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 純文字版  


 


 
主題: [討論] [閒聊]硬碟60G,80G,120G   字型大小:||| 
FlashFin
鐵驢友〔高級〕
等級: 6等級: 6
COMIC魔王

 . 積分: 67
 . 文章: 166
 . 收花: 281 支
 . 送花: 658 支
 . 比例: 2.34
 . 在線: 645 小時
 . 瀏覽: 29498 頁
 . 註冊: 7153
 . 失蹤: 2946
 . Anime星球
#1 : 2005-1-11 07:39 A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偶然想到的話題,如果沒記錯的話,目前技術大概是單碟最大80G,也就是80G的有一個盤,而160G的則有2個,那60G的是單碟60,120G就是2個60G的盤。因此現今市場多數的硬碟為60或80倍數的容量。

就生產商而言,既然每盤都可做成80G,那為何有60G的盤呢?因為要呼應市場,而必須做市場區隔。每個人的需要不同,有人只需要80G,也有人需要160G以上的超大硬碟,那也有可能有需要不大不小的120G的人。

再來探討單碟和多碟的差別,單碟到達80G對廠商來說是一利多,因為容量夠大,所以80G的硬碟只需一個盤及磁頭,相對的成本就降低,廠商獲利增加;對消費者而言,能買到俗又大碗的硬碟,也是個好消息,而且硬碟也變輕了。

就硬碟的效率而言,傳輸介面的改進(IDE→SATA),雖然對效能有所提升,但硬碟的效能畢竟取決於其機械的讀取動作,因此有所謂的7200轉和10000轉。接述前面的(單碟和多碟的差別)多碟=多磁頭,一個磁頭讀取的速度絕對比不上兩個。基於以上的因素,現在大容量的硬碟為了彌補效能而加大了快取的容量。

至於傳輸介面而言,先前雖提過了(硬碟的效能畢竟取決於其機械的讀取動作),但多少對效能有所影響。不過現在的SATA的速度僅有150,比IDE最先進的133快一點點而已,如果是SATA II的話就差上近兩倍。

所以預算夠的話,可以考慮180G(3X60G) with 8M快取+SATA II。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快速回覆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FlashFin
鐵驢友〔高級〕
等級: 6等級: 6
COMIC魔王

 . 積分: 67
 . 文章: 166
 . 收花: 281 支
 . 送花: 658 支
 . 比例: 2.34
 . 在線: 645 小時
 . 瀏覽: 29498 頁
 . 註冊: 7153
 . 失蹤: 2946
 . Anime星球
#2 : 2005-1-11 06:44 PM     全部回覆 引言回覆

感謝兩位大大的指正

引用:
Acute寫到:SATA 之前比ATA 貴那麼多, so, 買SATA 根本沒價值

剛才想到關於SATA的優點,其實不只是傳輸速度增加而已,目前主機板有支援SATA的都有支援磁碟陣列,如果真的太有錢的,可以買兩個或4個硬碟來玩玩


引用:
Acute寫到:自己使用的電腦, 效能瓶頸在哪兒, 必須先確定清楚, 然後才去買合適的硬體更動, 才是最經濟實惠的作法. 一味追高, 很容易花大錢而得不到效果


對於Acute大大的看法十分的認同,什麼是最經濟實惠的做法才是最重要的,在下在此談的僅做參考用,採不採用全看個人評斷。



[如果你喜歡本文章,就按本文章之鮮花~送花給作者吧,你的支持就是別人的動力來源]
本文連接  
檢閱個人資料  發私人訊息  Blog  快速回覆 新增/修改 爬文標記

   

快速回覆
表情符號

更多 Smilies

字型大小 : |||      [完成後可按 Ctrl+Enter 發佈]        

溫馨提示:本區開放遊客瀏覽。
選項:
關閉 URL 識別    關閉 表情符號    關閉 Discuz! 代碼    使用個人簽名    接收新回覆信件通知
發表時自動複製內容   [立即複製] (IE only)


 



所在時區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4 06:11 PM
清除 Cookies - 連絡我們 - TWed2k © 2001-2046 - 純文字版 - 說明
Discuz! 0.1 | Processed in 0.021018 second(s), 7 queries , Qzip disabled