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學術科學] [分享]文摘:儒學是毒品,別碰!——我在讀經班的日子 (by 格瓦推)   字型大小:||| 
  本主題由 chian180 於 2011-10-26 09:41 PM 關閉 
lostjob
銅驢友〔中級〕
等級: 9等級: 9等級: 9


 . 積分: 147
 . 文章: 301
 . 收花: 1275 支
 . 送花: 11 支
 . 比例: 0.01
 . 在線: 748 小時
 . 瀏覽: 2350 頁
 . 註冊: 6888
 . 失蹤: 2821
#1 : 2011-10-11 07:37 AM     全部回覆


文摘:儒學是毒品,別碰!——我在讀經班的日子 (by 格瓦推)

原文重點摘要 :
...
回首來時路,儒學有「缺乏知識性」與「泛道德化」二大弊,前者決定了儒學的反啟蒙性格,後者讓儒學成為統治階級奴化人民的利器。
...
被儒家所宰制的中國文明有一大特色,就是對各種知識都只有實用興­趣而無理論興趣。因為缺乏建構抽象知識系統的能力,文明的腳步只­能以土法煉鋼的方式緩慢地累積經驗而前進。在吸收佛教教義之前,­儒家沒有成系統的知識,只有不知其所以然的、有利於優勢階級的、­缺乏人文關懷的倫理要求。正因為沒有理論系統的支撐,儒學對於知­識雖有實用興趣,卻弔詭地拙於實用。所以醫卜農桑工藝等「小道」­在儒學的宰制與迫害下,始終無法從實務經驗發展出有系統的「自然­科學」。
...
散列在儒家諸經的,多屬教條式的要求,所以儒教所高舉的眾多道德律令就處於雜亂無章的狀態,人人可投機選用,以致淪為口號。唯一稍具雛形的「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也缺乏可成系統的理論予以後繼。這些反啟蒙的慘況雖經理學與當代儒學而稍有改善(註一),但兒童讀經教育所讀誦的「原典」,卻無法窺見儒家因現代化而薄具的理性格局。
...
這種泛道德化的主張,看似對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一體要求克己修身,實則重在將被統治者奴化在自我規訓的狀態,弱化人民對政治的批判力,並使民眾對制度不信賴(期待人治)、對公眾事物冷漠(註二)。儒學的反現代化、反民主特質,極有利於統治權力的穩固。

http://lostjob.blog128.fc2.com/
[size]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lostjob
銅驢友〔中級〕
等級: 9等級: 9等級: 9


 . 積分: 147
 . 文章: 301
 . 收花: 1275 支
 . 送花: 11 支
 . 比例: 0.01
 . 在線: 748 小時
 . 瀏覽: 2350 頁
 . 註冊: 6888
 . 失蹤: 2821
#2 : 2011-10-13 02:27 AM     全部回覆


引用:
ericshliao寫到:
恰好前一陣子也在思考孔子與儒家學說,有一些想法,在此提出。
所謂的「儒學」其實可以區分成孔子的儒學和後世闡釋的儒學,這兩者在「內容」上未必有差異,但在「目的」上卻是截然不同的。
把事情回歸到孔子當初的初衷,孔子所處的時代,是諸侯割劇、相互爭戰的春秋時代,統治者有著絕大的權力,人民純粹是被統治的物,沒有和統治者討價還價的力量。孔子提出了以「仁」為中心的學說,目的是想影響、教育當時的「統治者」,讓他們依此施政,藉此實現孔子理想中的世界。至於人民嘛,孔子雖然說「有教無類」,但孔子心裡應該很清楚知道一般平民百姓就算學了他的學說,也不會起大作用,頂多是有個聰明的人學了,拿這套去說服國君。所以,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孔子的學說根本不是拿來當「全民教育」的教材,而是要拿來教育統治階層的。至於後世把儒學拿來當成某種道德標杆,用來拑制人民,那應該不是孔子的初衷,而是後世的統治階層發現它可以被當統治工具來用,才這麼用的,和儒學的內容已經無關了。
.........

