讀取」都會變的很慢甚至驗證時「出錯」,卻是 壞喵 在實驗中得到的事實。(總不會 四台 燒錄機都有問題吧。)
而同樣的動作用同一片 DVD-RAM 做,卻沒有 PI/PIF 變爆高或「讀寫變慢」的穩況。
以上的實作經驗提供給 lightwing 及眾網友參考。(您也可以自己可以實驗看看?!)
參考資料:
DVD-RAM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你可以看到好多 Sector 的 Tag 定位點的圖片)
DVD-RAM的燒錄 - 白色小站
不然請 DVD-RAM - Google 一下吧!資料也是一堆!
忘了說,若想買 DVD-RAM (注意!勸敗中...),請買「美、日製」的 (TDK, Panasonic, Maxell, Verbatim),不要買台製的 (RiTEK, Melody),不耐用。(台商 加油啊!)
壞喵 目前是用 Verbatim DVD-RAM 5x 超硬片,可惜沒 12x 的超硬片。
[badcat 在 2009-4-15 09:31 PM 作了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