[ericshliao 在  2011-10-12 05:26 AM 作了最後編輯]


所謂的「儒學」其實可以區分成孔子的儒學和後世闡釋的儒學,這兩者在「內容」上未必有差異,但在「目的」上卻是截然不同的。
把事情回歸到孔子當初的初衷,孔子所處的時代,是諸侯割劇、相互爭戰的春秋時代,統治者有著絕大的權力,人民純粹是被統治的物,沒有和統治者討價還價的力量。孔子提出了以「仁」為中心的學說,目的是想影響、教育當時的「統治者」,讓他們依此施政,藉此實現孔子理想中的世界。至於人民嘛,孔子雖然說「有教無類」,但孔子心裡應該很清楚知道一般平民百姓就算學了他的學說,也不會起大作用,頂多是有個聰明的人學了,拿這套去說服國君。所以,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孔子的學說根本不是拿來當「全民教育」的教材,而是要拿來教育統治階層的。至於後世把儒學拿來當成某種道德標杆,用來拑制人民,那應該不是孔子的初衷,而是後世的統治階層發現它可以被當統治工具來用,才這麼用的,和儒學的內容已經無關了。

這一段話寫的非常的好,我很贊同!
可以給我抄一抄,收錄在我的部落格,感恩...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lostjob
銅驢友〔中級〕
等級: 9等級: 9等級: 9


 . 積分: 147
 . 文章: 301
 . 收花: 1275 支
 . 送花: 11 支
 . 比例: 0.01
 . 在線: 748 小時
 . 瀏覽: 2350 頁
 . 註冊: 6888
 . 失蹤: 2821
#3 : 2011-10-14 08:58 AM     全部回覆


引用:
baddavid寫到:
[quote]ericshliao寫到:

在台灣組工會,下場就是被資方打壓、收買或解雇......我們的勞委會(或稱資委會),對此束手無策,有時甚至還站在資方這一邊~~
如果台灣的勞工能喚起勞工意識,像德國、法國一般,每一陣子來個罷工之類的,才有實力和資方對抗。
先讀「共產黨宣言」、再讀「資本論」,讓所有的勞動階級團結起來,不再受資本家的洗腦和欺騙,才是治本之道。
「佔領華爾街」就是美國人民覺醒的表現。1%的富人,巧取豪奪了40%的國家總財富,人民能不生氣嗎?
資本主義最發達的美國,正在實現馬克斯的預言:資本主義發展到極致,會朝向社會主義國家演變。
根據半島電視台網站的資料:
1960年代的美國,富人的稅率是91%,現在則是35%
台灣的薪水階級則負擔了超過70%以上的稅收,富人稅(炒地皮、炒股...)則不見起色。
看看美國,想想台灣,我們能做些什麼?

至於倫理學,看看西方的聖經吧!西方文明的基礎在於此


德國的工會制度是勞方佔有董事會名額將近的一半
所以很少會有霸工的情況
在現在的中華民國體制下是不可能修改到如此注重勞工權益的
唯有支持台灣民政府,最晚會在2014年取的政權
才有可能讓人民生活過的好!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lostjob
銅驢友〔中級〕
等級: 9等級: 9等級: 9


 . 積分: 147
 . 文章: 301
 . 收花: 1275 支
 . 送花: 11 支
 . 比例: 0.01
 . 在線: 748 小時
 . 瀏覽: 2350 頁
 . 註冊: 6888
 . 失蹤: 2821
#4 : 2011-10-26 09:30 PM     全部回覆

轉載 曹長青 http://caochangqing.com/big5/newsdisp.php?News_ID=2544

文化中當然有很多正向價值的東西,但是,它的核心文化價值取向,是群體主義,是皇權思想,是君臣父子的等級和家族觀念,一言以蔽之,是對集權的崇拜,而不是確立和推崇自由的價值、生命的價值、尊嚴的價值。

在中華文化中尤其沒有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的價值,沒有保護個人權利的概念。整個一部中國歷史,都是集權統治的歷史,幾千年的文言文鮮見對這種歷史的痛斥,反而是推崇和欣賞這種群體主義。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價值,不能塑造獨立的個人,無法形成心靈強大的個體。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突尼斯、埃及、利比亞都發生革命推翻了專制,在中國人那裡,還是一片黑暗。全世界都走向了民主,中國還是專制。

雖然民主了,但文化轉型依然十分艱難,這就跟中國文化的價值取向有直接的關係。群體主義為核心的價值,就塑造大一統思想、沙文主義思想的人。這也是那些身在台灣、並沒有受到共產黨集體主義價值觀洗腦的“在台中國人”不能尊重和接受台灣人民選擇權利的根本原因。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發生在台灣的一切,不是什麼藍綠之爭,也不是統獨之爭,而是文化價值取向之爭,是繼續走四書五經的大一統洗腦方向,還是更多地吸取尊重個體權利的西方文明的主體價值。


今天,人們明白了這一點,就能明白馬英九和國民黨們為什麼要在競選廣告中打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意,打孩子們的主意,他們就是要把四書五經裡的群體主義價值觀灌輸到台灣的下一代頭腦中。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洗腦成了,政治層面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朝“他們期待”的方向走!


這一篇應該可以說服淺藍的民眾,投靠台灣民政府了吧!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22 12:59 A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2579 second(s), 8 queries , Q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